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大学毕业的人算人才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05
肯定算人才的。
第2个回答  2020-09-05
当然算人才了名校,毕业的高材生肯定是人才。但是现在大学毕业的人很多,对于人才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现在多指某一领域做出优秀成绩的人。
第3个回答  2020-09-05
施校长的建议让笔者想到不久前某非“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求职时遭遇的“伤心事”。这位毕业生大学四年的表现还算不错,拿了奖学金,也获得一些荣誉,当他拿着简历去应聘时,有一个单位只看了他简历上的校名就表示不会录用。他很不高兴,但还是小心翼翼地询问“为何不认真看看简历,或许自己很适合这份工作”,HR淡淡地说了一句“我们只考虑双一流大学毕业生”,这位毕业生有些生气了,质问“凭什么只录用双一流大学毕业生?”,HR还是淡淡地说一句“对不起,这是规定!”。虽然后来他找到了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但每次想到“只考虑双一流大学毕业生”这句话时,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其实这位大学生遇到的HR还算礼貌,有些单位的HR可没时间跟你解释,直接一句话“你不是双一流大学毕业生,请靠边站!”,可能你心里极度不高兴,骂骂咧咧地说“别瞧不起人!”,却又能如何?谁理你。

所以施校长所说的只关注“双一流”的社会现象确实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人们在潜意识里就比较认同“双一流”,加上社会氛围如此,就算现在下一纸命令“禁止将‘双一流’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门槛”,恐怕也很难被落到实处。
众所周知,“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137所,而据教育部2017年发布的数据,全国共有2914所高校,“双一流”高校数量占高校总数的约4.7%,学生数大概占全国高校学生总数的约8%。从这点看,“双一流”高校本身就集聚了全国最优秀的少数学生。如果说“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比非“双一流”高校学生优秀,大家不一定都会认同,不过大家一定都会承认,“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中优秀人才所占的比例一定比非“双一流”多。单位招录员工,为降低人力成本,以及有更大机会招到优秀人才,偏向招录“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有一定的道理。

非“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不太受待见,强制性等级划分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则跟自身建设有关。不否认有些非“双一流”教科研水平、人才培养水平都很高,不过就整体而言,非“双一流”在各项指标上与“双一流”都有较大差距。即便强制性等级划分被取消,人们还是会在心目中对高校做一个等级区分。每年那么多机构发布的大学排名,不正是民间对高校划分的三六九等吗?所以让全部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上被同等对待,不切实际!
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领域,都不存在绝对的公平。事实上,绝对的公平也是一种不公平。以作为选拔、培养人才的高校为例,如果在就业上对所有高校毕业生都平等对待,对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是不是不公平呢?他们为高考付出了那么多的汗水和辛劳,好不容易考取了“双一流”,却和普通院校学生被同样对待,这公平吗?若如此,谁还会去刻苦学习?反正毕业于哪所学校都一样嘛。

公平指的是环境的公平,九年义务教育,大家在一个非常公平的环境中竞争,中考之后,有一部分学生进入了重点高中,有一部分学生进入了普通高中,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进入高中。进入重点高中的学生意味着更有可能考入“双一流”,他们在重点中学提供的公平环境中竞争着;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则在他们的公平环境中竞争。从这个时候开始,公平就变得相对了,而这种相对是竞争的体现,是对那些努力学习学生的认可。
总之,一味地强调绝对公平,是对整个社会竞争体系的伤害,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创造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和竞争环境,至于最后谁能胜出,那就靠本事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