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禹为官文言文注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6

1. 《文言文》,(张禹为官)的翻译

翻译:

张禹的祖父张况同族的姐姐是皇上的祖考夫人,多次来往南顿,看望汉光武帝。那时,光武帝还是大司马,经过邯郸时,张况是邯郸郡吏,去拜见光武帝。光武帝很高兴,对他说:你现在是我的大舅啊!于是与光武帝一起到了北方,到了高邑,光武帝任命他为元氏令。又任涿郡太守。后来担任常山关关长。正碰上赤眉人攻打关城,张况在战斗中牺牲了。张禹的父亲张歆,最初为了报仇而逃亡,后来在淮阳府当了相,终于成了汲的令。

张禹性属忠厚节俭。父亲死了,汲派遣人送来资产数百万,张禹全部不所受。后来,又把田宅推托给伯父,身自寄止。

2. 萧燧为官文言文的翻译

萧燧字照邻,是临江军人。

严州地窄财缺,刚到那里,公家的钱不满三千,萧燧节省使之够用。两年内,积蓄到了十五万,用这些富余的钱补上拖欠的,各县都宽裕了。

在这以前,宣和庚子年方腊强盗起兵,至今正是六十年甲子一周,人人忧虑恐惧。恰巧遂安县令减少地方土兵的薪饷,众人吵吵嚷嚷。

萧燧急忙改变命令,而且叫来土兵的头领告诫他们,都敬畏服帖。城里的流氓少年成群滋扰集市,萧燧秘密记下姓名,刺字充军,人民得以安居。

皇上正在吝惜职名,没有功劳的不授给,下诏因萧燧治理地方有成绩,授为敷文阁待制,移为婺州知州。父老拦路,几乎无法成行,送出州境的人要按千数计算。

3. 吕曾珍为官文言文翻译

南朝时候,有个叫吕僧珍的人,生性诚恳老实,又是饱学之士,待人忠实厚道,从不跟人家耍心眼。吕僧珍的家教极严,他对每一个晚辈都耐心教导、严格要求、注意监督,所以他家形成了优良的家风,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待人和气、品行端正。吕僧珍家的好名声远近闻名。

南康郡守季雅是个正直的人,他为官清正耿直,秉公执法,从来不愿屈服于达官贵人的威胁利诱,为此他得罪了很多人,一些大官僚都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总想除去这块心病。终于,季雅被革了职。

季雅被罢官以后,一家人都只好从壮丽的大府第搬了出来。到哪里去住呢?季雅不愿随随便便地找个地方住下,他颇费了一番心思,离开住所,四处打听,看哪里的住所最符合他的心愿。

很快,他就从别人口中得知,吕僧珍家是一个君子之家,家风极好,不禁大喜。季雅来到吕家附近,发现吕家子弟个个温文尔雅,知书达理,果然名不虚传。说来也巧,吕家隔壁的人家要搬到别的地方去,打算把房子卖掉。季雅赶快去找这家要卖房子的主人,愿意出1100万钱的高价买房,那家人很是满意,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于是季雅将家眷接来,就在这里住下了。

吕僧珍过来拜访这家新邻居。两人寒暄一番,谈了一会儿话,吕僧珍问季雅:“先生买这幢宅院,花了多少钱呢?”季雅据实回答,吕僧珍很吃惊:“据我所知,这处宅院已不算新了,也不很大,怎么价钱如此之高呢?”季雅笑了,回答说:“我这钱里面,100万钱是用来买宅院的,1000万钱是用来买您这位道德高尚、治家严谨的好邻居的啊!”

季雅宁肯出高得惊人的价钱,也要选一个好邻居,这是因为他知道好邻居会给他的家庭带来良好的影响。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环境对于一个人各方面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应当万分珍惜身边的良师益友。

4. 文言文周敦颐为官译文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担任了分宁县的主簿。当时分宁县有个案子拖了很久都得不到公正判决,周敦颐到了以后只审讯了一次就把事情的责任划分清楚了,县里的人说:“连那些判决经验丰富的老吏也比不上这小伙子啊。”部使者调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

当时有个囚犯按法律规定不用判死罪,但转运使王逵想重判,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没有人敢和他争辩,周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周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并且 说:“像这样还出来做什么官呀,靠杀人的做法来博取政绩,取悦上级,这样的行为我做不到。”王逵听到这样的说法,明白过来自己的处理不对,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周敦颐后来改任郴州桂阳县县令,政绩显著,当时的郴州知州李初平看敬重周敦颐,曾问周敦颐:“我打算多读些书,你有什么好建议吗?”,周敦颐说:“您年纪大了来不及了,让我来给您讲讲吧。”两年后,李初平果然感觉有收获。

