败毒散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2
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小儿药证直决》
【处方】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生姜、薄荷。
【来源】虚人而感风寒湿邪,邪正交争于肌腠之间,正虚不能祛邪外出,故憎寒壮热而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风寒犯肺,肺气不宣,故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苔白腻,脉浮而濡,正是风寒兼湿之证。所以治当益气解表,散寒祛湿。方中羌活、独活并为君药,辛温发散,通治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川芎行血祛风;柴胡辛散解肌,并为臣药,助羌活、独活祛外邪,止疼痛。枳壳降气,桔梗开肺,前胡祛痰,茯苓渗湿,并为佐药,利肺气,除痰湿,止咳嗽。甘草调和诸药,兼以益气和中。生姜、薄荷,发散风寒,皆是佐使之品。配以小量人参补气,使正气足则鼓邪外出,一汗而风寒湿皆去,亦是佐药之意。本方原为小儿而设,因小儿元气未充,故用小量人参,补其元气,正如《医方考》曰:「培其正气,散其邪毒,故曰败毒。」后世推广用于年老、产后、大病后尚未复元,以及素体虚弱而感风寒湿邪,见表寒证者,往往多效。喻昌也认为:「人受外感之邪,必先汗以驱之。惟元气大旺者,外邪始乘药势而出。若元气素弱之人,药虽外行,气从中馁(nei),轻者半出不出,留连为困,重者随元气缩入,发热无休。……所以虚弱之体,必用人参三、五、七分,入表药中少助元气,以为驱邪之主,使邪气得药,一涌而出,群非补养虚弱之意也。」(《寓意草》)喻氏不仅常用本方治时疫初起,并用治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而愈,称为「逆流挽舟」之法。本方证系正气素虚,又感风寒湿邪。风寒湿邪袭于肌表,卫阳被遏,正邪交争,故见憎寒壮热、无汗;客于肢体、骨节、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头项强痛、肢体酸痛;风寒犯肺,肺气郁而不宣,津液聚而不布,故咳嗽有痰、鼻塞声重、胸膈痞闷;舌苔白腻,脉浮按之无力,正是虚人外感风寒兼湿之征。治当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方中羌活、独活发散风寒,除湿止痛,羌活长于祛上部风寒湿邪,独活长于祛下部风寒湿邪,合而用之,为通治一身风寒湿邪的常用组合,共为君药。川芎行气活血,井能祛风;柴胡解肌透邪,且能行气,二药既可助君药解表逐邪,又可行气活血加强宣痹止痛之力,俱为臣药。桔梗辛散,宣肺利膈;枳壳苦温,理气宽中,与桔梗相配,一升一降,是畅通气机、宽胸利膈的常用组合;前胡化痰以止咳;茯苓渗湿以消痰,皆为佐药。生姜、薄荷为引,以助解表之力;甘草调和药性,兼以益气和中,共为佐使之品。方中人参亦属佐药,用之益气以扶其正,一则助正气以鼓邪外出,并寓防邪复入之义;二则令全方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综观全方,用羌独活、芎、柴、枳、桔、前等与参、苓、草相配,构成邪正兼顾,祛邪为主的配伍形式。扶正药得祛邪药则补不滞邪,无闭门留寇之弊;祛邪药得扶正药则解表不伤正,相辅相成。喻嘉言用本方治疗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意即疏散表邪,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此种治法,称为「逆流挽舟」法。
【功能主治】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痢疾、过敏性皮炎、湿疹等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气虚者。)
【用法用量】上为粗末。每服二钱(6克),水一盏,加生姜、薄荷各少许,同煎七分,去滓,不拘时服,寒多则热服,热多则温服(现代用法:作汤剂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若正气未虚,而表寒较甚者,去人参,加荆芥、防风以祛风散寒;气虚明显者,可重用人参,或加黄芪以益气补虚;湿滞肌表经络,肢体酸楚疼痛甚者,可酌加威灵仙、桑枝、秦艽、防己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咳嗽重者,加杏仁、白前止咳化痰;痢疾之腹痛、便脓血、里急后重甚者,可加白芍、木香以行气和血止痛。
【注意】本方多辛温香燥之品,若是暑温、湿热蒸迫肠中而成痢疾者,切不可误用。若非外感风寒湿邪,寒热无汗者,亦不宜服。(方中药物多为辛温香燥之品,外感风热及阴虚外感者,均忌用。若时疫、湿温、湿热蕴结肠中而成之痢疾,切不可用。)
