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敏:灵魂和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几天前,在与杜敏聊天时,她给我分享了一篇《成功是一种进步的过程》的文章,她问,“我这样,能算成功的吗?”我回答她,“当然,如果你都不算成功,那成功该如何来定义。”

| 杜敏 |

美国博格华纳摩斯系统全球采购及供应链管理副总裁

目前,杜敏有一半时间在博格华纳美国公司总部上班,另一半时间在博格华纳中国办公室工作,周一至周五的时间安排是:周一到办公室召集部门开会,安排布置本周工作,周二开始全球范围内拜访供应商,飞行两至三次,周五晚上回家,周而复始,平均每天睡眠时间4小时左右。

这位气场强大,风度优于容貌的女人,频繁穿梭于世界各地,经年累月地倒着时差,却仍然精神饱满,中气十足,思维敏捷,笑声爽朗,让人不得不感叹,成功人士都是累不坏的钢铁侠,成功女人都是女金刚,如果不具备超出常人的意志力,凡身肉体又怎么能经受如此的折腾?

拉尔夫.M.福特认为:“成功,是内心的造就。”能获得成功的人,都有一种来自内在的驱动力,而这种驱动力往往是与生俱来的。

比如杜敏,很早就知道自己要什么。从小学开始,她就要求自己每门功课必须考第一,拿不到第一,她会偷偷掉眼泪。她的试卷经常被当作标准答案贴在墙上,知道自己的卷子会上墙,她每次都做得十分认真。在学习上,弟弟与她则完全不同,为此父母总是感叹,为什么同母所生,却有天壤之别。

她生长在崇明岛,父母都是一般的工薪阶层,为了离家近点,她考入了上海交大。进了大学后,她才知道什么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崇明岛是个小地方,想出人头地容易,而上海交大可是汇集了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想考第一就难了。

她的优势是记忆力超好,过目不忘,之前家里所有亲戚的电话号码,她都记得门清,劣势是对三维空间缺乏想象力,立体几何就学得很一般。

在进大学的第一天,她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张林。他们是同班同学,张林是班长,她是团支部书记,都是上海人,经常在一起组织班上的活动,不久两人就好上了。

不是一种人不进一家门,两人能相互吸引,产生共鸣,一定有许多共同之处,本质上,他们属于同一类人。

大学期间不准谈恋爱,老师找来双方家长谈话(那个年代很有意思,读大学还要请家长),他们的爱情不得不从公开转成地下。几十年过去了,那些晚自习后抱抱亲亲的热恋时光,现在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

张林家里有亲戚在国外,他一心一意想出国深造,受其影响,她也开始出国准备。两人一起学英语,一起考托福,一起去签证,她过了,而张林没过。

她是一个感性的女人,直到现在,她仍然会在看电视时流泪,会为一些烦恼而掉泪。当时签证官问了他们同样的问题:还有一年就毕业了,为什么还去国外读本科?他们俩的回答也都差不多,去国外增加见识,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等。唯一不同的是,她流泪了,她的眼泪打动了签证官,为自己赢得了这个难得的机会。

                          ※

现在出国留学的大部分孩子,外号“钱学生”,靠父母给钱读书。杜敏留学那个时代,中国还很穷,她的家里靠父亲业余时间打点家具去卖,才能让日子过得宽裕一点。

父母不放心一个女孩子远走它乡,开始反对她出国,但当她的签证通过以后,他们还是东拼西凑了2000美金,这已是父母能帮到她的最大限度了。

带着这2000美金,她开始赴美国底特律韦恩州立大学留学。

人的潜能,只有在极端的环境下才能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她是2月份到达美国底特律的。刚开始,她住在亲戚的一个底特律朋友家里,那时离开学还有3个月时间,她急需挣钱,但是苦于没有身份,不能外出打工,她就挨家挨户去敲门,问别人有没有家务事可做,恰好有一家人生了孩子,于是她得到了一份照看孩子,打扫卫生的临时活。

在美国留学,学费和生活费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一个无依无靠的女孩,完全依靠自己打工才能把学费和生活挣回来,这对她的身心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杜敏说自己是一个被眷顾的幸运儿,每当遇到困境时,总能奇迹般的渡过。

在她经济最困难的时候,美国政府为在美华人出台了免费申请绿卡的相关政策,拿到绿卡后,她就可以正式外出打工了。

杜敏白天去餐馆和图书馆打工,晚上帮公寓看门,从深夜12点到早上6点,她趴在桌子上睡觉,有人进来,就跳起来开门。见过老大爷看门,还从未见过妙龄女郎守门,在一年时间里,她晚上几乎没有上床睡过觉。她枕着自己的胳臂,做着未来的美梦,似乎从未感觉到苦和累。

