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含人生哲理的散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15

  不要等到生病住院了,才明白健康是多么的重要。

  身体是自己的,不论好坏都得自己承载。健康的身体让我们如鱼得水,游山玩水,不健康的身体可以让我们度日如年,甚至于拖垮一个家庭。生活要注重细节,平时要善待自己,克制自己,健康都是从一点一滴的好习惯中培养出来的。

  不能等到年老无助了,才明白时间是那么的重要。

  随心而动,想做的事情就抓紧时间去实现吧。一眨眼,我们就都要面对现实苍老了。喜欢的东西,自己动手用脑努力赚钱去买;喜欢的人,学会珍惜拥有,用心经营好彼此之间的情谊。别等到老了,心有余力而不足的时候,才遗憾时间都去哪儿了。

  不要等到人心凉透了,才明白原来没有学会珍惜。

  往往摆在我们眼前的,现实的版本,我们总是不以为然,仿佛别人对我们的好都是理所当然,不懂得感恩。其实平凡的陪伴弥足珍贵,无声无息的默默付出最伟大。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爱人,我们的孩子,我们的知已朋友,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施恩于我们,全心全意不求回报。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珍惜,回赠给他们同样的关心和温暖…。

  不要等到落魄、处处碰壁的时候,才明白谁是真正的朋友。

  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不但要用眼睛辨别是非,还要更加用心的去体会,谁才是我们身边真正的朋友,并不是每天陪着我们胡吃海喝的朋友就是真朋友,也许在你张扬、辉煌的时候,他们像苍蝇一样围着你转,当有一天,你落魄不堪的时候,他们就离你远去,形同陌路。

  人生苦短,我们伤不起、赌不起、输不起、也等不起。能真正争取到手里的东西举止可数,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去争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最终的结果是失败,至少我们尽力了,试过了,不要连尝试去做的勇气都没有。

  人生在世,有多少人都输在一个“等”字上,总以为很多人,很多事都可以等到,等自己有能力,等自己有机会,等自己长大,等自己有钱,等自己有时间,等自己有工作,等自己退休后……然而,握在自己手里的幸福是经不起等待的。等没了青春,等没了健康,等来的是无穷无尽的悔恨和遗憾。

  人这一辈子,真的很短暂,千万别懂得太晚!太晚!太晚!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蕴含人生哲理的散文【五】:说富贵

  富和贵常常连用,“富”是有钱、有财产,“贵”则是有社会地位,在朝廷担任高官,对国家有贡献。历史上这样的记载很多,《史记·管晏列传》记载春秋齐国名将管仲:“管仲富拟于王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这是说齐国的宰相管仲的富有可与王室相比,有三处收藏钱币的府库和国君一样的宴会设备,但齐国人并不认为他是奢侈。唐朝名将郭子仪每年仅俸禄就达到二十四万贯,《旧唐书·郭子仪》记载朝廷对他的赏赐:“前后赐良田美器,名园甲馆,声色珍玩,堆积羡溢,不可胜纪。”皇帝对郭子仪的赏赐多的堆积外溢,难以计数。这些功臣不但富,而且贵。

  西汉巨富卓王孙,没有在官府或朝廷担任官职,没有高贵社会地位,再富也就是一个土财主。虽说他被迫分给女儿一部分财产,卓文君也成了富人,但司马相如也就是一个文人而已。后来,司马相如的赋得到汉武帝的欣赏,并入朝担任官职,官至中郎将。在出使西南路过四川时,《史记》记载:“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先驱,蜀人以为宠。于是卓王孙、临邛诸公皆因门下献牛酒以交欢。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得使女尚司马长卿晚,而厚分与其女财,与男等同。”这是说司马相如出使西南,招抚地方势力归顺汉朝,路过蜀时,太守到郊外迎接,县令带着弓箭开路,而卓王孙和临邛的头面人物,都通过这种关系献牛、献酒来拉关系。卓王孙为之感叹,觉得女儿嫁给相如太晚,并把很多财物分给文君,和给他的儿子们一样多。可见有官职和没官职是大不一样的,这有钱的老丈人,也得高看这有官职的女婿,这就是我们说的“贵”。

  历史记载的富贵人很多,西晋的石崇大约是比较出名的。石崇是功臣的儿子,自己也在征战东吴立有战功,很有才干,晋武帝非常器重他,封为安阳乡候,在朝中担任过很多重要职位。石崇大肆搜刮钱财,《晋书·石崇传》记载石崇财产丰积,房屋华丽。妻妾数以百计,都穿绫罗,戴金玉,乐器用当时最好的,吃遍了山珍海味。与皇室亲族王恺斗富,王恺用糖膏洗锅,石崇用蜡当柴火,王恺用紫丝布做了四十里长的屏幕,石崇就用锦做了五十里长的屏幕;石崇还用椒涂屋,这被称为“椒房”,在当时是非常奢侈的。一次,晋武帝赏赐王恺一支高二尺的珊瑚,世上少见,王恺拿给石崇看,被石崇用铁如意击碎,王凯大怒认为石崇嫉妒自己的宝物;石崇马上把自家的珊瑚都取来,三四尺高的有六七只,都“条干绝俗,光彩曜日”,像王恺那样的还有很多,王恺恍然若失。

