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疚是最大的负能量,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一直很喜欢奇葩说这个节目,可以听不同的人生故事,以第三方的角度去看待一场又一场论点的辩驳,你有你的思想我有我的觉悟,火花四溅,你总能从中收获些什么,对于我而言,我觉得我从中收获最大可能就是,学会了换位思考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人或事,一千个人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世事无绝对,也学会去接受不一样的声音,试着去理解或者接纳与自己想法背道而驰的,不求同但也不斥异,所以也没有以前那么爱较真,渐渐变得平和,也更深层次的认识了自己。

    奇葩说的内容给我震撼的有很多,让我哭过也笑过也深深的思考过,但是最抨击我心灵的还是蒋方舟讲的“讨好型人格”的那一期,在她的讲述中我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喜欢主动道歉、会迎合他人、不懂得拒绝,会去建造一个被人喜欢的人设,即使这个人我不喜欢,然后我也希望他喜欢我,才发现原来我是“讨好型人格”啊,然后马东说了一句“内疚是最大的负能量”蒋方舟接了下一句“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我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直戳我内心深处。其实我一直有探讨我在别人的眼里是什么样子的,有说我内向的、放不开的、不自信的、爱哭的、敏感的、消极的、单纯的、善良的、慢热的、懂事的、成熟的等等…但是从来没有说我任性的,好像长这么大我确实还没有任性过也不懂得撒娇服软,什么事情都靠自己扛,其实不管那种评价好的坏的我都接受,因为无论怎样这些都是我自己所表现出来的给别人的感觉啊。

      说实话我也不喜欢这样“讨好型人格”的自己, 就像蔡康永所说的那样,人类给自己的疾病建立越来越多的名目,却没有人去探求水泡下的皮肤为什么要生病,为什么我会有“讨好型人格”的存在呢?这是一个值得我去深究的问题,朋友说我是不够自信,嗯,确实是的,我不够自信所以也无法任性的做自己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也无法做到不在乎别人的感受。

      “讨好型人格”是需要自己本人去治愈的,蒋方舟说她花了一年的时间去治愈自己,让自己在东京放逐了一年,没有认识的人,没有社交,不用去讨好别人,不用故作谦卑,其实这些年来我也一直在治愈我自己,努力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强大,努力学会独处,努力学会释怀我给别人造成的伤害或者别人带给我的伤害,努力学会不去在意别人的看法,努力学会了拒绝,努力学会一个人去做很多事情,以前的我不喜欢一个人做任何事,上厕所都要找个伴,一个人去吃饭情愿不吃更别说去逛街,而现在很多时候我比较喜欢一个人,一个人去吃饭一个人去逛街一个人去唱歌一个人去看电影一个人去医院看病,以后还想去尝试更多一个人去做的事情,给自己更多的可能性,比如说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旅行,我虽然喜欢人群一起的狂欢但更享受独处时候的安宁,有朋友觉得我有些奇怪,能两个人做的事情为什么要一个人去做,但是在我看来能一个人可以去做的事情为什么要两个人一起,其实我觉得这两个并不冲突,相反我很喜欢这种生活方式,怕孤单需要陪伴势必很多时候选择权不在自己手里,会选择将就变得被动限制了自己更多的可能性,而学会独处适当的拒绝选择不合群是给自己更多的选择空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勇敢的说出心里所想,勇敢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偶尔任性,偶尔让自己不那么好相处,是正视自己,不委屈自己的过程,我觉得这算是改变吧,我喜欢这种改变,但是我觉得还不够,我需要改变的地方还很多,嗯,一辈子还很长,慢慢来吧。

