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什么时侯准备最合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7

考研准备时间不是看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考研是一项体力活,太早准备,把战线拉得太长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因为它可能容易消磨一个人的热情与冲劲。准备得太晚,考研需要准备的内容又没有完全吃透,不足以支撑你顺利上战场。



我们可以在大二下学期了解专业院校,选择目标院校。

根据自己的实力,客观的分析一下自己是否有胜算考上,一次上岸。当然很多人都想着考985、211院校,但是我们还应该看清现实,客观的分析一下自身情况。因为有人上岸就有人落榜,这其中是一定有原因的。我可以说选择大于或者约等于努力。

我们可以利用大二下学期的时间去搜索一下学校是否歧视双非和院校基本情况,比如说历年的报录比等。我们还可以去学校的官网多关注了解清楚录取规则,在信息收集时,我们一定要了解清楚复试后的加权成绩是怎么计算的,复试的每个环节是怎么计算分数的。



在大三各科准备时间的安排注意事项。

一定要早一点准备英语和数学,毕竟这两门是需要花时间长期积累的。政治可以稍微晚一点,因为毕竟政治考时政的多内容变化大,所以合理安排时间是明智的选择。次年3月-6月我把他定义为考研的基础强化阶段,注意是强化阶段,把学习的重心逐渐放到考研上来。要把你的专业课学好,不要挂科,不要挂科!全心全意复习。6月之前,你的专业课复习也要已经进入正轨。利用好时间,特别是周末和晚上的时间。


结语:

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才能让一切都刚刚恰到好处,使得备考的效率最大化。相信自己,既然决定好要考研就放手去干!

第2个回答  2022-09-20

您好,我是21年刚考完研过来的,考研的准备时间太早太晚都不好,我认为在大三上学期或下学期就应该决定好自己是否考研,并开始选择相关院校和专业了。

一. 考研英语的准备

考研英语是最应该提前准备的科目,这一科越早准备越好,最最重点的就是背单词!如果时间足够的话可以大一大二大三都不把英语扔下,抽空背单词,在平时也可以看看英语文章、英文电影或下载英语学习app,这样日积月累到了最后考研也会极大丰富你的词汇量。到了大四继续巩固单词,保持自己的词汇量至少在5000以上,这样就可以应对大部分考研阅读了。到了考研的下半年可以开始做往年真题,做的时候要保证每道题都是自己会做而不是蒙上的,做完一篇阅读把文章从头到尾逐字翻译,保证下一遍阅读时无障碍很通顺,这样反复做也可以逐渐把长难句弄明白。作文可以到了九月之后买作文书记一些好词佳句可以用在作文里,也可以背作文模板。

二. 考研政治的准备

考研政治我的建议是不用准备的过早的,一般到了四五月份可以开始刷考研政治的选择题,等肖秀荣的1000题出了可以买来多刷几遍,平常空余时间吃饭或休息都可以用来听徐涛、腿姐…的课,边听边刷题,我本人是四五月后每天拿出2-3小时学习政治就可以了,等到了十一月份肖八出来重点刷选择题,大题过一遍即可,若有余力可背下来,大题的重点还是放在肖四上!一定要尽可能多背几遍!!死记硬背背不下来就编顺口溜,总之要保证看到问题有话可说并且不跑题!

肖4、肖8和1000题

三. 考研专业课的准备

专业课的起步期我的建议是二至四月,专业课的准备就需要看所选学校的考试大纲了,参考书目都要记下,也可以找认识的学长学姐询问该学校考研专业课的经验,我本人是在四五月份后每天拿出不少于四个小时用在专业课上,如果专业课是要背的比较多那就一定要画好关键词,同样不能提到这个名词解释时大脑空白,要有话说。数学方面我本人接触的比较少,我研友的建议就是多刷题,做往年的真题,不断巩固吧!我本人在专业课上是四月到六月一轮复习,六月到九月二轮复习,九月到十二月三轮复习(冲刺阶段)

总结一下我的建议就是考研在大三至大四的假期开始准备比较合适,但是英语可以尽早准备,其他科目你也可以根据现实情况自行分配每日学习时间,最后预祝你在考研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顺利上岸!

第3个回答  2022-09-21

⭐如果你开学大三,想参加考研!!!
那你大四上学期(23年12月)参加初试,大四下学期(24年2~5月)参加复试。
24年9月研究生入学,叫24级研究生,所以你属于24考研。应届生备考建议2月(大三)开始准备,每天最好学习8小时!

根据大部分备考学生规划,这里建议,备考时间线为

    大三上(22年9月~23年1月)--了解考研和和专业、筛选专业和学校

    大三下(23年3月~23年6月)--开始基础础阶段

    大三暑假(23年7月~23年8月)-一强化阶阶段学习

    大四上(23年9月~24年1月)-冲刺阶段段、参加初试

    大四下(24年1月~24年6月)一参加复试,准备毕业论文备考时间:
    🔺建议提前备考,考研并不是临阵磨枪,而是厚积薄发!