  赵王司马伦专权,因朋党争斗,石崇被免了官。司马伦的心腹孙秀,派人向石崇索要他的宠妾绿珠,绿珠容貌美丽,善吹笛子;石崇让来人挑选他的几十个婢妾,个个都飘散着香气,穿着绫罗,但来人点名要绿珠,石崇就是不给;孙秀大怒,劝司马伦杀石崇。石崇正在楼上宴饮,逮捕石崇的甲士到了家门;石崇对绿珠说:“我是为你获罪。”绿珠哭着说:“我当以死相报。”跳楼而死。石崇认为也不过是把他流放,等车子到了刑场,石崇才恍然大悟,叹口气说:“这帮混蛋是看上我的财产了!”押解他的人说:“知道财富可以招致灾祸,为什么不早点散发了它?”石崇无话对答。

  石崇全家都被杀害,盘点他的财产,水力推动的碾米设施有三十多处,家里的奴仆有八百多人,珍宝、财物、田地和房产非常多。表面看,石崇“冲冠—怒为红颜”,此事是由宠妾绿珠引起的,其实,再富贵的人,也有衰败的时候,而且过多的财产还能带来杀身之祸,早早的散布点钱财,也可能避免灾祸。话虽这样说,这石崇败亡其实是早晚的事,石崇在任荆州太守时,劫掠远来的客商,得到的财富不计其数,这官家何异于土匪!对权贵奴颜婢膝,纵然自己聪颖有才气,但却没有人品,这就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孔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孔子并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石崇虽说也是才子,但孔孟之道实在学的太少。

  富贵之人莫过于帝王,帝王们把自己说成是“真龙天子”,是上天安排的,用人们的迷信来抬高自己的地位。在帝王的位置,如果整天忧虑,不得安宁;更有甚者被人架空,成了傀儡,当了儿皇帝,何来“贵”的感觉!据《史记·刘敬叔孙通》记载,汉五年,天下已经统一,诸侯在定陶一起拥戴汉王刘邦即位为皇帝。刘邦全部废除秦朝繁琐严苛的礼法制度,改为简易可行的。但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的将军们,在朝堂上喝酒争功,有的喝醉了就大呼乱叫,拔出剑来砍柱子,刘邦很是忧虑。刘邦派叔孙通负责制定有关礼仪名号,汉七年,长乐宫建成,诸侯大臣都来朝会。礼仪官引导诸侯王等官吏依次上前拜见祝贺皇帝,诸侯王以下所有大臣无不惊恐肃敬。行完礼,摆下酒宴;在殿上侍坐的大臣都俯伏低头,依尊卑位次起来向皇帝祝寿。有执法队纠察,发现有违反礼仪的就带走,在整个朝会和酒宴过程中,没有敢喧哗失礼的的人。这时刘邦说:“我到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

  《论语》有这样一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生死和富贵都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有人认为命并不是遭遇者本人求得的,那么可能是如何造成的呢?造成这种遭遇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既可能是一个超人间的主宰者所为,也可能是自然、社会中的某种必然性,甚至可能是一种偶然性,也可能是天人等多种力量交相作用的结果。但不论是如何发生、如何出现的,对于遭遇者而言都是不可选择、不可回避的相遇。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记:“命者天之令也,”“运,徙也。”命运合起来即是天命的流动与迁徙。由此可见,中国古人对命运的认识有两个方面,一是人的命是“上天的命令”,二是运要变迁、要运动。这说明中国古人的命运观是变化与流动的,是不由自主的。百度的解释:旧时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常用作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之意。我们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生死富贵,只能尽力而为。命运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调节着我们,世事难预料;有时你拼了命也未必能得到,有时你都没怎么动就得到了,命运就是这样神奇。

  古时有一种纹饰称“荣华富贵”。纹饰以芙蓉花、牡丹为主组成,“蓉”与“荣”同音,花即华,牡丹为花中王,旧称富贵花,以此寓意富贵荣显;家富、位贵而荣显者为富贵荣华。富贵虽说为人所追求,但很多人清醒的认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唐诗就有一句:“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富贵是很多人所向往的,但必须是用正当方法得到,才能保持长久;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从古至今能有几人富贵?即便富贵了又能坚持几时?我们必须正视现实。《礼记·中庸》里有这样的话:“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福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这段话的意思:君子只求就现在所处的地位,来做他应该做的事,不希望去做本分以外的事,处在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该做的事;处在贫贱的地位,就做贫贱时应该做的事;处在夷狄的地位,就做夷狄所应该做的事;处在患难,就做患难时所应该做的事。君子安贫乐道、知足守分,故能随遇而安,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悠然自得。人生在世,富贵是强求不得的,这段话不就是芸芸众生应该好好理解和参照去做的吗?

   其他优秀文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