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的智慧:如何短时间内看出一个人的人品,请学会三个识人要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2

文/唐若

唐若心学原创作品,违者必究

自古以来,识人便是人们公认的一种能力,阅人无数、不如阅人有术。

一个人,讲信用,才会心有所守、事有归着;无官气,才会虚怀若谷、海纳百川;有条理,才会不疾不徐、行稳致远;少大话,才会不好虚名、一鸣惊人。

曾国藩的“识人要法”,即可为选择朋友做准则,也是我们自己修身处世之道。所以如何才能了解一个人、看懂他的人品,还需要记住以下三个要点。

谈吐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学识与修养。聊天是门技术活,有人说话大大咧咧、不会瞻前顾后;有人交流得当、犹如温泉灌耳、令人心旷神怡。

我觉得最值得推荐的是《事实》这本书,因为全世界90%的人是感性动物,我们容易被情绪支配,我们会时常感到焦虑。那是因为我们太感性、习惯用情绪去决策、被思想左右。

一个有着良好的品行和修养的人,他们的谈吐是礼貌且得当的。这里的谈吐不仅仅是说话时的态度,还包括聊天时的语气、聊天的方式。

什么样的是真正有涵养的人?是学会倾听,懂得深入沟通的人。他们能够适时地打开自己的耳朵,闭上自己的嘴巴。善于对对方的问题表现出耐心真诚地倾听。他们说话风趣幽默、善于用玩笑的方式营造轻松的氛围。

和这样的人相处,我想自己的品性也会被提高上来吧。如果一个人谈吐非常的粗俗,从某个方面来说,往往说明内在没有多少涵养,自然无法说出更多有内涵的话来,这样的人算是朴实亦或过于简单直接,但是却无法做成大事。

更多关于自我成长与自我精进的文章,可以关注我的专栏,从心态,思维,习惯,人际关系,认知等多个维度助力你在复杂的丛林世界中重建内心强大的自我。

情绪管理是现代都市人的必修课。这个 社会 除了给了我们信息的畅通,就连交流也变得手机化,冰冷的手机看不到一点对方的情绪,甚至情侣、夫妻之前的交流长此以往也会变得冷漠。

学会管理情绪的把控,不仅有助于我们的升职加薪,也能让我们游刃有余地处理好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关系。

对于职场中常见的明争暗斗的不良工作氛围,于我来说,明明是可以化简为零的事,总有人会故意挑事将之闹大。被激怒的对方有的选择沉默、让彼此冷静下来在面对;而有的则会彻底翻脸、面目狰狞,双方吵得面红耳赤,结果当时是什么都没解决。

两种不同的回应方式可以直观地看出两个人的涵养是恰恰相反的。人品是从涵养中体现的,说话之前考虑对方的感受,是一个君子的基本涵养;不说清反对方边界的话,这是一个成年人的基本情商。

同样的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故意激怒的人做法不得当,被激怒的人更不应该火上浇油。毕竟想要得到一个人的认可和爱戴,就要学会先从自身做起尊重别人的感受,对自己做出更多的约束、考虑得比别人更加细致。

所以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一定是人品不好的人,我们一定要警惕并远离。

以前我们总将不能续持行动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意志薄弱”、“没有毅力”,而这些难以改变的因素注定我们每一次都不会成功。这样的人常常被别人归纳为不靠谱的人。

据科学家表示,每个人每天会出现700次无意识的思考,而且大部分是负面的。正是这种自动化思考,使我们产生了认知偏差,从而陷入误区。

若要彻底摆脱不靠谱的头衔,还应该找到具体的落实任务才行,比如不做没有方向的行动,找到切实可行的目标,这样才不再盲目、做事才会有所适从;制定“行动纲领”、学会坚持执行、不再回避困难。

这个世界实干家的数量远远比不上空想家。有的时候纵使有再伟大的想法,但缺少行动力,依旧会被局限无法改变。所以切勿做一个伪理想主义者才是提升人品的关键一步。

都说性格写在脸上、人品存在于交流,生活方式显示在身材上,情绪起伏显露于声音,家教看坐姿,投不投缘看交流。

孔子曾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引申过来便是我们要想在短时期了解一个的品行、看他是否值得长期交往,完全可以从望闻问切中察觉出来。

比如对方的谈吐是否得当?对方在面对激烈环境中的应对方式和态度如何?为人做事的行动力是否果断?从这三个阶段切入,我想一定能找到我们品性认同、志同道合之人!

今日话题:如何短时间内看出一个人的人品,请学会三个识人要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