🔔大三上学期
📌大三上学期要对考研有个大致了解

知道什么是考研、考什么专业、考什么学校、考什么科科目、什么是报录比、需要什么资料等等。了解考研各校研究生院官网、中国研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中国教育在线考研开频道、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中国考研网等。

📌确定专业和报考学校
根据了解的专业情况,确定好自己想考的专业,选择自己喜欢而且前景不错的专业,如果要跨考就早点准备。
确定学校去中国科教评价网里搜学校排名,再去各院校的研究生院官网里查往年的报录取数据,确定每个学校的考研难度,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院校。
🔔大三下学期
最终确定目标院校和专业、确定考试科目、根据考试科目进行备考
确定考试科目去目标院校研究生院官网,硕士招生板块里可以查询到考试科目和参考书目。
🔔大三暑假
系统性地开始备考,网课+看书+真题英语

🔔大四上学期
继续学习之前没有学完的内容,查缺补漏,复习之前刷真题遇到的错题,以及自己没有理解的部分。12月底参加初试,超常(稳定)发挥,上岸。
🔔大四下学期
参加复试,复试一般包括笔试和面试,面试包括专业面试和英语面试。复试通过后就是准研究生啦~

愿你考研一切顺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9-22

近年来,国内考研逐渐热门化,有考研意向的大学生占比也持续增高,那么什么时候准备考研最合适呢?我认为在大三上学期是准备考研的黄金时期。

一、太早准备考研有何弊端

一方面,大学生活是人生中多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你的大学的每一天都是被考研的焦虑所占据,那么你的大学生活该是多么地无趣呀!骚年,你要始终记住大学生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是学好大学课程,获得相应能力!

另一方面,考研是一场“信息战”而非“持久战”。考研的战线如果拉得过长只会使得自己无比地疲惫,并且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在考研中,信息绝对比努力更加的重要,而信息的收集等到大三开始完全不迟。

二、太晚准备考研有何弊端

大三上学期准备考研最合适,不可更晚。首先,专业实习是每一位大学生的必修项目,很多大学都会把专业实习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实习占用时间较长,我们很难在实习期间高效地复习考研,所以我们必须预留出一些时间复习备考。

其次,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机器一样,从开始备考到真正进入状态有一个预热过程,这个过程因人而异,短则几天,长达几个月,所以我们必须提前准备。

三、追求时间更要追求效率

效率对于我们复习备考来说至关重要!同样是坐在图书馆一小时,有人可能刷了10道高数题,而有人可能只刷了5道,这就凸显出效率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提高效率呢?

关闭手机!关闭手机!关闭手机!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手机是拉低我们学习效率的主要原因,一些零碎的消息总会吸引我们的注意,要养成自律的好习惯,开始学习时及时关闭手机。

结语

考研就如同在黑夜里洗衣服一般,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洗净了没,但是你只管一直不停地洗下去,等到某一天天亮了,你会发现衣服已经被你洗的洁净如新。既然选择了远方,便不顾风雨兼程,加油!

第5个回答  2022-09-24

        考研结果跟准备考试的时间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是,没有必然联系不代表没有联系。我的建议是,大一大二就应该开始准备考研。


        许多人到了大三下学期才开始认真思考未来的道路,是考研、考公务员、出国还是就业?这个时候,一些人就会开始感到焦虑,许多问题扑面而来:“考研考什么专业什么学校?”“考公务员该怎么准备?”“出国雅思成绩达不到怎么办?”“上班我不知道想从事什么工作……”


        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前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没有清晰的规划,因而也没有做充分的准备,导致现在不知如何抉择,或者有心无力。

因此我的建议是,大一大二就应该开始准备考研。

    现在很多大学生大一、大二对自己的大学生涯没有明确规划,因此在参加社团活动、发展兴趣爱好、社交等上面花费太多时间,甚至有些学生沉迷于打游戏、追剧,虚掷大好时光。

    我就是大一大二的时候做了太多无关紧要的事情,消耗了我过多的时间,导致了我在大三下学期醒悟过来的时候已经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因此,我们需要尽早订立目标。

      一旦选择考研,它就是大学期间的主要目标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唯一。我不希望你再走我当年的老路,被很多无关紧要的东西蒙蔽了双眼,眉毛胡子一把抓,大多数人都不是学神,贪多嚼不烂的。

        考研不是从看参考书到复试结束的一个过程,而是检验你的专业知识、自身水平是否达到目标院校要求的一场选拔赛。

        因此在正式考试之前,你都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大学期间很多基础通识课和专业课都是考研复习的基础,就拿英语综合能力来说,如果你平时就喜欢学英语,大学前两年也没有放弃学英语,英语成绩不错,那考研复习的时候就会比较轻松。

总的来说

    考研是一种选择,但它绝不是一种捷径,需要我们认真准备。想要短时间复习,快速考上研究生,难度非常大,必须要留出一段较长的复习时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