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第一中学的简要介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9

伊春市第一中学坐落在美丽富饶的小兴安岭腹地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世界绿色生态旅游城市、世界十佳和谐城市、全球十大最适合居住城市伊春市,傍兴安之麓,知名学苑,枕汤旺之湄,璀璨明珠,举目千山秀色,俯瞰万里碧波,享“红松故乡”之美誉,近身自然,携“天然氧吧”之盛赞,呼吸绿色。  学校创办于1952年,全省首批重点中学和省级示范性高中,市委、市政府直属高中,全市基础教育龙头和窗口学校。学校历史悠久,源清流洁,薪火赓续,文脉相承,是省内几所知名的人文学校之一。现校园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有现代化教学楼、办公楼、体育馆、宿舍、食堂、浴池等主体建筑共13栋,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休闲区布局合理,环境幽美怡人,是省内几所著名的现代化园林学校之一。   学校有全市最雄厚的教师队伍,学者云集,名师荟萃,现有教职工266人,专任教师200人,其中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80人,省级以上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50余人。学校有全市最优秀的学生群体,莘莘学子,齐聚一中,现有教学班58个,在校生3400余人,每年中考以后,全市最优秀的初中毕业生都来此就读。学校有全市最优质的教学质量,教育质量连年攀升新高,蜚声省内,响誉林城,深得林城学生及家长的厚爱和称赞。  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校训“格物,修身,孝悌,至善”的引领下,学校秉承“一切为了学生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弘扬“合作共赢,崇尚一流”的工作精神,恪守“天道酬勤”的工作信条,坚持“真诚、善良、正直、豁达”的做人原则,围绕“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依法治校”的工作思路,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细化常规,从严治教,打造出了小兴安岭教育的领军品牌、龙头品牌和特色品牌。  薪火相传,化桃育李,杏坛播撒,立德树人。多年来,学校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学校、第四届中国百强中学、省级和谐校园、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省中小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先进集体,多次被评为市基础教育名校。现在,伊春市第一中学正以崭新的姿态踏响征曲,正以雄健的身姿展翅高飞,正以矫健的步伐向着“国家级示范高中”迈进。 1952.10-1954.4 伊春森林初级中学
1954.4 - 1958.9 伊春市第一中学
1958.9 - 1964.9 伊春特区第一中学
1964.9 - 1966 伊春区第一中学
1966 - 1976 伊春地区第一中学
1976 -至今 伊春市第一中学 市一中是伊春林区最早的一所中学,是伊春基础教育战线的一面旗帜,六十年来一直起着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为伊春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56年8月,县文教局决定将“伊春森林初级中学”的初中一年级四个班新生和22名教师、2名领导干部拨到南岔,成立南岔镇初级中学。这所初中后来发展成伊春市第二中学。这是伊春市一中校史上的第一次分校。
第二次分校是在1961年7月,由市一中划拨四个初中班成立第三中学,校舍暂借伊春师范教学楼一楼东侧四个教室和三个办公室,选派一中教导处副主任李德荣任三中副校长。1962年三中搬到南山脚下铁林街砖瓦平房(原一中第二个校址),改为第四中学,现为伊春区七中。
第三次分校是在1988年11月至1989年3月。1988年11月,尽管已近北国之冬,按市政府决定,市一中将高中部分搬到河西新兴西大街253号,初中部分仍在原处,归一中管理。1989年3月18日,副市长兼市教委主任宁士敏同教委副主任张中秋、洪丽华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市一中高中与初中正式分开,在初中部基础上成立“伊春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伊春市第一中学在60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五易校址,四次搬迁。
第一个校址:二层“工”字型小黄楼。具体地点在伊春市伊春区森工街,当时(1952)伊春林业管理局办公楼西隔一栋职工家属楼,即今市委办公大楼与林都宾馆(原小招待所)的中间地带。
第二个校址:南山脚下九栋砖瓦平房。具体地点在伊春区铁林街,东临伊春火车站。1954年秋,学校喜迁新址,这是校址第一次变迁。1962年交给四中,即今伊春区七中和铁林小学所在地。
第三个校址:伊春河畔的永安街。东面与黎明小学以一墙之隔毗邻。这原是伊春师范学校校址, 1962年春,市一中搬到永安街。这是第二次校址变迁。
第四个校址:伊春区新兴西大街253号。具体地点位于伊春区河西“哈伊公路”进入市区入口处。 1988年11月市一中高中部搬到此处,原校舍(初中部)后来成立“伊春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这是第三次校址变迁。
第五个校址:位于伊春市伊春区新区的政通大街,中共伊春市委大楼北侧。2003年9月,新高一迁入新校区,高二、高三两个学年仍在老区。2006年8月,学校整体迁入新区,正式实现两校区合一,这是校址第四次变迁。老校区由市政府划拨给伊春市职业高级中学使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