【备注】(1)本方是一首益气解表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为辨证要点。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小儿药证直决》
败毒散--《痘麻绀珠》卷十六
【处方】人参、茯苓、柴胡、前胡、羌活、甘草、川芎、独活、桔梗、枳壳、陈皮。
【功能主治】解毒。主痘疮邪盛,红点未见之前热甚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为引。
【摘录】《痘麻绀珠》卷十六
败毒散--《回春》卷七
【处方】人参、羌活、独活、柴胡、前胡、茯苓(去皮)、桔梗(去芦)、川芎、枳壳(去瓤,炒)、天麻、全蝎(去毒)、僵蚕(炒)、白附子(煨)、地骨皮各等分,甘草减半。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急惊风初起,发热,手足搐搦,上宫天吊,角弓反张,并一切感冒风寒,头疼发热,咳嗽喘息,鼻塞声重,及疮疹欲出发搐。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回春》卷七
败毒散--《摄生众妙方》卷八
【处方】黄柏1两,黄连1两,川乌2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疔疮走动者。
【用法用量】用冷水调成膏,摊在肿处,频以水润之,其肿自消。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八
败毒散--《摄生众妙方》卷八
【处方】当归尾5钱,白芷1两,防风1两(去芦),大黄5钱,羌活1两,甘草1两,蜂房1两,连翘1两,金银花1两,川山甲2两(生用)。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一切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每服3钱,重甚用4钱,以好酒调下。肿毒痛甚,加乳香、没药、血竭、皂角刺各1钱。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八
败毒散--《博济》卷三
【处方】槐花(炒)、白矾(烧及8分许,存性)各等分(是生时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脾毒下血,脏腑疼痛,频往圊厕,后重里结。
【用法用量】每服1钱,加乌梅1个,水1盏,煎6分,去滓温服。
【摘录】《博济》卷三
败毒散--《片玉心书》卷五
【处方】荆芥、防风、连翘、枳壳、升麻、薄荷叶、羌活、独活、桔梗、干葛、木通、金银花、黄芩、川芎、甘草、山栀子。
【功能主治】遍身疮疥,因淋洗涂搽,逼毒归内而腹胀轻者。
【用法用量】上肿,加葱3茎;下肿;加灯心1握、生姜3片为引,水煎服。
【摘录】《片玉心书》卷五
败毒散--《卫生总微》卷八
【处方】白芍药1分,甘草(炙)1分,雄黄(醋煮,水飞)1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疮疹热盛,心神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1字或半钱,蜜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八
败毒散--《宣明论》卷十五
【处方】大黄、黄药子、紫河车、赤芍药、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男子往来寒热,妇人产后骨蒸血晕。
【用法用量】每服1钱,如发热,冷水送下;如发寒,煎生姜、瓜蒌汤同调下。
【摘录】《宣明论》卷十五
败毒散--《痘科辨要》卷十
【处方】前胡、柴胡、独活、天麻、地骨皮、薄荷、甘草。
【功能主治】痘初发,在疑似之间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痘科辨要》卷十
败毒散--《外科真诠》卷上
【处方】防风1钱,前胡1钱,元参2钱,公英5钱,生地3钱,银花2钱,甲珠1片,赤芍1钱5分,连翘1钱,甘草7分。
【功能主治】疔疮。
【用法用量】野菊根5钱为引。无菊根,用乌桕根白皮亦可。二者俱无,宜用菊花2钱代之。便实,加大黄2钱。
【摘录】《外科真诠》卷上
败毒散--《治疹全书》卷上
【处方】麻黄、桔梗、前胡、柴胡、羌活、防风、荆芥、薄荷、天麻、枳壳、川芎、骨皮、葱白。
【功能主治】疹不起。
【摘录】《治疹全书》卷上
败毒散--《慈航集》卷下
【处方】桔梗3钱,生甘草1钱5分,白僵蚕3钱(炒),羌活1钱5分,牛蒡子3钱(研),薄荷8分,片姜黄2钱,蝉蜕2钱,焦楂3钱,枳壳1钱5分(炒),荆芥1钱5分,防风1钱5分。
【功能主治】热毒积于阳明,风寒客于肌表,虾蟆瘟初起,两腮肿硬,恶寒,耳底抽痛。
【用法用量】加煨姜2片,连须葱头3个,水煎服。小儿半服。初病1服,盖暖出汗,即松其半,再1服,去其8分。大便结燥,加制军3钱,去羌活。
【摘录】《慈航集》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