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双保险“鲸吞”新媒诚品,电影寒冬让资本掉头转向电视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9

(本文为“新剧观察”原创首发,如需转载开白名单,请后台留言联系)

欧美国家经历了一个从电影过渡到电视的媒介转型过程,相比之下,中国娱乐行业则呈现了“逆现代化”的现象:先发展电视剧,后繁荣电影。从资历来讲,电视剧公司老牌居多,而电影公司多为新秀。

2012年以来,电影市场飞速增长,不少电视剧公司开始布局电影业务,如新丽、海润、华策。在电视剧业务方面,五大民营电影公司目前分成了两派:万达、华谊、乐视是“剧热派”,博纳和光线则是“剧冷派”。

对于做不做电视剧,万达影视对外界一直面目模糊。虽然今年10月份花1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Dick Clark Productions,但这是一家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并不擅长电视剧业务的制作。 万达影视还是跟电视剧沾点边。一方面,万达影视官网上有两部投资的电视剧:《邻居也疯狂》、《爱情面前谁怕谁》;另外,微博曝光的IP剧《斗破苍穹》项目计划书里,也看到万达影视的身影。不过目前该剧未官宣,备案为新丽影视。

这样自我与外界认知不统一的尴尬,终于随着一封公告而宣告结束。万达影视已经开始加码电视剧业务!12月27日,新三板影视公司新媒诚品宣布:公司实际控制人尹香今与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万达影视”)达成的框架收购协议,万达影视将收购新媒诚品100%股权。

如果收购顺利完成,对于万达影视产业来讲是一块新的布局。与此同时,五大民营电影公司对电视剧在泛娱乐产业的价值评估,分成了两个阵营。 代表加码电视剧的一方,除了万达,还有华谊和乐视。而另一方则是专注电影业务的博纳影业,以及今年年初刚刚砍掉电视业务的光线影业。

万达影视“双保险”并购,新媒诚品控股人质押55%股权

新媒诚品是一家主营电视剧业务的公司,虽然没有出过现象级的作品,但是好在制作和发行的数量够多。成立4年来,制作和发行了《贤妻》、《谁是真英雄》、《刺刀英雄》《绝地枪王》《如果爱可以重来》《马上天下》等多部电视剧。

虽然新媒诚品处于创新层,但是从财务报表上来看,这是中小体量的公司。根据2016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4554万元和1199万元,同比下滑分别为-47.72%和-40.78%。

也许是因为业务的急剧下滑或者其他原因,新媒诚品在这次的交易结构中处于被动地位,根据交易方案,万达属于“不管交易能不能达成我都不会吃亏”的一方。

这事表现为新媒诚品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尹香今还将自己持有的新媒诚品6827万股股票质押给万达影视,占公司总股本的55%。 质押目的,是要用这55%的股权为自己与万达签订的收购框架协议做担保。

新媒诚品官网截图

如果尹香今无法履行其与万达影视签订的框架协议、未来签署的补充协议(如有)及正式交易文件下的全部义务或债务,万达影视对所质押的股份有权行使处分权,这很可能导致新媒诚品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如果交易完成咱们什么事都没有,如果没有完成,那你这55%的股份就要随我处置了。这在影视行业并购中并不常见,做法极不寻常。

“钉子户”小股东难缠,新媒诚品“拆迁”难

既然不寻常,那么万达影视为什么要这样做?外界认为这和新媒诚品上一次的并购失败案有关。2016年8月11日,尹香今与上市公司湖北台基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资产收购意向协议》,台基股份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公司100%的股份。

但是仅仅过去20天,即8月31日,新媒诚品就再次宣布,因各方最终未能就具体细节及条款达成一致意见,经友好协商,尹香今与台基股份解除收购意向协议,原合同终止执行。 对于收购失败的原因,知情人士透露因为新媒诚品内部的一些小股东觉得估值低,不同意收购,誓当“钉子户”,迫使这次交易最终“流产”。

有了上一次的教训,万达影视就变得聪明多了。在购买协议中明确说只从股东尹香今、马宁手上100%收购公司股权,其他人的股权我一律不碰。 言外之意就是尹香今、马宁两个人要去摆平所有小股东,100%掌握公司股权,万达影视才愿意收购。这个过程要是有撕逼,你就内部去解决,反正我只看结果。

万达影视官网的电视剧作品

这个收购案的难点也在这里,因为尹香今只持有新媒诚品72.5%的股权,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马宁持有新媒诚品0.86%的股权,是公司的第7大股东,他们两个人需要联手把剩下的26.64%的股权“赎回”,才能最终完成交易。

一边是“宁折不弯”的小股东,一边是质押了55%股权的万达影视,这个收购案真够尹香今、马宁两人喝一壶了。

万达猛进扩张光线紧急刹车,五大电影公司发生“剧”变

不管这次收购能不能完成,都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万达开始加码电视剧业务。联想到今年电影市场整体的低迷,万达“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的转向还是很明确。 至此,在对待电视剧业务方面,五大民营电影公司分成了明显不同的派别。万达、华谊、乐视都是“剧热派”,博纳和光线则是“剧冷派”。

2014年,一直定位为“互联网电影公司”的乐视9亿并购了郑晓龙的花儿影业,直接将它装入上市公司乐视网中。 2015年的电视剧《芈月传》更是大规模宣传,根据乐视网2016年半年度报告,花儿影视实现净利润9470万元,成为乐视网为数不多的盈利公司。

华谊虽然做电影起家,但2009年,华谊兄弟的电视剧板块营收首次超过电影。随着华谊喊出“去电影化”的口号,电视剧板块的意义更加重要。 华谊兄弟设有电视剧事业部,有多家导演、制片人工作室。张国立的公司国立常升也被华谊收购。今年4月份全新亮相的新公司华谊浩瀚,主营业务便是综艺和电视剧,首期亮相的《三个奶爸》、《女不强大天不容》和《幻城》三个电视剧项目品相都不错。

对于博纳来说,本来就很少参与电视剧,但是以电视制作出身的光线却和老本行决裂。就在年初,光线传媒电视节目制作板块的业务全面停止。 一方面是因为电视行业是一个封闭的、半市场化的行业,另一方面是互联网崛起对此产生了影响。王长田在媒体采访中爆料,“我们看到的所有的电视节目、电视剧,可以说他们的收视率90%以上都是假的”。

欧美国家大多经历了一个从电影过渡到电视的媒介转型过程,相比之下,中国则在娱乐行业呈现了“逆现代化”的现象:先发展电视剧,后繁荣电影。从资历来讲,电视剧公司老牌居多,而电影公司多为新秀。 2012年以来,电影市场飞速增长,不少电视剧公司开始布局电影业务,像新丽、海润、华策。而今年电影市场的寒冬会不会把投资的目光转向暴走的电视剧市场呢?五大民营电影公司都已经站好队了,接下来该如何表演,我们且听且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