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带有禅意诗句的评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1

1.有关禅意的诗句

在中国历史上,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关于禅意的诗句。有关禅意的诗句我个人就很喜欢这几首:

1.题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2.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唐·王维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3.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唐·王维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

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4.青龙山昙壁上人兄院集

唐·王昌龄

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

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

5.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6.题东林白莲

唐·齐己

大士生兜率,空池满白莲。

秋风明月下,斋日影堂前。

色后群芳拆,香殊百和燃。

谁知不染性,一片好心田。

7.慈恩寺偶题

唐·郑谷

往事悠悠成浩叹,劳生扰扰竟何能。

故山岁晚不归去,高塔晴来独自登。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吟馀却起双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8.石潭即事

明·李贽

十卷楞严万古心,春风是处有知音。

即看湖上花开日,人自纵横水自深。

9.法海寺访仁公

清·郑板桥

树满空山叶满廊,袈裟吹透北风凉。

不知多少秋滋味,卷起湘帘问夕阳。

2.描写“禅意”的诗句有哪些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寻南溪常道士》——唐代诗人 刘长卿

禅意渺何著,啾啾阶下蛩。《道吾山》——清代诗人 谭嗣同

知君素有栖禅意,岁晏蓬门迟尔开。《忆故山赠司空曙》——唐代诗人 李端

禅意归心急,山深定易安。《送赞律师归嵩山(一作无可诗)》——唐代诗人清 江

禅意法乘俱莫问,且谈旧事更依依。《蛇山》——宋代诗人 仇远

词语出处:

出自(唐) 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诗人简介: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

评价影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刘长卿)工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

《唐诗大辞典.修订本》:刘长卿年辈与杜甫相若,早年工诗,然以诗名家,则在肃、代以后。与钱起并称钱刘,为大历诗风之主要代表。平生致力于近体,尤工五律,自称"五言长城",时人许之。诗中多身世之叹,于国计民瘼,亦时有涉及。其诗词旨朗隽,情韵相生。故方回云:"长卿诗细淡而不显焕,观者当缓缓味之。"(《瀛奎律髓》卷四二)方东树云:"文房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余味不尽之妙矣。"(《昭昧詹言》卷一八)唐人评长卿诗,尚多微辞。如高仲武云:"(刘)诗体虽不新奇,甚能链饰。大抵十首已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中兴间气集》)其后则评价日高。陈绎曾至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唐音癸签》卷七引《吟谱》)王士禛则云:"七律宜读王右丞、李东川。尤宜熟玩刘文房诸作。"(见何世璂《然镫记闻》)。

3.有禅意的好句子

1.失去的东西,有必要去追讨吗?

佛曰: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未曾真正地属于你,不必惋惜,更不必追讨。

2.生活太累,如何轻松?

佛曰: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小半源于欲望与攀比。

3.昨天与今天,我们该如何把握?

佛曰:不要让太多昨天占据你的今天。

4.如何对自己,对他人?

佛曰: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5.您如何诠释礼貌?

佛曰:对不起是一种真诚,没关系是一种风度。如果你付出了真诚,却得不到风度,那只能说明对方的无知与粗俗。

4.佛教中有禅意的诗句,话语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畿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慧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慧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说他是十世比丘转世),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慧能,让慧能连夜逃走。于是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没有追到。后来神秀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

5.带有禅意的诗词有哪些

1.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题春绮遗像》陈衡恪

释义:所悲者,留己一人苟活于世,“如何同生不同死”,问得痴绝。

2.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梁羽生

释义: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3.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刘禹锡

释义: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4.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范仲淹

释义: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5.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李商隐

释义: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像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6.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玉楼春》蜀顾夐

释义:人生自是有情,情到深处痴绝,这凄凄别恨不关涉——楼头的清风,中天的明月。

7.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花月痕》佚名

释义:而这种遗憾会持续很长时间,一直受之困扰,没有停止完结的时候。 而越是美好的梦却是越容易醒来。

8.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国风·唐风·绸缪》无名氏

释义:今夜究竟是啥夜晚?遇这良辰真快活。

9.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张泌

释义:只有天上春月最是多情,还为离人照着庭院落花。

10.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摸鱼儿》辛弃疾

释义: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深情又向谁去倾诉?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释义: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6.关于描述正道和无尘的禅意诗句

五言禅诗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东山西岭青,雨下却天晴。更问个中意,鹁鸠生鹞鹰。