周敦颐后来调任南昌知县,当地的老百姓说:“新来的知县就是以前审理分宁县那件疑案的人,这下子我们就不怕打官司了。”但是当地的那些横行不法的大富人家、地方好强,衙门里那些狡猾贪婪的小吏、恶少都揣揣不安,害怕得罪了这位刚正不阿的新知县,而且以玷污清廉的政治为耻辱了。

周敦颐担任合州通判后,事情不经他的手,下面的人不敢做决定,即使交下去办,老百姓也不听从。部使者赵抃被一些谎言迷惑,认为周敦颐是个虚伪的人,对周的态度很严厉,周敦颐处之泰然。

后来,周敦颐当了虔州通判,赵忭是虔州的知州,赵抃与他接触多了,经过仔细观察,了解了他的为人,才明白当初是自己错怪了周敦颐,赵抃握着周敦颐的手道歉,说:“我差点失去了和你这样的人做朋友的机会,从今以后,我算是了解你的为人了。”

熙宁初年,周敦颐担任郴州的知州。因为赵抃和吕公著的推荐,被任命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他以平反昭雪为自己的使命,不辞辛苦的巡视自己管辖的地区,即使是偏远地区,也要慢慢的视察。

原文:《宋史·周敦颐传》--元朝脱脱,阿鲁图等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二年果有得。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

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瘅疠险远,亦缓视徐按。以疾求知南康军。

扩展资料:

人物轶事--少年立志

周敦颐从小聪明好学,勤于思考。遇到什么问题,喜欢寻根究底,不搞明白决不罢休。他会经常向衡州(今衡阳)舅舅提出一些看似稀奇古怪的问题,如什么天上的星星是怎么来的,太阳为什么东起西落,月亮为什么有盈亏圆缺,为什么会刮风下雨,地上的万事万物是怎么形成的,等等。

对于周敦颐提出的这些问题,周辅成总是不厌其烦,尽自己所知给予解答。当然,这其中的很多问题,周辅成是没有办法回答清楚的。一方面,受周辅成的知识所限,另一方面也是受当时的科技水平所限。而周辅成也非常喜欢周敦颐的这一性格。

随着年龄的增长,周敦颐的知识也不断地增长,学业大有进步。到十二三岁时,周敦颐已经读完了《四子书》(即《四书》)和《书经》《诗经》《礼经》《春秋》等儒家典籍,有的还能背诵得滚瓜烂熟。同时,周敦颐还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不仅立意新颖,而且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八岁时,其父亲已过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敦颐

5. 文言文唐临为官的原文和译文

译文:唐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是周内史唐瑾的孙子。

他的祖先从北海迁徙到关中。唐临的伯父唐令则,开皇(隋炀帝)末年担任左庶子(官职名),因为讨好太子杨勇被处死。

唐临少年时和哥哥唐皎都有名声。……,掉出京城担任万泉县县丞。

县里有犯轻罪的囚犯十多人,赶上晚春下雨,唐临请示县令释放了他们,县令没有准许。唐临说:"您如果有所担心,我甘愿承担所有责任。

&q籂姬焚肯莳厩锋询福墨uot;县令因此让囚犯暂时回去,唐临召集囚犯让他们回家耕种,并和他们约好期限,到期就回到监狱。囚犯们都被他的恩德感动,到了期限全都回到了监狱,唐临因此出名。

6. 文言文吴呐为官清廉译文

原文

吴文恪由医士荐举,仕至副都御史。其按贵州还,有司以黄金百两馈公,追送至夔(kuí)州。公不发封,反之,题诗其上曰:“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若有赃私并土物,任教沉在碧波间。”

2翻译

吴讷是由医士举荐的,官位达到了监察御史。吴讷巡视贵州返回时,有官员用黄金百两馈赠他,追到夔州送给他。吴讷退回了未启封百两黄金,还在上面题诗一首写道:“(我带着)简朴的行装向东返还,将要渡过前头最危险的滩头。如果有赃私和土特产,就任由它沉没在江中。”

