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城镇化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02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这是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城镇化进程指明了方向。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及九届二次会议也就我区城镇化战略进行了总体部署,并提出到2005年,全区城镇化率提高到42%,2010年达到48%,城镇人口发展到300万人的目标。宁夏作为一个经济社会欠发达的省区,要实现跨越式超常规地发展,就必须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经济差别,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一、城镇化的涵义和界定
(一)城镇化的涵义
由于不同学科研究角度不同,对城镇化的关注点也就不同。人口学讲的城镇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即以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和聚集为特征的一种历史过程;地理学上的城镇化是农村地貌转变为城市景观的过程;社会学上的城镇化主要是城市文明覆盖农村,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从经济学角度看,城镇化则是由农村传统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城市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可见,城镇化一方面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聚集的过程,同时又表现为地域景观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是人口、地域、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由传统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化的多方面内容综合统一的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反映和重要标志。
(二)城镇化的界定
城市是一个主要由非农业活动人口构成的、占有一定空间的人们生产、生活的聚集区域。城市具有共同的特征:第一,城市具有相对庞大集中的人口规模和密度。20世纪国际上通行的城市人口规模最低标准是2000人以上,并且把20万人以下定为小城市;20-50万人为中等城市;50-100万人为大城市;100万人以上为特大城市。第二,城市对国民经济二、三产业具有强大的聚集能力,从事非农产业活动的人口占绝对比例。第三,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与进步的聚集栽体,是人类旦神文明高度集中的地域。第四,城市大多是行政中心。人口城镇化反映的是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通常用市人口和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称城镇化率或城镇化水平。在研究城市化问题时,我国一般都用城镇化这一概念。
二、城镇化水平与分布
在我国,能够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城乡人口变化状况的资料来源,主要是历次全国性的大型人口普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准确地反映了21世纪初全国及各省的城镇化水平。
(一)城市规模及密度
2000年,宁夏有3个地级市(不含固原市,2002年7月建市),辖7个区;2个县级市,15个县;设72个建制镇。地级市个数占全国的1.15%,市辖区个数占全国的0.89%,县级城市个数占全国的0.82%。地级市、县级市、县城(城关镇)和其他建制镇的城市人口平均规模分别为37.74万人、4.36万人、2.52万人和0.37万人。城市密度为每万平方公里有地级城市0.58个,比全国少0.15个;有县级城市3.28个,比全国多1.12个。
(二)城市人口分布及密度
2000年,宁夏3个设区的地级市中,人口密度超过1500人/平方公里的市辖区有3个,即银川市的城区和新城区,石嘴山市的大武口区,共有人口66.76万人,按"五普"城乡划分标准全部计算为市人口;人口密度迹迟槐在1500人/平方公里以下的有4个区,即银川市的郊区、石嘴山市的石嘴山区姿友、石炭井区、吴忠市的利通区,共有人口75.77万人,石嘴山区和石炭井区的人口全部计算为市人口,郊区有4个乡和利通区的3镇2乡按"五普"城乡划分标准规定中"政府所在地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延伸区"的原则分别有16.38万人和11.98万人计算为市人口,占各区总人口的60%和39.47%;2个不设区的县级市青铜峡和灵武总人口为49.85万人,分别有2镇5.63万人和1镇3.10万人,合计8.73万人计算为市人口,占各市总人口的22.65%和12.4%。
17个县级区域中,同样按照上述规定,有58.41万人计算为镇人口,他们分布于66个建制镇。2000年宁夏城市人口总计为180.38万人,占宁夏总人口的32.88%,即宁夏城镇化率或城镇化水平为32.88%。其中,市人口为121.97万人,镇人口为58.41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22.23%和10.65%。宁夏各地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大致可分为:
1.城镇化水平最高的为银川市和石嘴山市(均不含市辖县)。2000年 2市城镇化水平分别为86.47%和100%,也是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城市。2市城市人口占宁夏城市人口的56.13%,非农业人口占宁夏非农业人口的51%,城市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均占到了全区一半以上,对宁夏城镇化的进程举足轻重。从人口学的角度而论,这两个市已基本完成了人口城镇化进程的中、前期,进入了城镇化发展的后期完善提高阶段。
2.城镇化水平超过30%的有吴忠(利通区)、青铜峡和灵武3市。其农业比较发达,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城市较为集中。2000年3市城市人口分别为11.98万人、8.91万人和7.50万人,占宁夏城市人口的15.74%;3市非农业人口为27.12万人,占宁夏非农业人口的17.03%,城镇化水平分别达到39.49%、35.84%和30.01%。
3.人口城镇化水平在10%--30%之间,依次有平罗、盐池、惠农、中卫、贺兰、陶乐、中宁、永宁和固原9县。其人口占宁夏的36.04%,城市人口占宁夏的21.74%,城镇化平均达到20.36%。其中8个属于川区,山区占1县。
4.城镇化水平在10%以下,依次为同心、隆德、泾源、海原、彭阳县和西吉6县。总人口占宁夏28.90%,而城市人口仅有11.38万人,占宁夏的6.31%;每县人口平均规模为26.42万人,但城市人口平均规模却不足2万人,城镇化平均水平7.22%。这6个县全部属于南部山区,占宁夏山区8县的75%。这不仅是宁夏城镇化水平最低的地区,也是宁夏经济最为落后、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6县地域面积占宁夏38.38%,2000年经济总量(GDP)仅占宁夏的7.4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48元,只有宁夏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宁夏南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反映在人口城镇化水平上,同样悬殊,差距巨大。
三、城镇化的差距及问题
2000年宁夏城镇化水平为32.88%,比全国36.92%低了4个多百分点。城镇化水平按高低排序,宁夏居全国省市区的第18位,居西部第四位。
2000年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陕西、青海、宁夏和新疆)人口占全国的28.1%,城镇化水平28.7%,宁夏高于西部整体平均水平4.18个百分点;中部8个(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省,人口占全国的32.8%,城镇化水平为33.0%,宁夏与其基本相当;东部11个(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省市,人口占全国的38.8%,城镇化水平达到46.1%,宁夏比其低13.22个百分点。
宁夏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布局不甚合理,城市规模过小,不利于形成社会经济和城镇化良性发展的机制。宁夏城市规模普遍较小,且分布过于分散,难以形成对产业及劳动力的巨大吸纳能力。较低的人口与产业聚集度直接结果是城市带动和辐射能力和范围的狭小。银川市从东到西,由黄河之畔一直延伸到贺兰山下,绵延数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