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发拼搏的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1

1. 有关“努力奋斗”的文言文

孟子及其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描写奋斗的文言文。

原文如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先秦·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注释1、舜:姚姓,名重华。唐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南,一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人山林川泽,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天子之位。

国名虞,史称虞舜。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

2、发:起,指任用。3、畎(quǎ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

畎,田间水渠。4、傅说(fù yuè):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

商王武丁欲兴殷,梦得圣人,名曰说,视群臣皆非,使人求于野,得傅说。见武丁,武丁曰:“是也。”

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遂以傅险为姓,名为傅说。

事迹见于《史记·殷本纪》等。5、举:被选拔。

6、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7、胶鬲(gé):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8、鱼盐:此处意为在海边捕鱼晒盐。

《史记》称燕在渤碣之间,有鱼盐之饶;齐带山海,多鱼盐。9、管夷吾:管仲,颍上(今河南许昌)人,家贫困。

辅佐齐国公子纠,公子纠未能即位,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知其贤,释其囚,用以为相,尊称之为仲父。

《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10、士:狱官。11、孙叔敖(áo):蒍姓,名敖,字孙叔,一字艾猎。

春秋时为楚国令尹(宰相)。本为“期思之鄙人”,期思在今河南固始,偏僻之地称为鄙。

12、海:海滨。13、百里奚(xī):又作百里傒。

本为虞国大夫。晋国灭虞国,百里奚与虞国国君一起被俘至晋国。

晋国嫁女于秦,百里奚被当作媵臣陪嫁到秦国。百里奚逃往楚国,行至宛(今河南南阳),为楚国边界之鄙人所执。

秦穆公闻其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于是与之。

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至秦,秦穆公亲释其囚,与语国事三日,大悦。授以国政,号称“五羖大夫”。

史称秦穆公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政,“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事迹见于《史记·秦本纪》。

14、市:市井。15、故:所以。

16、任:责任,担子。17、是:代词,这,这些。

18、也:助词,用在前半句的末尾,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19、必:一定。

20、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苦恼。21、心志:意志。

22、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23、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

24、体肤:肌肤。25、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困。

26、拂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拂,违背,不顺。

乱,错乱。27、所为:所行。

28、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29、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

30、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31、曾益:增加。

曾,通“增”。32、能:才干。

33、恒:常常,总是。34、过:过错,过失。

35、困于心:心中有困苦。36、衡于虑:思虑堵塞。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37、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38、征于色:面色上有征验,意为面容憔悴。征,征验,征兆。

色,颜面,面色。赵岐《孟子注》:“若屈原憔悴,渔父见而怪之。”

《史记·屈原贾谊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39、发于声:言语上有抒发,意为言语愤激。赵岐《孟子注》:“若甯戚商歌,桓公异之。”

甯戚,春秋时卫国人。家贫,为人挽车。

至齐,喂牛于车下,齐桓公夜出迎客,甯戚见之,。

2. 有关努力奋斗的文言文

1、先秦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释义: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先秦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释义:(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3、清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释义: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寻求御侮强国之道,后来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制西方。

4、唐 颜真卿《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

5、唐 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释义: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能荒废在游戏玩耍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它却能毁灭于不经大脑的随性中。

3. 激励,奋斗的文言文.有哲理的文言文.

多行不义必自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左传》 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国策》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楚辞》 客有歌于郢中者, 其始曰下里巴人, 国中嘱而和者数千人;…… 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嘱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管晏列传》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滑稽列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货殖列传》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太史公自序》 ——以上司马迁《史记》 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司马迁《报任安书》 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者也。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序》 人非尧舜,谁能尽善。

——李白《与韩荆州书》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原道》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业精於勤,而荒於嬉; 行成於思,而毁於随。

沉浸浓郁,含英咀华。 ——韩愈《进学解》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韩愈《送孟东野序》 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柳宗元《种树郭橐tuo驼传》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 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是灵。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有动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

——欧阳修《秋声赋》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变, 麋鹿兴於左而目不瞬。 ——苏洵《心术》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 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 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凡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佞。

——苏洵《辨奸论》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前赤壁赋》 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 松柏生於山林,其始也,困於蓬蒿,厄於牛羊, 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