有个女孩子要去加州读硕士,把自己的二手车卖给了她,她开着这辆用300美金买来的破车去餐馆打工,像捡到宝一样的开心,这时候物质上的一点点满足,都会给她带来巨大的快乐。

为了节约钱,她每天在中餐馆吃免费的鸡腿,吃到后面,看到鸡腿都想吐。她发现日本餐馆的打工小费要多一倍,就换去日本餐饮打工。她靠节约每一笔开销,精打细算地渡过了在美国的第一年时光。



到了第二年,张林来底特律读硕士,她的经济状况才开始有所改善,他们俩常常去同一家餐馆打工,张林在后面洗碗,她在前面端盘子。有情饮水饱,两个人在一起,精神上有了依靠,做什么都感到很幸福。夫妇俩相识于微时,同甘共苦的经历是他们感情的基石,让他们一路相伴,走向白头。

刚参加工作时,杜敏与先生合影

在美国,限制中国人发展最主要的原因,不是知识和能力,而是表达方式。中国人内敛含蓄,再加上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的不同,很难把自己的真实水平表达出来。

而善于表达恰好是杜敏的强项,当她以优异的成绩从韦恩州立大学硕士毕业时,除了会说一口流利的英文,更是学会了美国人的表达方式,她不拘谨,敢于和善于表现自己,这为她后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她硕士毕业后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做有限元分析的小公司当工程师,半年后被派到福特汽车去做有限元分析。又过了一年,她跳槽到李尔公司做碰撞安全分析。李尔公司做通用汽车的业务,她出色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给通用汽车的员工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当通用汽车要招聘雇员时,她立马就得到了消息。

1998年,杜敏应聘到通用汽车做安全项目工程师。作为国际化大公司,通用汽车在培养后备人才时,会推荐一些优秀雇员去读EMBA,其中还会搭配少许有色人种。EMBA学制两年,每年4万美金学费由公司支付。杜敏人缘好,她提出申请后领导就批准了。

EMBA,改变了杜敏的人生,让她的职业生涯从技术转向了管理。

在EMBA的圈子里,混迹着美国各大主机厂和零部件公司的中高层,在同学中,杜敏以超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沟通技巧而出类拔萃,她最终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代表全班同学在毕业典礼上讲话。

EMBA有个同学在麦格纳任高层,当时这家国际零部件汽车集团公司正准备在中国设厂,他们想找一位有中国文化背景,精通技术的人去做采购高层,问她愿不愿意被派往中国工作。

杜敏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她先后担任了麦格纳中国采购执行总监、杭州工厂启动负责人、亚洲执行总监职位。高职、高薪,配有团队和专职司机,她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天赋、努力、机遇、心气儿形成一股合力,带着她向着事业的顶峰迈进。

在麦格纳工作了11年以后,她被猎头挖到敏实集团,担任采购总经理,后来又受朋友之邀,短时间去蔚来电动汽车公司和博郡电动汽车公司工作,担任项目高级总监和采购高级执行总监,目前她在美国博格华纳摩斯系统担任全球采购及供应链管理副总裁。

人世间从来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不同公司的工作经历,丰富了她的职场阅历,让她对工作、对人性、对自己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

                          ※

杜敏是典型的射手女,有积极的生活目标,不甘平庸,喜欢迎接挑战,并且见多识广。她从来不会懈怠,脑子反应快,说话速度快,做事节奏快,她很自信,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从不自我怀疑,做事情也从不后悔。

她做采购,很少单纯依靠砍价来降低成本,她总是从技术的角度建议供应商优化流程,改进技术,比如从工序的角度、从材料的角度、从国产化的角度进行调整和改进,或者在降本的同时给一个更大的单子。她知道世界上没有亏本的生意,供应商也要生存和发展,只有双赢才能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在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她都工作在老外统制的环境里,她深谙人性从来都是欺软怕硬的,要有能力、有本事、有力量,说到做到才能让人心服口服,强势依靠实力,委曲求全不适合外企的生存法则。

工作带给她的成就感远远大于其它,这个世界对女性的认可和接纳都十分有限,付出比男人多得多的努力,却很难达到相对匹配的高度。如果能重新选择,她更想做一个男人,一个像诸葛亮那样深谋远虑,智勇双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男人。

她知道自己的缺点是太强势,脾气又急,得理不饶,目标性太强,在工作上这是优点,但生活中却未必,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想改变太难。

她不是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人,处在外企这种舒适的环境里,很难想到去改变。有海归朋友回国创业,做得很成功,她有时也会想,如果自己走上那一步,会不会是另外一番天地。

