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挂灯笼,你的家乡还有哪些特色年前活动?

后天就是除夕了,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在用火红的灯笼迎接新年的到来,你家的灯笼挂起来了吗? ​​​

第1个回答  2023-01-20
自古以来,腊月里的年终祭祀风俗世代相传。过年是新旧交接的重大时刻,古人在腊月里处于冬闲时期,所以会有很充裕的时间来隆重庆祝这一重要节日,由此形成了很多传统习俗,并流传至今。除了时间比较早的腊八节喝腊八粥之外,往后越靠近除夕,相关的系列活动越多。流传至今影响力大且参与度高的有大寒迎年、纵饮、食糯、尾牙祭、赶婚、赶集、扫尘、糊窗、洗浴、供灶王爷过小年等,直至除夕夜守岁。基本覆盖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是为了庆祝这一年的丰收,告慰先祖,祈来年风调雨顺,平安顺遂福气满满。古时有“大寒须守火,无事不出门”的说法,说的是大寒时节天气严寒,需减少户外活动注意保暖。大寒迎年的风俗,是在大寒到农历新年这段时间里,集中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后历经发展演变,很多活动在时间上的安排更加灵活。纵饮风俗,最早见文字于东汉蔡邕的《独断》:腊者,岁终大祭,纵吏人宴饮也。因为天寒地冻,又是年底丰收时刻,所以形成了要在年前开怀畅饮几次的习惯。到今天,其实我们也一样,年底会参加各种年会、聚餐、总结活动,高兴之余也总不免觥筹交错,喝上几杯。食糯,顾名思义就是要吃糯米制作的食物。糯米温和滋补,具有暖胃健脾的作用,同时因其黏性大,是制作黏性甜品最主要的原料,如粽子、年糕、糍粑、汤圆、醪糟等。这些传承千百年的特色美食,至今仍备受欢迎,甚至成了我们记忆深处真正的年味。尾牙的时间在腊月十六,尾牙祭的习俗源于古时南方沿海一带的商人,可以看作是开年会的历史由来,今天福建地区开年会亦叫尾牙。雇主会在尾牙这天举办尾牙宴,犒赏辛苦一年的雇工伙计。同时这天也会祭祀土地公公。后流传开来,民间也会在这天全家一起美餐一顿。尾牙要吃春饼,南方有些地区叫润饼,尾牙宴上白斩鸡也是必不可少的。赶婚是因为传说在年底时诸神都要上天述职,老百姓认为此时人间便无需恪守那么多繁复的礼仪,婚嫁也不用择日子,便逐渐形成了一个习俗:赶乱婚。这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年底密集相亲、扎堆结婚的现象何其相似。年底急着结婚脱单这事,看来不仅困扰着今天的我们,原来自古如此啊。晒制腊肉我记得我们小时候年前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提前晒制腊肉,一次性买好几十斤肉,切成一条一条的,用绳子串起来挂在竹竿上,放在太阳下暴晒,要晒好多天,晒到肉硬邦邦的,然后装进瓷罐里,等到春节期间要吃了,就取出来切块用辣椒爆炒,或者做成黎蒿炒腊肉,非常香。
第2个回答  2023-01-20
坐标华北平原,年龄90后

小时候在农村里,物质比较贫乏,进入腊月后,就开始盼望着过年,年味也是从腊月就开始了,村里的小卖店东西较少,想置办高级点的货品,都需要去城镇上的集市,按照农历逢三和八,初三、初八、十三、十八…每到有集市的日子,村里人都会骑车去一趟,带些过年需要的东西回来。进入腊月后,集市上就开始有对联、灯笼的售卖,和别的摊位不同,红色的一片很是喜庆。

小时候的腊八粥没有真的八样,但一定会搜尽柜子,尽量去凑不同的米,如果再放一把红枣干一起熬,真的香甜。在北方,不止有腊八粥,还有腊八蒜,平时吃完水果罐头的玻璃瓶子会留着,在腊八这天泡一罐蒜,就等着20多天后春节配饺子。

过了腊八,离年越来越近。俗称:“过了腊八就是年”过年有穿新衣的习俗,腊月里还没有给家人置办新衣服的,都会尽快去集市上挑选。买好的新衣服在春节前是不能穿的,一定要等到腊月二十九或者除夕穿。家里条件不好的穿一件看起来比较新的衣服。

小年:腊八粥喝几天,摇摇晃晃二十三。不同于南方的小年日期,北方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过年的气氛已经很浓厚,家家户户都投入到置办年货的欢乐中,有短缺的需要尽快去集市上补齐。小孩子最喜欢这个时间了,要零嘴儿大概率有求必应。除了年货,「祭灶」是农村必须的习俗,我姥姥的版本是:“小年这天是灶王爷回天宫复命的日子,要祈祷灶王爷多说好话,保佑来年丰衣足食。”即流传的“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扫尘,一般腊月二十四大扫除,把整个家里里外外彻底的打扫一遍,以求扫除旧年的灾祸,擦干净窗户贴窗花,迎接新年。