3简介

吴讷,[元](1372~1457),字敏德,号思庵,江苏常熟双溪(今吴市)人。生年不详,卒于元惠宗至正十八年。学兵法,习骑射。至正间,授建德路判官。明兵克徽州,取道入建德,讷以义兵万户守昱关阻之。再战不利,随元帅阿鲁辉退屯浙西札溪,于石壁题“怪石有痕龙已去,落花无主鸟空啼”句,凄凉悲愤,不下于项羽之被围垓下,遂亦自刎死。讷本工诗,有万户集《元诗选》传世。

4注释翻译

注释

都御史:官职名称。

按:巡视。

夔州:古州名,今四川境内。

萧萧:简朴的样子。

仕:做官。

反:通“返”,返回。

发:打开。

其:它,指装黄金的礼包。

选自

选自清·褚人获《坚瓠集》

7. 投笔从戎文言文解释

为官佣书以供养:家里贫穷,经常被官府雇佣抄书来养家(主语自己补下)

研通砚

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怎么能长久留连在笔墨间呢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翻译: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后来在西域立功,被封为定远侯

8. 急求《后汉书.张禹传》的译文.谢谢大家

张禹字伯达,是赵国襄国人。

张禹的祖父张况同族的姐姐是皇上的祖考夫人,多次来往南顿,看望汉光武帝。那时,光武帝还是大司马,经过邯郸时,张况是邯郸郡吏,去拜见光武帝。光武帝很高兴,对他说:你现在是我的大舅啊!于是与光武帝一起到了北方,到了高邑,光武帝任命他为元氏令。又任涿郡太守。后来担任常山关关长。正碰上赤眉人攻打关城,张况在战斗中牺牲了。张禹的父亲张歆,最初为了报仇而逃亡,后来在淮阳府当了相,终于成了汲的令。

张禹性属忠厚节俭。父亲死了,汲派遣人送来资产数百万,张禹全部不所受。后来,又把田宅推托给伯父,身自寄止。

9. 杨震为官文言文答案

原文杨震已五十余,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yè)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wèi)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震性公廉,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阅读提示】本文选自《后汉书·杨震传》。

《后汉书》是南朝宋范晔所作,是现存记载东汉一朝史实的最重要的著作。文中对史料的处理,人物的评论,均有独到之处。

文字简洁活泼,如本文中对杨震和王密的对话描写,生动传神地赞扬了杨震廉洁过人,刚直不贪,拒收重金的高尚品德。 1.解释加点字。

(1)当之.郡 ( ) (2)谒.见 ( ) (3)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 ( ) (4)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 ) 2.选出与“密愧而出''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委而去之 B.国险而民附 C.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D.先天下之忧而忧 3.翻译句子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

文杨震已五十余,刚直不贪:即后世秀才,到了夜间。秘谒,曰。

故:“故人知君。译文杨震多次得到升迁?16.这句话阐明了“行贿受贿总有人知道”的道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他的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古郡名,杨震四迁荆州刺史。

4,以此遗之。知。

杨震赴任途中,到,君不知故人:进见?用自己的话说说:怎么说?”(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阅读提示】本文选自《后汉书·杨震传》.B 3,神知?(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他过去在荆州曾推荐的秀才王密:以前.“杨震拒贿”的故事表现了杨震 的高尚品德,子.知 ( ) 2。故旧,不亦厚乎:也。

亦。累迁?(4分)17:“上天知道:“我了解你。

茂才。道经:把“清白吏子孙”名声留给后人:丰厚.译句:县令,老朋友:14.(1)拜见 (2)赠送15.让我的儿孙后代被世人称为清廉官吏的子孙:“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涿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注释杨震,对他们说:对人的尊称。怀,子知、东莱太守,均有独到之处、踏雪无踪的幻想。

东莱;老朋友,大都自称“故人”。令。

故人:“让后代被称作清白官吏的子孙?”密愧而出:“暮夜无知者,官至荆州刺史,何谓不知”这句话、东莱太守。他的子孙常常吃饭没有肉?”王密说,多指男子,我知。

二。当(之):我,可以做得天衣无缝,字伯起。

以此遗之。举。

蔬食,人物的评论。此为杨震自称?”密曰,以身试法:动词。

令为开产业。参考答案1.之。

(1)当之.郡 ( ) (2)谒.见 ( ) (3)故人.知君:“送金这件事在夜间是没有人知道的.翻译句子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县名,你知道,选拔,你却不了解我!”王密羞愧地拿着金子回去了:指杨震。开产业; 故人.本文赞扬了杨震什么品质:有的:汉代人在门生或曾经做官的人面前:了解。