她的事业也不都一帆风顺,曾经在两段职业生涯里有过挫败感,她认真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从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及时调整好心态,为一下次起航做好准备。

她是一个大女人,对曾经伤害过她的人,不会太在意,不想与自己过不去。如果跟上司处不好,她会用两三个月时间来调整自己,不行就离开;如果下属不能胜任工作,她也会用三个月时间来培训和教导,如果确实不适合,再让其走人。她的性格决定了跟她一起工作的下属,要么干、要么走,想混没门。

经过几次职业变换后,她知道自己更适合在外企工作,外企的土壤更容易让她做出业绩,开花结果。

                          ※

真正的女强人,在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时,还能很好地兼顾家庭。

杜敏身上的显著标签是计划性,她的儿子和女儿都是按照计划来到人间的。凡事按计划执行,让她的工作和生活都在自己的掌控之内,不会乱了方寸。

在两个孩子小的时候,她对他们要求很严,孩子们想要什么得靠自己去争取,儿子喜欢打游戏,她花一百多元买台游戏机,要求他必须达到要求后才能使用,否则宁愿放着。两个孩子学习成绩拿B回来,她会拿脸色看。

她力求给孩子们传递一种精神,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她认为这种精神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只有把这种财富继承下来,才能保证他们的一生幸福安康。

儿子和女儿都已从密西根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儿子目前在洛杉矶一家游戏公司从事客户关系,他很有想法,曾在读大学时就与同学开了一个小公司。女儿像她,读工科,成绩很好,对自己的人生也很有规划,目前在旧金山一家公司做顾问,发展得不错。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严厉的父母把孩子变成了外人甚至仇人,都是因为没有把握好时机和度。杜敏是一个聪明的母亲,她知道在什么阶段用什么方法,当孩子们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她就努力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有时候还会拍拍他们的马屁,目前亲子关系融洽。

2018年,女儿密西根大学毕业时候的全家照

她为人好,运气也好,可是好运气都是靠自己争取来的,也是多年积存的回报。

生儿子那年,父母签证被拒,是他们交大的班主任粟老师来帮助照看了一年小孩,那时候粟老师跟随在密西根教书的先生来到美国,她帮了杜敏太多,这些付出不是花钱可以买到的,她一直心存感激,念念不忘。

父母到美国后,两个孩子的衣食照顾主要由父母负责,她才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打拼事业。现在,只要她回到上海,父母都会赶来为她做一顿好吃的饭菜。原生家庭给她的温暖和爱,让她有勇气去面对一切困难和曲折,也让她有一个健康的人格。

几年前的一天,她去美国一家中餐馆吃饭,从饭前糖果里抽到了幸运签,不久博格华纳的offer就到了,她相信,一定有神在帮她,让她心想事成。

多年来,每次出差走到教堂门口,她总会进去看看,她感觉神在冥冥之中保佑她,让她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儿女成才。让她在每次遇到困难时,都能够顺利渡过。她终归会信教的,只是在没有搞清楚宗教的派系之前,还不知道该怎样选择,从小受到的无神论教育,也让她不敢轻易迈出这一步。

                          ※

实现财务自由以后,杜敏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但她从来不乱花钱,会把钱用在刀刃上,她对名牌包,名牌服装兴趣不大,仅有的几个名牌包包还是老公送的。她只对一种东西花钱大方,这个东西就是房子。

2004年回国,公司给她的住房补贴很高,她第一时间就在上海买了房子,后来通过一次一次的置换,把小房子换成了大房子,与此同时,她也会为自己的退休生活提前做一些房产方面的规划。

她像一般小女人一样爱美,希望自己的外表与内心一样美,她怕变老,怕长胖,她会利用去韩国出差的机会,打点美容针,做点微整形,尽量让自己看起来更年轻,更有范儿。

她的下一个目标是退休。退休后想去当老师,做慈善,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希望每年在不同的城市生活一段时间,因为没有人能够真正拥有一坐城市,去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做它的过客就满足了。

2019年 杜敏夫妇参加姚明的慈善拍卖会

她看似坚强的面孔下面,其实藏着一颗敏感的灵魂,尽管工作很顺利,她还是怕做不好,怕失控,怕下属捅漏子。

她与老公相濡以沫,共同经历了一穷二白的艰难岁月,现在夫妻双方都功成名就,老公的事业甚至更胜一筹,说没有危机感那是假的,她很羡慕杨降与钱钟书先生的婚姻,向往与老公成为这一世唯一契合的灵魂伴侣。

她说:“人生的旅途就是在达到一个目标之后,又去追求下一个新的目标,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永不停滞,永远向前。”

不管多大年龄,她对未来永远充满期待和向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