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系大佬李宗仁,74岁回到祖国,留在美国的两个儿子过得怎么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青春戎马,晚节黄花”,这是桂系大佬李宗仁一生的真实写照。

守护广西,致力北伐,在抗日战争中也是身先士卒。

抗日名将李宗仁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让广西几县统一,为北伐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宗仁

“桂系”是由广西人形成的,李宗仁是桂系首领。

民国时期,派系之争愈演愈烈,小到各地师范派之间的斗争,大到几次蒋桂战争。

这样一个为祖国献身的伟大人物,却也不被 蒋介石 所容,后以看病要去美国就医为由出走美国。

在美国十几年的时间,李宗仁终在晚年,74岁,选择回归故土,叶落归根。

李宗仁的一生只留下一个儿子 李幼邻 和一个养子 李圣志

他的两个儿子都留在美国发展,各有各的优异,生活也是幸福美满。

桂系大佬戎马一生,回归祖国

李宗仁1891年生,广西桂林人。

李宗仁幼年时期如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未曾展露出什么过人的才智,兜兜转转尝试几番后上了陆军学校。

在抗日征战时期,李宗仁所领导的第五战区在抗日战场上是中流砥柱,尤其他领导的 台儿庄战役 ,更是体现了他主张直面打击日军的思想,而不是避战。

这场战争,我军以5万多人的伤亡击败了日军两万余精英,此后日军锐气大挫。

李宗仁是民族英雄。

李宗仁更是在三大战役后,被蒋介石任命暂代“大总统”一职。

看似蒋介石“下野”了,但其实上他是利用了李宗仁,让李宗仁成为他“垂政听帘”的棋子。

李宗仁又怎会不清楚,可他却心系人民疾苦,了解深受战争的残害,渴望帮助中国人民早日脱离苦海。

对于荣誉、地位等身外之物,他从不曾在意。

他有着身为军人的勇武,面对敌人的机关枪,都不曾眨眼。

作为“桂系”大佬,亦或是作为一名将领,他志军严谨,即使旁边就是“ 娱乐 天地”,他也不允许有一丝旁念。

他亦能做到最为可贵的公平公正,在广西时,他能向所有人公开财政情况,而这也成为他统一八桂的关键。

对于李宗仁,他为祖国统一和平所做出的贡献,为世人称道。

唐德刚 在评价他时,说到 “李宗仁是中国最后一位末代帝王。”

唐德刚

便是这样优秀的人,成为蒋介石的眼中钉。

桂系部队被歼灭,李宗仁失去了他在政治上赖以生存的条件。

同时,他早已预感到国共内战的胜败,大局已定,必然不能出走台湾。

此时,他与蒋介石争夺的“总统”位置也没有得到,未免于被蒋暗杀,李宗仁借病前往美国。

李宗仁在美国漂流了16年。

在这16年里,他孤独不已,终日只得靠打麻将消磨时间。

虽然两个儿子也都在美国,但各自有各自的工作需要忙碌,只有到周末才能带着妻子和孩子到李宗仁在美国的住所看望,享受一家人短暂的天伦之乐。

在自己的孩子面前,他也不会摆出在外面的那套架势,相反和孩子们玩得非常开,是说: “外面有外面的样子,家里有家里的样子,孩子开心最重要。”

在外面他是威严不容冒犯的领导者,在家里他的身份只有一个就是孩子的父亲。

胸怀宽阔,也是他为人敬佩的品质。

在美国时,有他的妻子 郭德洁 陪伴,过得也算是顺意。

1958年曾托 陈思远的女儿林黛 带话说,自己在美国住不惯,想要回国,并将一批文物献给祖国。

郭德洁

1964年原子弹爆炸,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了他的开心, 他为自己的错误而开心,因为新中国愈发强大,过往的苦难终于不再。

看到祖国的繁荣,看到我国志愿军在 朝鲜战争 中拼死将美军赶会三八线,李宗仁心里油然而生敬畏。

早就有归国之心的他真正下定决绝心要回到祖国,即使台湾和美国方面不断地阻挠。

也是自己年老,又或是没有知己旧友聊天陪伴,此时,郭德洁又患病,不堪忍受孤独寂寥的李宗仁决定回归祖国。

1965年,74岁居于美国做“寓公”的李宗仁带着郭德洁踏上了回归祖国的航班,临行前,大儿子李幼邻给了他一笔美金,让他带回国。

看到大儿子的生活一切顺遂,李宗仁也感叹幸亏没有强逼大儿子从事军政,落得和他一样。

1965年7月18日,两人在周总理的帮助下终于双脚站立在祖国的土地上,也算叶落归根。

前半生为祖国戎马,亦对共产党有过善举。

西安事变 他答应释放了 张学良和杨虎城 ,只为促成国共停战,但那次两位将军没有如愿被释放,当时大批共产党将士借机逃了出来。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此事共产党从未忘记,在他回国时,祖国也以很高的礼遇欢迎他回国。