震曰。文中对史料的处理,现在有些行贿受贿的人:路过。

17.赞扬了杨震廉洁奉公的高贵品质:老交情:多次升官,神明知道。厚:赠送:14,把这个赠送给他们,这是为什么呢。

震性公廉:从前他所荐举的荆州秀才王密做了昌邑的县令 4。他本性公正廉洁; 谒,至今仍是当权者学习的楷模:推荐,神知。

《后汉书》是南朝宋范晔所作:拜见.你怎样理解“天知。”震曰。

(子)知:古地名。后来杨震调任涿州郡担任太守,拒收重金的高尚品德。

或,我知道,杨震不答应,实在是至愚至蠢。文字简洁活泼,不肯接受私下的贿赂。

之:粗食,君不知故人 ( ) (4)天知。(3分)16:往,神知,担任昌邑县县令。

杨震说,何也,将这样的美名留给子孙,抱着这种事是私自授受,震不肯:古郡名:你,出门没有车:“天知:叫他为(子孙)留些产业。当之郡:调动官员。

(2分)(1)谒见_________ (2)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___________15,子知。或。

何谓,故旧或欲令为开产业。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这不是很丰富的遗产吗.“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谒(yè)见。

遗(wèi),道经昌邑,意谓怀中藏着,前来拜见他,取道经过昌邑,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故人,此指私下送礼行贿,至夜怀金十斤以遗(wèi)震,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黄金来送给杨震。”

杨震回答说,相当于“您” 2,我知,如本文中对杨震和王密的对话描写.解释加点字。昌邑:开置产业(以留给子孙).表现了杨震清正廉洁:隐密进见,不也是很丰厚的吗,我知。

谒见,何谓无知,是现存记载东汉一朝史实的最重要的著作:去往:东汉人。荆州、刚直不贪的品质,子孙常蔬食步行,生动传神地赞扬了杨震廉洁过人; 子.选出与“密愧而出''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委而去之 B.国险而民附 C.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D.先天下之忧而忧 3。

1,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迁:有的。

10. 文言文翻译

原文 《汉书·朱云传》:“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

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相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翻译 西汉成帝时,大臣张禹因为做过成帝的老师,被任用为丞相,并封安昌侯。

张禹做了六年丞相,年老退位后,成帝对他还是很尊重,赐给他一个叫“特进”的衔头(相当于现在的特别顾问),朝中有重大事情,仍请张禹参与议定。张禹便利用这权势,处处为自己牟取私利。

官吏百姓纷纷上书揭发外戚王侯专权,汉成帝询问张禹,张禹怕牵连到自己,就对汉成帝说:“这些官吏百姓胡说八道,不能相信!” 有位小官叫朱云,刚正不阿,敢说敢为,便上书请求朝见。当着满朝公卿大臣痛陈朝政积弊:“当今朝中许多大臣,对上不能辅佐陛下,对下不能为百姓造福:只知领取国家俸禄,还要欺压百姓。

请陛下赐给我一把尚方宝剑,斩杀一个大奸臣,以警诫其他的官员。”成帝问道:“谁是奸臣?”朱云指着“特进”道:“就是安昌侯张禹!”汉成帝大怒道:“你个小小官吏,竟敢在下面诽谤大臣,还到朝堂上辱骂我的老师,罪当处死,不能赦免!” 御史遵旨上前,要捉拿朱云,朱云不肯就范,两手紧紧攀住殿前的栏杆,奋力挣扎,竟把铁栏杆折断了。

朱云大笑呼道:“我有幸能与龙逄、比干为伍,一起去游地府,也心满意足,死而无憾了。殊不知汉家天下将会怎么样呢?”龙逄是夏朝忠臣,因直谏被夏桀杀害;比干是商朝诤臣,因直谏被商纣挖心剖腹。

朱云自比这两位忠臣,警示殷鉴不远,令汉成帝为之一震。这时,左将军辛庆忌(公元前?至公元前十二年)挺身而出,在丹墀上叩头谏道:“朱云虽然无礼,但他是直炮筒子,为江山社稷计。

如果他的话讲得对,不能杀他;即使他讲得不对,也应该容纳他,以免阻塞言路。臣愿以一死担保!”辛庆忌奏罢,竟把头叩出血来,汉成帝被两位诤臣感动了,便赦免了朱云。

事后,宫廷总管带人要来修补被朱云折断的栏杆,汉成帝语重心长地说:“不要换新的了,我要保留这根栏杆的原样,用它来表彰直言敢谏的臣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