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太祖乾德二年八月记载了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3
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八月,“初令京师、建安、汉阳、蕲口并置场榷茶”,初置为三务,后又增至八务,真宗初又定为六务。其职能主要是对茶、盐、药等禁榷物资的“入钱请引”与相关贸易、税收的管理。因此榷务实际上与财政、军需、重要物资流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后多有变动,譬如政和二年(1112)至北宋末,榷货务职能多被新设之“都茶场”取代,但它作为榷茶管理机构长期存在,而且成为支持宋朝财政的重要力量。榷茶的一个重要内容涉及官府对茶叶贸易专营场所的规定,这些场所被称为“榷茶场”(也称“官场”“榷场”),在榷茶场内,茶商需按规定进行买卖,并交纳相关牙钱和税赋。榷东南茶最早的机构为六榷务十三场。

《宋史·索湘传》载:有“与蕃夷互市”的榷场设于边州,由于当时要把货物远途运至榷场,路途遥远且多有损耗,而“茶茗”受到的影响最大,索湘因此建议商贾从水路进入以减少损耗,并增加“征算之益”。

当然,边境区域的这种榷场规制也多有争议,譬如在宋真宗时期,有人建议“于静戎、威虏两军置场鬻茶”,其收益“以资军用”,另外有主张打破榷场的严格限制,允许商旅将“茶药等物”贩易于“北界”,而“北界商旅许于雄、霸州市易”,以此支持边境贸易,“庶息边患”。但索湘却指出,若打破榷场规制,“许其交相贩易”,会导致两种后果:一是“沿边商人深入戎界”,二是可能有“奸伪”者混在“北界商人”中来“至雄、霸”,这两个结果在“边民易动难安”的大背景下,会导致严重的问题。他指出,应对“蕃戎之情”最适宜的办法还是“羁制”。基于此,他在上奏中强调仍保持榷场旧制。