牵驴饮江水,鼻吹波浪起。岸上蹄踏蹄,水中嘴连嘴。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密室开金锁,闲步下松门。谩将无孔笛,吹出凤游云。

云开空自阔,叶落即归根。回首烟波里,渔歌过远村。

鹤立松梢月,鱼行水底天。风光都占断,不费一文钱。

饥来要吃饭,寒到即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爱风吹。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识得性,无喜亦无忧。

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雨催行客到,风送片帆归。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

打鼓弄琵琶,相逢两会家。君行杨柳岸,我宿渡头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说道春来好,狂风太放颠。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击水鱼头痛,穿林宿鸟惊。黄昏不击鼓,日午打三更。

黄昏鸡报晓,半夜日头明。惊起雪师子,瞠开红眼睛。

晓风杨柳岸,春色杏花墙。暑雨琴棋润,熏飚枕簟凉。

枯树云充叶,凋梅雪作花。击桐成木响,蘸雪吃冬瓜。

碧落静无云,秋空明有月。林下道人幽,相看情共悦。

烟收山谷静,风送杏花香。永日萧然坐,澄心万虑忘。

萧萧木叶落,湛湛露珠悬。嘹唳冲云雁,凄清抱树蝉。

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泥佛不渡水,神光照天地。立雪如未休,何人不雕伪?

7.有关禅意的诗句

在中国历史上,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关于禅意的诗句。

有关禅意的诗句我个人就很喜欢这几首:1.题义公禅房唐·孟浩然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2.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唐·王维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3.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唐·王维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4.青龙山昙壁上人兄院集唐·王昌龄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

5.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6.题东林白莲唐·齐己大士生兜率,空池满白莲。秋风明月下,斋日影堂前。

色后群芳拆,香殊百和燃。谁知不染性,一片好心田。

7.慈恩寺偶题唐·郑谷往事悠悠成浩叹,劳生扰扰竟何能。故山岁晚不归去,高塔晴来独自登。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吟馀却起双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8.石潭即事明·李贽十卷楞严万古心,春风是处有知音。即看湖上花开日,人自纵横水自深。

9.法海寺访仁公清·郑板桥树满空山叶满廊,袈裟吹透北风凉。不知多少秋滋味,卷起湘帘问夕阳。

8.莲花带着禅意的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土一如来。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心是莲花开。

3、善良,是心间绽放的花,它远离喧嚣的岸,收敛着剔透的花瓣、幽婉的芬芳,伫立成一茎明澈的纯真,摇曳为一抹恬然的淡泊。它舒展着娉婷的笑靥,仿佛一首云淡风轻的小诗,又如一曲蓝天碧水的梵音。它是一朵佛前的青莲,任由红尘万丈,我自纤尘不染,诸邪不侵,只静看清水一脉脉地划过如烟岁月。

4、莲,在雨色朦朦时节,让那圆圆满满的叶,沾满晶莹的雨珠,如珍珠般,映射出莲清淡干净的容颜,在月色银辉如水的夜色间,悄然打动世人的眼。在岁月的递增间,越发喜爱那一池碧波里剔透干净的玉颜,在莲的神韵间,发觉生活的简单和满足。就让繁琐淡去,让岁月静好,一世安然。“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佛曰:淡定即从容,世间风月,不忘初心,赏花的心情,总能心静即安。

1、我不愿在岁月的门楣间,感叹人生的苦涩,让丝丝怨意蔓延开来。莲,在瞬间的完美中,定格一世的安宁。在盛开的季节里,让人忘却凋零的悲切。就在这繁华喧闹的夏日里,莲轻浮在圆润的叶间,听涛涛水流的轻吟。仿佛一世静好的期盼,在微风拂面的月色间,在心底荡漾开来。

2、谁说,读懂过莲的傲骨?在一波荡漾间,发现那孤独傲然的心灵。从一片莲叶间,挺立出一朵青里泛白的花苞,在一抹温柔里,孕育出满满的深情。莲如人的心情,也寂寞,也淡薄,也黯然。却在时光流转间,甘愿化为佛前的宝座,在孤独中,听尽一片梵音佛语。

3、在莲瞬间的娟秀间,读懂岁月匆匆的碾转、聚与散。让如烟的往事,在轮回间,沉淀,在莲的一朵禅意间,浮生花开,月静日长,最终,岁月沉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