      对于懂事这个词语,以前我觉得是褒义词,总觉得被人夸赞懂事是一个值得让人高兴的事,但是后面发现其实这是一个带有悲凉色彩的词语,单单对于被夸奖的人来说,我觉得是有点悲凉的,至少我觉得我是这样的,从小到大我在家里人的眼里都是最懂事最听话的那个,不哭不闹也从来不会去争什么东西,所以想要什么东西想要任性都不可以,颠覆了你在他们心中懂事听话的形象,否则你就不符合那个乖乖女的称号,就是不懂事了,就像人们常说的爱哭的孩子有糖吃,懂事的孩子没糖吃,因为我懂事所以我要照顾不懂事的孩子,要压抑自己的想法,我要像个大人一样为别人去着想,要乖一点。如果你一直很懂事突然有一天不听话了,你就是个不懂事的小孩,你之前所有的好都会被否定,如果你选择了懂事你就要一直很懂事,不能像个爱哭的小孩吵着要这要那,要一直很听大人的话,要乖一点。所以可能这也是造成我“讨好型人格”的重要原因之一吧。就像肖骁说的一样,没有谁想懂事懂事都是被逼出来的,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也不过如此,他经典的话之一就是“别人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们是无比懂事的一家子”,很形象对不对,为什么要压抑自己的天性,我才不想懂事,我也想任性一点,我在想如果我以后有幸遇到另一半然后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一定要不会要她很懂事,我要她任性一点,在童年时光里做个任性的小孩,勇敢纯粹的表达自己每一种情绪,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张扬就张扬,教她如何去爱自己如何去爱别人,教她做一个最可爱的小孩。

    内疚是最大的负能量,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在很多时候我常常会觉得内疚,会觉得自己没有做好某些事情而给别人带来了麻烦,然后会因为自己制造了这种麻烦而觉得心里内疚,我沉迷过去为自己的内疚买单,内疚让自己变得心安理得一点,颓废的理所当然一点,但是我除了让自己心里好受一点,我没有做出任何对策去解决我给别人带来的麻烦,其实本质上就是一种自私的逃避啊,然而当我自己深刻的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又会觉得很自责很内疚,如此周而复始陷入死循环,无形之中也给别人带来了负能量。

      这让我想起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小王子》,印象最让我深刻的不是小王子与他的玫瑰,不是小王子驯服狐狸,而是小王子与酒鬼的对话:“你在做什么呢?”小王子问道。

“喝酒啊。”酒鬼有气无力地答道。

“为什么喝酒啊?”小王子继续问。

“为了忘记。”酒鬼说。

“你想忘记什么呢?”小王子追问道,他有些同情眼前这个男人了。

“忘记我的羞愧、”酒鬼看上去难过极了,自责极了,他无精打采地垂着脑袋,没有一点生气。

小王子很想帮助这个人,于是又问道:

“你因为什么羞愧啊?”

“我在为喝酒而羞愧。”说完后,酒鬼就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他又在自顾自地喝酒了。小王子在离开的时候说了一句“大人们肯定都是些奇怪的家伙”。我知道内疚没有用,内疚是最大的负能量,但是却总是为了忘记内疚而内疚,是啊,我一不小心就成为大人了啊,成了小王子口中那些奇怪的家伙之一,我始终觉得《小王子》这本书与其说写给小孩的,还不如说是写给每个曾经是小孩的大人,如果你觉得你也有点奇怪,推荐你去看看《小王子》,或许你从中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

    蒋方舟在节目的最后说“如果你放弃了去追求个人的独特价值,去建造一个被人喜欢的人设的话,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真正能够欣赏到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自信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故作讨喜的样子”。我觉得说的很对,好像从古至今我们一直被教导的都是要谦卑不能骄傲,谦虚是一种美德,讲话我们是说先抛砖引玉,有人来家里做客我们是说蓬荜生辉,被人称赞我们是说愧不敢当,我们的表达总是很含蓄,连带着性格都有点羞涩,我一直很羡慕那些能勇敢表达自己的勇敢做自己的人,任性的不被外界所束缚的人,骄傲自信的人。

    承认自己是“讨好型人格”其实没有那么难,难的是如何治愈自己,怎么找回那个纯粹的自己,灵芝,以后要对自己好一点,任性一点,自信一点,生命是为了更好的成为自己,而不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因为,你自己本身就是最好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