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战还有10万大军,项羽为什么带800精锐骑兵逃走?

垓下之战项羽为什么逃走?

垓下之战项羽其实不算逃兵,他是带着八百精锐骑兵是想寻求突破。

垓下之战,对于项羽来说是一场非常艰难的战争,还为此赔上了自己的性命。在《项羽本纪》一书中是这么描述的。项王带着兵马到达垓下,那个时候军队兵马已经锐减,身上也没有多少粮食,周围又被汉军及其他诸侯国的士兵包围住。就算这个时候,项羽的兵马们也都没有泄气,而是抱着背水一战的心态,你们不让我们好过,我们死也要咬下你一层皮。

但后来为何又到了山穷水尽,需要带着八百精锐骑兵到处寻求突破。

确实,这样下去项羽必定会困死,但是我们也知道兔子急了也会咬人。为了不必要的损失,汉军们与其他诸侯国想出了一招心理战术——四面楚歌。项羽的士兵们在外打仗多年,也多年也没有归家,现在又到了山穷水尽之路,只要我们在他们周围唱起楚歌,必能让他们卸下心防,引起他们伤感之情,在心理上击败他们,后我们再一网打尽。

他们的战术确实成功了。但是却引起一代霸主项羽警戒心。项羽带着一支八百余人的骑兵队伍作为先锋,在深夜里向着南方向奔驰,到了天亮后汉军们才发现项羽他们突围。

这次突围是成功的,所以项羽不能说是弃军逃跑。

可惜最后还是因为各种因素,八百精锐骑兵不足一二。被汉军包围在乌江边,项羽也在乌江边自刎身亡。可惜、可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800亲卫正是项羽意图东山再起之心仍强烈的代表,他对于“汉军已占江东”是不信的,但通过田父欺骗他怀疑了。再经过亭长的言说,他彻底放弃了抵抗。他那颗骄傲的心让他无法撇开自己的责任!我带着他们去打天下,今天我却一个人苟活而回,这不是大丈夫所为!

垓下之战,项羽率10万人马对阵刘邦、韩信60万大军,基本上问题。但项羽只带800精锐骑兵突围而去,让一些朋友表示怀疑。但问题是,我搞不清楚带800名亲卫,又有什么疑虑呢?

项羽率部突围,只能带着最精锐的亲卫部队,古今中外,都是如此。类似于首领突围,只能是敌人目光越小越利于突围,你带着残兵败将突围,是项羽保护当兵的,还是当兵的保护项羽呢。项羽虽然天下闻名,但见过他的人未必多,数万大军突围,哪里都是人,人少了人们的注意力就会分散,项羽就很容易突围。

但问题是,项羽突围前需要去掉一个大累赘。

项羽温柔地问,虞姬呀,现在咋办呢?虞姬说:我死你活:虞姬真的很爱项羽。当然,也有人认为虞姬没有死,而是跟着项羽突围了。

在韩信指挥下,楚军“四面楚歌”,项羽和楚军将士们已经被“乡音”闹得并无斗志。

项羽常年战争,楚军中新兵较多。新兵代表什么?军事战斗意志不足,思乡心切下不仅官兵就是项羽都中计了,项羽舞剑高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闻听,也是舞剑对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说吧,虞姬自刎而亡。其实,项羽也并非传说的那样:野蛮无礼。如果那样,就直接杀了虞姬。虞姬呢?也非常聪明,我想她是真的很爱项羽,否则也不会如此决绝。

司马迁没有记载虞姬唱歌后而死的情节,因此,虞姬自杀、虞姬跟随项羽突围到阴陵而死的说法都存在。但我之所以更倾向于自杀,主要就是:项羽此时突围乃是为了“重振”。作为可以与项羽对歌的女性,而且非常指明了项羽不该“意气尽”,那么,何以阻止?就只能“贱妾还有什么留恋的”来激发项羽斗志了。

一女子都能如此决然,那么,项羽这样的人在此“刺激”下自然会重新“振作”了。

之后,《三家注史记》介绍得很明白,汉军果然中计了。

项羽的突围政策是对的,只不过,他的高傲的心一直在“逃与留”中徘徊,最终,“不肯过江东”:从不信江东被占,到怀疑江东被占,再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悲情英雄

