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伤寒论》(【4】欲解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4
条文: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译注:太阳病如果要好的话,会在什么时间呢?应该在巳(9~11点)至未(13~15点)这个时间段,为什么呢?《黄帝内经》:“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巳至未时,在日中这个时间段,阳气最为旺盛,这样有助于身体的阳气驱邪外出。

条文: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戍上。

译注:阳明病如果要好的话,应该在申(15~17点)至戍(19~21点)这个时间段,为什么呢?这是根据临床经验,在《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有日晡发热的症状,指每至下午3时至5时左右体温升高、热势加重的表现。以此可知在这个时间段里,应该阳明经最旺盛。

条文: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译注:少阳病如果要好的话,应该在寅(3~5点)至辰(7~9点)这个时间段,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少阳是阳气初生阶段“平旦人气生”,这时,自然界的阳气开始生发,与体内少阳的阳气同步,有利于驱邪外出。

条文: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译注:太阴病如果要好的话,应该在亥(21~23点)丑(1~3点)这个时间段,为什么呢?这个要从阴阳互根的原理去理解,在《伤寒论.辨脉法第一》篇中有这样一段话:“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着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这也是“冬吃萝卜夏吃姜”的道理。亥子丑这个时间段阴气最盛,阳气也随着阴气渐多而渐渐入里,这样可以使藏寒得到温暖,使太阴病的里虚寒证得到转机。

条文: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译注:少阴病如果要好的话,应该在子(23~1点)至寅(3~5点)这个时间段,为什么呢?在三阴病中,每经欲解时的三个时辰有两个是相重叠的。如太阴的亥子丑中,子丑与少阴相重叠;少阴的子丑寅中,丑寅与厥阴相重叠。子时对应冬至是一阳生,少阴病是阳气虚衰,阳不归根,此病遇到子丑寅,则正值阳气归根来复,阳渐增息因此有利于机体康复。

条文: 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译注:少阴病如果要好的话,应该在丑(1~3点)至卯(5~7点)这个时间段,为什么呢?《伤寒论》原文337条说:“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什么是阴阳气不相顺接呢?就是阴尽阳生的过程不能很顺利的交接。丑为阴将尽阳将生之时,是阴阳交替、新旧交替的时期。因此,它是促进阴阳气顺利完成交接的有利时期。

条文: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译注:平时体质比较虚,特别容易患太阳中风病的人。虽然表邪解了,但身上还是觉得不舒服,这是正气没有完全恢复,需要十二天才会完全康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