接下来的一周就是紧锣密鼓的准备吃食,家家户户都开始炖大肉、炖鸡,农村带风箱的大铁锅,煮满满一锅,真是馋死小朋友。还会专门留一大块方肉,留待春节祭祀使用。

腊月二十八发面蒸馒头,有条件的还会蒸一些包子换换口味,北方冬天冷,馒头和肉会存储在侧屋的大缸里或者地窖里,不会变质。

腊月二十九贴春联、挂灯笼,春联几乎每家每户都会贴的,灯笼是个奢侈又麻烦的选项,一般只有高门大户的才会挂,一个胡同里挂灯笼的人家可以两只手数得过来。

除夕当天,正屋中会挂上祖先家堂竹子,家中女性准备丰盛的贡品,男性会去祖先的墓地祭拜,“请祖先”回家吃饭过年,(回来后在大门口挡一根大棍子,意思是不让祖先跑掉 )。除夕的年夜饭一般都会很丰盛,各家各显神通。年夜饭后,就要准备包饺子了,大年初一是要整天都吃饺子的,看着春晚捏饺子,能帮忙的都帮忙,一般在春晚结束之前就可以包完。

除夕有守岁的习俗,点亮家里所有的灯,家里的女性一般会去相识的其他人家去拉拉家常打发时间。小孩子到处跑着玩,我记得小时候会在白酒纸盒的四面各挖一个孔,剪几块塑料贴在孔上,在酒盒底端放支蜡烛,就是一个简易的灯笼,胡同的夜晚都靠着这简易的灯笼照亮。

除夕半夜十二点煮饺子,饺子要先祭祖同时燃放鞭炮。我家有棵香椿树,每年我妈在煮饺子的时候都会让我去绕着香椿树转几圈,并且要念叨着“椿树王,椿树王,你长高来我长长”,希望以后能长高个儿。唉,有些老话不能信,骗小朋友的 。

鞭炮燃放集中在十二点,逐渐淅淅沥沥,平静之后,家里的女性实在熬不住的去睡觉,一般男性都去整夜打麻将打牌直至清晨。

大年初一起大早,吃完饺子去拜年,年轻已婚的小辈要去给整个家族的长辈磕头拜年,小男孩一般会跟着。长辈们一般会准备一些红包,互相说些祝福的话。

初二送祖,吃完早上的饺子,开始送祖先,送祖先比请祖先要郑重一点,每个墓地都要送到位,并且燃放爆竹和二踢脚。

初三回门,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吃饭。也开始会有亲戚来往了,七大姑八大姨,约定日期,初几拜访,都会带着礼盒登门,很多常年不太见的亲戚,都会尽量走动走动。

初五,俗称破五,送穷神拜财神,村里人还会在正屋桌前用砖压一些钱,燃放鞭炮,打扫卫生,初一到初四是基本不会打扫卫生的,都留待到初五,和送穷一起丢掉霉气。

初五过完基本预示着这个年快要过完了。亲戚多的能聚餐吃到初十,把年前备的肉菜馒头消耗光。

元宵节:有些地方有庙会,那时年龄比较小,庙会上人太多,父母不带我去。元宵节除了吃汤圆外,最盼望的就是晚上的到来,家家户户都会买很多烟花,天刚刚擦黑,烟花秀就开始了,大家和比赛似的,能渐渐持续到10点,我记得有一种叫梨花的,炸开后特别大,好像整个夜空都要被它点亮了。