——苏轼《三槐堂铭》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道何亲,惟德是亲。 鬼神何灵,因人而灵。

夫蓍shi,枯草也;龟,枯骨也,物也。 人灵於物者也,何不自听,而听於物乎。

昔日之所无,今日有之,不为过; 昔日之所有,今日无之不为不足。 是故一昼一夜,华开者谢。

一春一秋,物故者新。 急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深谷。

——刘基《司马季主论卜》 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方孝孺《深虑论》。

4. 激励,奋斗的文言文

我最喜欢的

蒲松龄的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灭吴。

还有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况

其实人的奋斗,确定目标是最主要的,其次就是坚持,所以,我比较喜欢蒲松龄的那句诗,对仗工整,琅琅上口。而且又是熟悉的典故。

5. 表达一个人必须努力奋斗的文言文句子有哪些

表达一个人必须努力奋斗的文言文句子有;

1、路漫漫其修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63396334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4、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5 、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6、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 列传》

7、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9、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

10、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表达一个人必须努力奋斗的句子有:

1、人不怕走在黑夜里,就怕心中没有阳光。

2、幸运之神的降临,往往只是因为你多看了一眼,多想了一下,多走了一步。

3、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4、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励志名言名句大全。

5、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6、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7、伟人与常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珍惜时间。

8、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对失败的反应。励志名言名句大全。

9、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10、即使行动导致错误,却也带来了学习与成长;不行动则是停滞与萎缩。

11、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12、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就笑出成长的性格!

13、生命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自己。

1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多少,而在能坚持多久。

15、上帝从不抱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抱怨上帝的不公平。

6. 关于奋斗的古文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蒲松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灭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 > 伏久至,飞必高!寇可往,吾亦可往!孟子: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知道这句算不算-_-)最后:。

7. 概括文言文告诉我们的方法(最好是自己写的,不要抄的)(初中)

其实方法很老套,也许会很不屑,但就是很有用.最好的方法就是你一定要喜欢上古文这种东西,当然很少有.其实你上面问的问题就是一个关键,人.虚词和实词的积累只不过是为了读懂文章的一个铺垫,就如从小认字一样,而读懂文章真正的难点就是理解写文章的人的感觉.那么你一定要知道人物的历史背景,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造就出这样的人,理解人物的性格,遭遇的事.其实我们要学的古文,诗词,不外乎就那么几个人写的.就拿李白和杜甫举例,李白是在唐盛世中诞生的,家境殷实.家财的雄厚与盛世的大气,才能让他形成豪放,大气,不羁的性格;而杜甫则主活跃在经历安史之乱的时期,社会的动荡与不安,百姓的贫瘠让他感触颇深,所以总有那种忧国忧民的感叹.当然两个人的感情不会总是豪放或是哀叹,随着经历的不同,或贬或升,或遇见好友时,写出的文章也自然不同,就像你一样有高兴或悲伤的时候.做题时,时间,地点,人物,大背景与小框架都要提炼出来,而且你一定要懂得其中的一些暗喻,象征物,例如,柳枝,一般都是之别离.我很想喜欢古文,因为老师的教学方法好,每次讲解时都不会说是使用了什么什么手法,怎么样,而是剖析人物的感情经历,尤其是八卦爱情史,唉,人都是喜欢八卦的,八着八着,就理解人物了.就像苏东坡的三段感情史,“十年生死两茫茫”就写给他第一任妻子,第二任是第一任的表妹,东坡肉在此人协助下发明,而“欲把西湖比西子”则是遇见他的一位小妾时的感叹,还有他怎么倒霉,祸从口出,时运不济的老被贬,把它当成故事一样理解就自然好记得多.说了这么多就是强调,你一定要置身处地的在历史中理解才能懂他.懂了一个人,那么他的所有作品你都会懂得.所以古文学的好的人,历史一定会好.话说我那时迷上了历史穿越文,小说的历史和古文,诗词都猛看,使古文水平大幅度提高,要不你也试试.希望对你有帮助,至于其他技巧就没有了,不过你老师应该有强调过,答题时需要注意哪几方面的全面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