回国后,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心中感慨万千,甚至有一份侥幸,幸好谈判没有成功。

在1966年国庆节,他与毛主席一同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他写信给毛主席和周总理时,曾表明自己毅然从海外回到祖国决定的正确,也表明了在台湾和海外的国民党人士和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回归祖国是他们唯一的道路。

回国不久,郭德洁离世,李宗仁再次陷入了孤独。

后来,李宗仁迎娶了最后一任妻子—— 胡友松

胡友松

最后的几年时光,因为胡友松的陪伴,李宗仁过得很好。

1969年1月30日,这位戎马一生的护国名将,结束了他78年的人生旅程。

在最后,他将他的全部财产都上交给了国库。

回顾李宗仁的一生,敬佩、感恩于他为祖国所做的一切以及他的伟人风骨,虽然他曾想过把台湾归入美国的版图,但一生的功绩无法被遗忘,最终也是游子叶落归根。

不从军政的大儿子

说起这个李宗仁唯一的儿子,是和发妻在广东新会所生,名李幼邻。

李幼邻

因李宗仁自德邻,李宗仁给儿子起这个名字, 包含着对儿子的期望,希望儿子能够继承他的衣钵,从事军政。

但似乎是冥冥之中,李宗仁这个儿子从小体弱。

李宗仁自李幼邻幼年时期便在陪儿子玩耍中,总会不经意间教儿子许多兵法。

躲迷藏时,还能让儿子看到什么叫“声东击西”。

还会让儿子玩单杠,锻炼体能。

李宗仁从未放弃过对儿子的培养。

甚至还请蒋介石前去开导。

在李幼邻留学之前,蒋介石曾请他到 黄埔军校 感受一番。

在交谈中,蒋介石不经意间问了他未来有何打算。

当时他回答,先读书,后独立,什么都靠自己。

李幼邻和父亲一样是个倔脾气,只要他认定的就不会改变。

还有一方面是因为从小的见闻。

父亲李宗仁常会带他去官场应酬,他见惯了官场的腐败风气,深感厌恶。

他说:“当老百姓好,只要有能力,不用求人讨生活。”

之后,他也确实坚持了自己,大学时没有按照父亲的期望学习军事方面的知识。

但他却如父亲一般是个爱国人士。

李幼邻幼时是生活在广西临桂的乡下,家乡青山绿水,家人对他也是呵护备至,他的童年生活过得亦是无忧无虑。

只是经常不能见到父亲。

自从,母亲与父亲在祖母祠堂产生矛盾之后,李幼邻更是不常见到父亲。

这也让年幼的李幼邻对母亲的生活深感惋惜,长大之后,更是理解了母亲,也更加同情母亲的孤独。

之后,他深知自己才是决定母亲后半生是否幸福的关键,于是他在学校更加努力读书。

他到过父亲朋友 钟祖培 的私塾读书,又在南宁年过初小。

后于1927年随母亲移至在香港的父亲那里,在那里念了书。

在两次 蒋桂战争 失败后,又移至广州,在广州培正中学毕业,这是他在国内的最后一次教育经历。

1937年,日军飞机轰炸广州,李宗仁无暇顾及儿子,于是只能让他去美国。

出国后,他继续在美国威斯康星州贝莱特学院读大学。

在大学的前两年,他学的都是基础课。

后两年也是读了政治和经济,和军事一点关系也没有。

进入大学后,他更是一心只读圣贤书。

却也在游泳方面拔尖,还代表参加比赛。

大学毕业后,李幼邻又去芝加哥大学攻读硕士。

在大学期间,李幼邻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太太 珍妮

1942年,他们结婚了。

婚后生活也是幸福美满,一起育有四个孩子。

1945年后,他和太太就将家移到了纽约。

对于他们来说,家在哪里都没所谓,重要的是他们的感情好。

新中国刚刚成立,李幼邻也是初入 社会 ,很是生涩。

去择业,没有人看上他,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巨大的商机。

创办实业就是他当初的想法。

因为无法筹集到人一起工作,他搬出了很有声望的父亲,果然几人就被说服了,每人出资4000美元生产电容器。

1946年初,一伙人来到香港,开始创业。

经过两年的准备,产品得以最终成品,准备投放到市场赚钱。

但他们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产品无法进入市场。

一群年轻人想办法,4年时间还是无法解决,只能忍痛割爱。

1950年,李幼邻将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的产品低价卖给美国的一个小公司,自己只得到一点薄利。