90年代,北方村子里物质还比较匮乏,亲朋好友的联系也比较困难,很多家庭都没有座机电话,只有在春节这样的大节日,大家都在民俗约定下做着每个时间点需要做的事情,那些质朴纯真的祈祷、阖家团聚的欢乐、穿新衣吃美食的满足、对新一年的期待组成了现在无比怀念的年味吧。
第3个回答  2023-01-20
1.晒制腊肉我记得我们小时候年前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提前晒制腊肉,一次性买好几十斤肉,切成一条一条的,用绳子串起来挂在竹竿上,放在太阳下暴晒,要晒好多天,晒到肉硬邦邦的,然后装进瓷罐里,等到春节期间要吃了,就取出来切块用辣椒爆炒,或者做成黎蒿炒腊肉,非常香。
2.做豆腐年前,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豆腐。头一天晚上把豆子泡好,第二天挑去磨,磨好的豆汁用纱布将固体和液体过滤分离,液体倒进锅里煮沸,盛一碗放点糖就可以喝甜豆浆了。固体炒熟就是豆渣,可以当菜吃,也可以喂猪。豆浆倒进做豆腐的专用箱里用布盖好再用盖子盖好,还得拿重物压着。等待一段时间,就做成了豆腐,当时一直觉得好神奇。
3.做糖块做这个有好多道工序,比较复杂。麦子洗干净后倒锅里加水煮。煮好后把麦子捞出来,剩下的水继续煮,煮到浓稠为止。我记得那时祖母一般都会在麦芽水特别浓稠之前盛出一碗来,趁热打一个鸡蛋下去,搅拌均匀,然后给我吃。麦芽糖熬好后就把它倒入大木盆里,加入芝麻、花生等搅拌均匀,然后盖好盖子,重物压好,一段时间后就拿掉盖子,铺上一层塑料膜,然后我们就去踩,等把脚下的糖踩得结结实实了,再把它取出来,用刀切成一片一片的糖块。记得有一次,我爸还把手给切到了。做糖块,一般都是从早上做到晚上,所以切片时通常是在晚上,在昏黄的灯光下进行的。
4.炸油豆腐炸油豆腐就是把新鲜的豆腐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然后放进烧热的油锅里去炸,炸成油豆腐。这个炸油豆腐可有讲究了,得挑日子,而且还得关起门来躲在厨房里炸,炸油豆腐时很忌讳突然有人进厨房,据说那样的话就会很耗油,我们叫折(和折本一个读音)油。做油豆腐前都会记好有多少油,然后做好后又会看看剩多少油,然后计算耗费了多少油,还会和往年的耗油情况进行比较,看是耗费得更多了还是更少。做油豆腐时还会顺带炸一点糯米饼,我们叫“油丝里”。关于炸豆腐折油,我总是不解地对祖母他们说:“油多油少的,不都在油豆腐里了吗?最后不都被我们吃了吗?又没浪费。
”5.挨家挨户拜年大年初一,吃过早饭后,孩子们就会成群结队地满村跑,挨家挨户去拜年。说一些拜年的吉祥话,然后就会得到许多吃的东西,还会有香烟。那时外公特别爱喝酒喝抽烟,所以我们更愿意接受香烟,然后把收到的香烟都留着,等到初二去外婆家拜年时拿去给外公。
第4个回答  2023-01-20
1.晒制腊肉我记得我们小时候年前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提前晒制腊肉,一次性买好几十斤肉,切成一条一条的,用绳子串起来挂在竹竿上,放在太阳下暴晒,要晒好多天,晒到肉硬邦邦的,然后装进瓷罐里,等到春节期间要吃了,就取出来切块用辣椒爆炒,或者做成黎蒿炒腊肉,非常香。
2.做豆腐年前,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豆腐。头一天晚上把豆子泡好,第二天挑去磨,磨好的豆汁用纱布将固体和液体过滤分离,液体倒进锅里煮沸,盛一碗放点糖就可以喝甜豆浆了。固体炒熟就是豆渣,可以当菜吃,也可以喂猪。豆浆倒进做豆腐的专用箱里用布盖好再用盖子盖好,还得拿重物压着。等待一段时间,就做成了豆腐,当时一直觉得好神奇。
3.做糖块做这个有好多道工序,比较复杂。麦子洗干净后倒锅里加水煮。煮好后把麦子捞出来,剩下的水继续煮,煮到浓稠为止。我记得那时祖母一般都会在麦芽水特别浓稠之前盛出一碗来,趁热打一个鸡蛋下去,搅拌均匀,然后给我吃。麦芽糖熬好后就把它倒入大木盆里,加入芝麻、花生等搅拌均匀,然后盖好盖子,重物压好,一段时间后就拿掉盖子,铺上一层塑料膜,然后我们就去踩,等把脚下的糖踩得结结实实了,再把它取出来,用刀切成一片一片的糖块。记得有一次,我爸还把手给切到了。做糖块,一般都是从早上做到晚上,所以切片时通常是在晚上,在昏黄的灯光下进行的。
4.炸油豆腐炸油豆腐就是把新鲜的豆腐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然后放进烧热的油锅里去炸,炸成油豆腐。这个炸油豆腐可有讲究了,得挑日子,而且还得关起门来躲在厨房里炸,炸油豆腐时很忌讳突然有人进厨房,据说那样的话就会很耗油,我们叫折(和折本一个读音)油。做油豆腐前都会记好有多少油,然后做好后又会看看剩多少油,然后计算耗费了多少油,还会和往年的耗油情况进行比较,看是耗费得更多了还是更少。做油豆腐时还会顺带炸一点糯米饼,我们叫“油丝里”。关于炸豆腐折油,我总是不解地对祖母他们说:“油多油少的,不都在油豆腐里了吗?最后不都被我们吃了吗?又没浪费。
”5.挨家挨户拜年大年初一,吃过早饭后,孩子们就会成群结队地满村跑,挨家挨户去拜年。说一些拜年的吉祥话,然后就会得到许多吃的东西,还会有香烟。那时外公特别爱喝酒喝抽烟,所以我们更愿意接受香烟,然后把收到的香烟都留着,等到初二去外婆家拜年时拿去给外公。
第5个回答  2023-01-20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年前的准备活动有办年货、祭灶、扫尘、准备年夜饭、守岁等。

1、办年货:在春节置办年货是中国寻常百姓家不可或缺的头等大事,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耍的、供的、送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总之春节所必须的物品,统名之曰年货。

2、祭灶:祭灶是一项在汉族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

3、扫尘:扫尘,又称扫屋、扫房、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过年传统习俗之一。

4、准备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春节前一天)的阖家聚餐。在外工作的人都会在除夕来临之前回老家和家人团聚。

5、守岁: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岁到来。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