整体来看,宋代榷茶制度的执行与榷茶机构的运行在争议、反复中逐步推进,总体路径是在国家力量与民间社会的二重角逐中曲折向前的。同时,无论这种角逐的力量对比变化如何,榷茶对国家的财政作用、稳边作用以及对周边少数民族群体的吸引力都已经十分明显。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11-07
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八月,“初令京师、建安、汉阳、蕲口并置场榷茶”,初置为三务,后又增至八务,真宗初又定为六务。其职能主要是对茶、盐、药等禁榷物资的“入钱请引”与相关贸易、税收的管理。因此榷务实际上与财政、军需、重要物资流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后多有变动,譬如政和二年(1112)至北宋末,榷货务职能多被新设之“都茶场”取代,但它作为榷茶管理机构长期存在,而且成为支持宋朝财政的重要力量。榷茶的一个重要内容涉及官府对茶叶贸易专营场所的规定,这些场所被称为“榷茶场”(也称“官场”“榷场”),在榷茶场内,茶商需按规定进行买卖,并交纳相关牙钱和税赋。榷东南茶最早的机构为六榷务十三场。
《宋史·索湘传》载:有“与蕃夷互市”的榷场设于边州,由于当时要把货物远途运至榷场,路途遥远且多有损耗,而“茶茗”受到的影响最大,索湘因此建议商贾从水路进入以减少损耗,并增加“征算之益”。
当然,边境区域的这种榷场规制也多有争议,譬如在宋真宗时期,有人建议“于静戎、威虏两军置场鬻茶”,其收益“以资军用”,另外有主张打破榷场的严格限制,允许商旅将“茶药等物”贩易于“北界”,而“北界商旅许于雄、霸州市易”,以此支持边境贸易,“庶息边患”。但索湘却指出,若打破榷场规制,“许其交相贩易”,会导致两种后果:一是“沿边商人深入戎界”,二是可能有“奸伪”者混在“北界商人”中来“至雄、霸”,这两个结果在“边民易动难安”的大背景下,会导致严重的问题。他指出,应对“蕃戎之情”最适宜的办法还是“羁制”。基于此,他在上奏中强调仍保持榷场旧制。
整体来看,宋代榷茶制度的执行与榷茶机构的运行在争议、反复中逐步推进,总体路径是在国家力量与民间社会的二重角逐中曲折向前的。同时,无论这种角逐的力量对比变化如何,榷茶对国家的财政作用、稳边作用以及对周边少数民族群体的吸引力都已经十分明显。
第3个回答  2022-11-07
太祖乾德二年,遣使案行黄河,治古堤。议者以旧河不可卒复,力役且大,遂止。诏民治遥堤,以御冲决之患。
三年秋,大霖雨,河决阳武,梁、澶、郓亦决。诏发州兵治之。
四年八月,滑州河决,坏灵河县大堤。诏殿前都指挥使韩重赟等督士卒丁夫数万人治之。
五年春正月,帝以河堤屡决,分遣使行视,发畿甸丁夫缮治。自是岁以为常,皆以正月首事,季春而毕。是月,诏开封、大名府、郓、澶、滑、孟、濮、齐、淄、沧、棣、滨、德、博、怀、卫、郑等州长吏,并兼本州河堤使。
开宝五年五月,河大决濮阳,又决阳武。诏发诸州兵及丁夫凡五万人,遣颍州团练使曹翰护其役。翰辞,太祖谓曰:“霖雨不止,又闻河决。朕信宿以来,焚香上祷于天,若天灾流行,愿在朕躬,勿延于民也。”翰顿首对曰:“昔宋景公,诸侯耳,一发善言,灾星退舍。今陛下忧及兆庶,恳祷如是,固当上感天心,必不为灾。”
六月,下诏曰:“近者澶、濮等数州,霖雨(渐)[荐]〈据《宋史》九一《河渠志》改。本卷下文校补未注依据者同此。〉降,洪河为患。朕以屡经决溢,重困黎元,每阅前书,详究经渎。至若夏后所载,但言导河至海,随山浚川,未闻力制湍流,广营高岸。自战国专利,堙塞故道,小以妨大,私而害公,九河之制遂隳,历代之患弗弭。凡搢绅多士,草泽之伦,有素习河渠之书,深知疏导之策,若为经久,可免重劳,并许诣阙上书,附驿条奏。朕当亲览,用其所长,勉副询求,当示甄奖。”时东鲁逸人田告者,纂《禹元经》十二篇。帝闻之,召至阙下,询以治水之道。善其言,将授以官。以亲老,固辞归养,从之。翰至河上,亲督工徒,未几,决河皆塞。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秋七月,河决孟州之温县,郑州之荥泽,澶州之顿丘,皆发缘河诸州丁夫塞之。
三年春正月,命使十七人分治黄河堤,以备水患。
八年五月,河大决滑州韩村,泛澶、濮、曹、济诸州民田,坏居人庐舍。东南流,至彭城界入于淮。诏发丁夫塞之。堤久不成,乃命使者按视遥堤旧址。使回条奏,以为︰“治遥堤不如分水势。自孟抵郓,虽有堤防,唯滑与澶最为隘狭,于此二州之地,可立分水之制。宜于南北岸各开其一,北入王莽河以通于海,南入灵河以通于淮,节减暴流,一如汴口之法。其分水河,量其远迩,作为斗门,启闭随时,务乎均济。通舟运,漑农田,此富庶之资也。”不报。时多阴雨,河久未塞。帝忧之,遣枢密直学士张齐贤乘传诣白马津,用太牢加璧以祭。
十二月,滑州言决河塞,群臣称贺。
九年春,滑州复言房村河决。
第4个回答  2022-11-07
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八月,“初令京师、建安、汉阳、蕲口并置场榷茶”,初置为三务,后又增至八务,真宗初又定为六务。其职能主要是对茶、盐、药等禁榷物资的“入钱请引”与相关贸易、税收的管理。因此榷务实际上与财政、军需、重要物资流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后多有变动,譬如政和二年(1112)至北宋末,榷货务职能多被新设之“都茶场”取代,但它作为榷茶管理机构长期存在,而且成为支持宋朝财政的重要力量。榷茶的一个重要内容涉及官府对茶叶贸易专营场所的规定,这些场所被称为“榷茶场”(也称“官场”“榷场”),在榷茶场内,茶商需按规定进行买卖,并交纳相关牙钱和税赋。榷东南茶最早的机构为六榷务十三场。
《宋史·索湘传》载:有“与蕃夷互市”的榷场设于边州,由于当时要把货物远途运至榷场,路途遥远且多有损耗,而“茶茗”受到的影响最大,索湘因此建议商贾从水路进入以减少损耗,并增加“征算之益”。
当然,边境区域的这种榷场规制也多有争议,譬如在宋真宗时期,有人建议“于静戎、威虏两军置场鬻茶”,其收益“以资军用”,另外有主张打破榷场的严格限制,允许商旅将“茶药等物”贩易于“北界”,而“北界商旅许于雄、霸州市易”,以此支持边境贸易,“庶息边患”。但索湘却指出,若打破榷场规制,“许其交相贩易”,会导致两种后果:一是“沿边商人深入戎界”,二是可能有“奸伪”者混在“北界商人”中来“至雄、霸”,这两个结果在“边民易动难安”的大背景下,会导致严重的问题。他指出,应对“蕃戎之情”最适宜的办法还是“羁制”。基于此,他在上奏中强调仍保持榷场旧制。
整体来看,宋代榷茶制度的执行与榷茶机构的运行在争议、反复中逐步推进,总体路径是在国家力量与民间社会的二重角逐中曲折向前的。同时,无论这种角逐的力量对比变化如何,榷茶对国家的财政作用、稳边作用以及对周边少数民族群体的吸引力都已经十分明显。
第5个回答  2022-11-07
《宋史.太祖本纪》记载了这样一件史实:宋太祖乾德元年八月壬午,殿前都虞候张琼以陵侮军校史珪、石汉卿等,为所诬谮,下吏,琼自杀。说的是殿前都虞候张琼欺辱军校史珪、石汉卿等人,被他们联手诬告。张琼被送交有关部门审查,审查期间自杀身亡。

  对这件事,《宋史》之外,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及清人毕沅《续资治通鉴》都有记载,以李焘《长编》的记载最为详细。当时,张琼的职务是“殿前都虞候、嘉州防御使”。防御使是寄禄官,代表他的品阶为防御使(略低于节度使,五品官),殿前都虞候(掌军中司法,从五品)才是他的实际职务。史珪和石汉卿都是没有品阶的小校,且隶属于殿前司,是张琼的部下。按《长编》记载,张琼性格暴躁,御下严厉。当时史珪和石汉卿正受赵匡胤宠幸,张琼很轻视他们,称其为“巫媪”(老巫婆)。二人恨之入骨,于是诬告张琼“养部曲百余人,自作威福,禁旅畏惧。且巫毁皇弟光义为殿前都虞候时事”(私养部曲百余人,作威作福,禁军将士都惧怕他。而且他还污蔑、诋毁皇弟赵光义担任殿前都虞候时的事。)宋太祖招张琼当面讯问,张琼不承认指控。太祖大怒,命人拷打他。石汉卿用铁挝(铁制兵器,头部形似手掌)猛击张琼头部,张琼被打的气息奄奄(仍不认罪),拖出去交给御史府继续审问。张琼自知不免于死,遂解下所配玉带留给母亲,随即自杀身亡。谢谢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