反观那家美国公司,同样变卖,却获得巨大的利润。

李幼邻虽然痛心,却也无济于事。

毕业初期在美国,李幼邻过得稍有些艰难,但也好在有太太在身边。

经历了几年的低迷期,1958年,李幼邻迎来了新生。

茧一朝得以破除,李幼邻也得以长出翅膀。

因为朋友的不幸早逝,李幼邻一夕之间成为了纽约华尔街的老板。

自此,李幼邻在美国的日子愈发得意。

休息日,也能有时间带妻子和孩子去看遍世界风景,带孩子去体验登山、滑雪等 娱乐 活动,生活充实惬意。

李幼邻那段时间可谓人生赢家,什么都有了。

但他婚姻的后半段还是没能美满,他与太太珍妮分居了。

那段时间,李幼邻的母亲也在,看到他们分居也很忧心。

1973年,李幼邻陪同母亲回到祖国。

那段时间,除却婚姻不顺之外,他的事业,也遭受到了打击。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日货崛起。

他在华尔街上的公司,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但到底还是资产雄厚,李幼邻硬是将这家公司苦撑了10年。

好在只是一时低沉失意,在与第一任太太分开之后,李幼邻幸运地遇到了他一生的挚爱—— 梁尚莹

她也是一个博士,高知分子。

也因为高知,她四十余岁还未能有婚嫁。

1982年暑假,李幼邻带着梁尚莹回到桂林看望年迈的母亲,顺便 旅游 。

有了梁尚莹之后,李幼邻的生活又明朗了起来。

他们一起看山川湖泊,看四季变换,李幼邻的晚年生活也是幸福的。

但在李幼邻的一生中,始终有一个遗憾,从小到大,那就是对母亲的同情。

在母亲百岁诞辰那那日,李幼邻带着二女儿雷诗从美国专门回来给老人做寿。

一位老人活到百岁,是很不容易的,所有人都很高兴,只有李幼邻。

他看了母亲的孤独,也深知母亲七十余年等同于守寡的生活。

母亲之于李幼邻,是一个不可割舍的存在。

他的一生回国探亲观光13次。

1992年,母亲在102岁这一年去世了。

之后的李幼邻郁郁寡欢,终于在一年之后去找母亲了。

1993年美国,李幼邻73岁,与他敬爱的母亲在地下团聚了。

李宗仁回国这一年,李幼邻早已接手华尔街的公司,日子过得顺风顺水,财富、地位都在手中。

中晚年的李幼邻也渐渐对父亲放下了执念,理解了父亲许多,也算是了却了自己的一个心结,卸下了自己的心理包袱。

1985年尚在美国的李幼邻在得知大陆导演正在拍摄电影 《血战台儿庄》 时,他特地坐飞机赶往大陆,观看了电影剪辑合成片。

这是父亲最得意的一场战役,也许他是想再看看回想起父亲当时的英勇。

即使之后又经历了人生失意,但也是短暂的一瞬。

人生得意须尽欢,人生起起落落才是常态,好在最后还是圆满。

次子李志圣,子承父志

李志圣是李宗仁与郭德洁的养子,因郭德洁一直未有生育。

“志”和对大儿子一样,李宗仁对次子也有同样的期望。

李志圣也是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2016年当选台儿庄战役研究会名誉会长。

李志圣的一生没有像哥哥一样起起落落。

他12岁前往美国,大学毕业之后,老老实实得在一家公司做广告设计。

在父母回国之后,他前去与兄长同住。

之后,选择与四川人龚怀磊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一女,过着普通人平淡的生活。

于烟火中体味人生,生活得也是幸福美满。

李宗仁回归祖国寻求叶落归根,晚年也算是所想皆为所得。

他留在美国的两个儿子,也是做着各自的工作,没有大落,但生活难免有一些小波澜,也都不是大事。

在自己所钟意之人的陪伴下,走向下一个“旅程”,没有留恋,美好而圆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