正是因为仅带领800亲卫突围,缩小了汉军注意力,突围成功后,汉军才发现上当。

曾在项羽手下当兵的韩信

天明时,追赶项羽。项羽最倒霉的地方就是被一名“田父”欺骗,拐进了沼泽中,被汉军追赶上。这是一次非常巧妙的“欺骗”,在司马迁的笔下,代表着一种“民心所向”。同时,因为“四面楚歌”影响,让项羽真的以为汉军已经把老家占领了。

可以想见,当项羽和百名亲卫走在泥淖中时,是什么想法儿!

突出汉军包围后的项羽,亲卫800只剩下100多人,逃到阴陵后被一位田父(传说叫陈铎,但并不真实)欺骗,田父的一个“左”字,就让项羽再次深陷危险中。再次逃出包围后,人数已经降到28人。再到乌江时,项羽勇武精神更是被司马迁秒回得淋漓尽致。可以说,哪个后世人看到这段记录的时候,不会对项羽说出一句“真勇猛呀”!

然而,亭长告知江东未丢的时候,更言“江东虽小”,其实这句话很可能勾起了项羽的自责!占有天下时你都失败了,凭借小小的江东难道真为了一己之私而生灵涂炭吗?最终,见到始皇帝都敢说出类似“取而代之”的话的这位英雄的玻璃心无法承受失败,自寻死路抗于追兵。

综上所述,项羽只带800壮士突围,是非常正确的,也很正常,他是在突围,当然选择对自己最忠心、最能打的亲卫军。然而,最终,“尚有复起”之心的项羽被田父、亭长的话所缠绕,终于“不肯过江东”。从历史上看,项羽的做法不失为一种对百姓的好。因为,他的智力谋略确实无法和刘邦、韩信相抗衡。过了江东也是失败。

项羽虽然打仗非常厉害,但夺天下不仅仅只有武力。同时,夺了天下后更不是靠武力、气概治理天下。项羽只是英雄,但并非管理天下的帝王。

第2个回答  2020-09-18

因为当时是为了逃命,毕竟人少的时候目标小,逃跑比较容易。但是也是由于项羽其实还是比较刚性之人,尽管当时逃跑了,但是可能并不是他所想的。因此尽管当时带着800精锐逃跑,但是之后还是觉得有愧于江东父母,因此最下选择了自刎江边。

当时韩信军队还是比较牛的,有几十万大军,而且左右翼也还是非常的厉害,再加上刘邦坐镇,后方也受到了保护。但是项羽相对而言,兵力只有韩信的三分线之一,而且整体的布局也不如韩信,而且还可能被左右夹击。尽管当时小小的胜利了一下,但马上便被韩信的左右翼打得落花流水。最后面腹背受敌的情况下,项羽只得往后撤,这个时候韩信也就趁着相遇军队士气不高的时候感激还击,结果项羽不敌,败得一塌涂地。

这个时候的项羽已经没有还击之力了,而且由于被重重包围,又由于没有粮草补给,整个军队不仅疲惫不堪,而且是食不果腹。后面又因为有汉军士兵夜夜笙歌的唱楚国歌曲,导致外面的人以为他们全部落入刘邦之手,更加士气大跌,于是也没有去救他们,反倒有部分士兵连夜逃亡。这个情况之下,项羽其实也是无能为力,没有任何还击之力了。

在这个时候就有项羽的忠义之士建议突围了,毕竟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尽管项羽不认同,因为他认为自己宁可战死也不能跑。所以最后面还是自刎江边以向江西父老谢罪。

第3个回答  2019-10-20
项羽是剩余十万大军,但是却有韩信、孔、费将军等率领的近六十万大军对项羽形成合围,哪里抵抗得住?既然已经没有能力反戈一击了,那么突围逃亡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所以项羽带着少量精锐骑兵连夜逃亡,况且带的人少,还能避免被汉军发现。
第4个回答  2019-10-18
项羽认为只要自己的命还在就会有反败为胜的机会,所以带着精锐骑兵逃走。在长时间作战的时候根本无法突围所以项羽才要想着保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