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信“买分”上大学 两家长被骗71万余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15
一起考生家长为使自己的子女上大学被骗71万余元的案件,6月22日,经包头市东河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后,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诈骗罪判处郑某有期徒刑13年,并处罚金10万元。

“买分”能上大学?

2006年夏天,家住东河区的唐女士正为自己的孩子上大学而发愁。唐女士的女儿考了435分,也

上了大学录取分数线,应该填报个合适的大学。但她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上重点大学。唐女士在生意场上打拼多年,也认识了不少朋友,其中有一位王姓朋友介绍她认识了被告人郑某。郑某自称是荷兰驻南京大学的外方代表,每年都能给朋友办几个进入南京大学的统招指标。

唐女士向郑某提出,想让自己的女儿上南京大学。郑某说,根据你孩子的高考(论坛)分数,需向南京大学补交款项,也叫“买分”。于是唐某按照郑某提供的银行卡帐号汇入21.6万元。唐某的一个朋友安某听说此事后,也通过唐某委托郑某为自己的孩子办该大学的统招指标,给郑某汇款50万元。

孩子入学一年才报案

2006年9月,高校开学了,两个家长带着孩子去南京大学外语系报到时却发现,他们是计划外招生,根本不是统招生。质问之下,郑某狡辩说先让孩子报到,大学有内部招生指标,一个月之后就可以转为正式生。两个家长再一次相信了骗子的话。
转眼之间,两名学生进入南京大学快一年了,但统招指标还没有办下来。这时,唐某和安某才怀疑自己被骗了。于是,向公安机关报了案,两名学生也因此退了学。

公安机关侦查发现:郑某,男,30岁,捕前住江苏省淮安市,系无业人员。由于受害人报案时间距被告人作案时间较长,被骗款项已被郑某转出并挥霍,难以追回全部损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