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的习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3-09
1、普渡:闽南地区自农历七月初一开始至三十日,各村镇陆续迎来自己的“普渡”节日。这一期间,镇上居民庆祝活动之热烈,不亚于春节。家家户户准备丰盛的食物,如鸡鸭鱼肉,设供桌祭祖,之后便会宴请亲朋好友共餐。
2、嫁妆:闽南婚礼中的嫁妆种类繁多,富含寓意。既有食品也有衣物,日常用品,以及祭祖和供拜神明的物品。其中,最看重的食品嫁妆是“轿前猪脚”,要求两腿齐全,重约十至二十斤,以彰显礼物的分量。
3、尾牙:尾牙标志着商家一年活动的结束,同时也是民众春节活动的序幕。在闽南和台湾,商家习惯在每月的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祭拜神明,称为“做牙”。二月二日为最初的做牙,称作“头牙举缺洞”;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则是年末最后一个,故称“尾牙”。
4、车鼓弄:车鼓弄是闽南特别是同安地区的一种传统民俗娱乐形式,融合说唱与表演。其动作简单易学,风格幽默诙谐,广受民众喜爱。在乡村迎神赛会、农闲时节的庆祝活动以及婚礼闹洞房等场合,车鼓弄都十分盛行。几乎每个村落的老人们都能表演车鼓弄的基本动作。
5、博饼(跋饼):博饼是起源于厦门的中秋传统活动,后来传播至闽南地区。清初开始,博饼成为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闽南人对历史的传承。传说中秋博饼是郑成功在鼓浪屿屯兵时为提振士气而创,至今已成为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6、舞龙:舞龙,又称玩龙灯,是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在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以祈求平安和丰收。舞龙时,龙随绣球变换各种动作,如穿插、扭、挥、仰、跪、跳、摇等,以展示其姿势美。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