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问詹何曰文言文翻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9

1. 初中课外文言文银版(五二)楚庄王问詹何

楚庄王问詹何

【原文】

楚庄王问詹何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愿学所以守之。”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楚王曰:“善。”

【译文】

楚庄王问詹何说:“治理国家应该怎样?”詹何回答说:“我明白修养自身(的道理)却不明白治理国家(的道理)。”楚庄王说:“我能成为祀奉宗庙社稷的人,希望学到怎样保持它的办法。”詹何回答说:“我没有听说过身心修养好了而国家反而混乱的事,又没有听说过身心烦乱而能把国家治理好的事。所以根本在于自身,不敢用末节来答复。”楚王说:“说得好。”

【注释】

1、詹何:古代哲学家。

2、社稷:指国家。

3、身治:自身修养好。

4、末:末节,次要的事情。

2. 《樊姬进谏》的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

樊姬者,楚庄王之夫人也。庄王即位,好狩猎,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王改过,勤于政事。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之,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王曰:“与贤者俱,不知饥倦也。”姬曰:“王之所谓贤者何也?”曰:“虞丘子也。”姬掩口而笑。王曰:“姬之所荚何也?”曰:“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王曰:“何谓也?”对曰:“妾执巾栉十一年,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今贤于妾者二人,同列者七人,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乎?妾闻堂上兼女,所以观人能也,妾不能以私蔽公,欲王多见,知人能也。妾闻虞丘子相楚十余年,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贤路。知贤不进,是不忠;不知其贤,是不智也。妾之所笑,不亦可乎?”王悦。明日,王以姬言告虞丘子,丘子避席,不知所对。于是避舍使人迎刊、叔敖而进之,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季而庄王以霸。楚史书曰:“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此之谓也。

颂曰:樊姬谦让,靡有嫉妒。荐进美人,与己同处。非刺虞丘,蔽贤之路。楚庄用焉,功业遂伯。

译文:

樊姬,是楚庄王的夫人。楚庄王登上王位之后,喜欢打猎,樊姬不断规劝楚庄王,可是楚庄王依然喜欢打猎,于是樊姬就不吃禽兽肉。楚庄王改正了过错,处理政事很勤敏。楚庄王曾经上朝,散朝很晚。樊姬下殿来迎接他,问:“为什么散朝这么晚?也许饥饿疲倦了吧?”楚庄王说:“跟贤人在一起,就不知道饥饿疲倦了。”樊姬问:“大王所说的贤人是谁啊?”楚庄王说:“是虞丘子。”樊姬听了,掩着嘴荚起来。楚庄王问:“你笑什么呢?”樊姬说:“虞丘子算是贤臣了,但不能说是忠臣。”楚庄王问:“为什么这样说呢?”樊姬说:“我伺候大王十一年了,派人到郑国、卫囚寻求贤女献给大王,现在比我贤良的有两人,跟我并列的有七人,我难道不想独占大王的爱宠吗?我听说堂上女子多,就可以用来观察她们的才能,我不能固守私情蒙蔽国事,想让大王多见到一些人,了解别人的才能。我听说虞丘子担任楚国丞相十余年,推荐的不是自己的子弟就是同族的兄弟,没有听说他推荐贤人斥退不贤的人,这样做是蒙蔽国君而堵塞贤人进身的路。知道贤人不推荐,这是不忠;不知道那些人是贤人,这是不智。我笑这些,不也是适宜的吗!”楚庄王听后很高兴。第二天,楚庄王把樊姬的话告诉丁虞丘子,虞丘子离开座位,不知道怎么回答。于是让出自己的房子,派人去迎接孙叔敖,把他推荐蛤庄王,楚庄王让孙叔敖担任令尹,治理楚国三年,楚庄王得以成为霸主。楚国史书这样记载:“庄王成为霸主,是樊姬的功劳。”说的就是这些情况。

颂:樊姬谦让,没有嫉妒。推荐美人,跟自己在一起。非议讽刺虞丘于挡住了贤人进身的路。楚庄王听从她,成就了楚国的霸业。

3. 【樊姬译文,樊姬,楚国之夫人也.楚庄王罢朝而晏.问其故,庄王曰:

《樊姬》 原文: 樊姬者,楚庄王之夫人也.庄王即位,好狩猎,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王改过,勤于政事.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之,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王曰:“与贤者俱,不知饥倦也.”姬曰:“王之所谓贤者何也?”曰:“虞丘子也.”姬掩口而笑.王曰:“姬之所荚何也?”曰:“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王曰:“何谓也?”对曰:“妾执巾栉十一年,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今贤于妾者二人,同列者七人,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乎?妾闻堂上兼女,所以观人能也,妾不能以私蔽公,欲王多见,知人能也.妾闻虞丘子相楚十余年,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贤路.知贤不进,是不忠;不知其贤,是不智也.妾之所笑,不亦可乎?”王悦.明日,王以姬言告虞丘子,丘子避席,不知所对.于是避舍使人迎刊、叔敖而进之,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季而庄王以霸.楚史书曰:“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此之谓也. 颂曰:樊姬谦让,靡有嫉妒.荐进美人,与己同处.非刺虞丘,蔽贤之路.楚庄用焉,功业遂伯. 译文: 樊姬,是楚庄王的夫人.楚庄王登上王位之后,喜欢打猎,樊姬不断规劝楚庄王,可是楚庄王依然喜欢打猎,于是樊姬就不吃禽兽肉.楚庄王改正了过错,处理政事很勤敏.楚庄王曾经上朝,散朝很晚.樊姬下殿来迎接他,问:“为什么散朝这么晚?也许饥饿疲倦了吧?”楚庄王说:“跟贤人在一起,就不知道饥饿疲倦了.”樊姬问:“大王所说的贤人是谁啊?”楚庄王说:“是虞丘子.”樊姬听了,掩着嘴荚起来.楚庄王问:“你笑什么呢?”樊姬说:“虞丘子算是贤臣了,但不能说是忠臣.”楚庄王问:“为什么这样说呢?”樊姬说:“我伺候大王十一年了,派人到郑国、卫囚寻求贤女献给大王,现在比我贤良的有两人,跟我并列的有七人,我难道不想独占大王的爱宠吗?我听说堂上女子多,就可以用来观察她们的才能,我不能固守私情蒙蔽国事,想让大王多见到一些人,了解别人的才能.我听说虞丘子担任楚国丞相十余年,推荐的不是自己的子弟就是同族的兄弟,没有听说他推荐贤人斥退不贤的人,这样做是蒙蔽国君而堵塞贤人进身的路.知道贤人不推荐,这是不忠;不知道那些人是贤人,这是不智.我笑这些,不也是适宜的吗!”楚庄王听后很高兴.第二天,楚庄王把樊姬的话告诉丁虞丘子,虞丘子离开座位,不知道怎么回答.于是让出自己的房子,派人去迎接孙叔敖,把他推荐蛤庄王,楚庄王让孙叔敖担任令尹,治理楚国三年,楚庄王得以成为霸主.楚国史书这样记载:“庄王成为霸主,是樊姬的功劳.”说的就是这些情况. 颂:樊姬谦让,没有嫉妒.推荐美人,跟自己在一起.非议讽刺虞丘于挡住了贤人进身的路.楚庄王听从她,成就了楚国的霸业.。

4. 【《列子·汤问》部分译文帮忙翻译:均,天下之至理也,连于形物亦

均是天下最高的准则,涉及到有形的物体也是这样。

均匀的头发能悬挂 均匀的物体,有轻有重而头发断绝,就是因为不均匀的缘故。力量均匀,本 来应该断的也不会断。

一般人认为不是这样,但自然会有懂得这个道理的人。 詹何用一根蚕丝做鱼线,用稻麦的芒针做鱼钩,用荆条和嫩竹做鱼竿,用剖 开来的米粒做鱼饵,在八十丈深的深渊和湍急的急流中钓到能装满一辆车子 的大鱼,鱼线不断,鱼钩不直,鱼竿不弯。

楚王听说后感到奇怪,便召他来 问其中的道理。詹何说:“我听我已故的父亲说,蒲且子射鸟,用柔弱的弓 和纤细的丝线,趁着风势射出去,能把一双黄鹂从青云之上射下来,就是因 为用心专一,动手均匀。

我沿用他的方法,摸仿着去学习钓鱼,用了五年时 间才完全掌握了这种技术。当我在河边拿着鱼竿的时候,心中没有杂念,只 想着钩鱼,扔出鱼线,沉下鱼钩,手不轻不重,任何事物不能扰乱。

鱼看见 我的钓饵,认为是沉淀下来的尘埃和聚集在一起的泡沫,毫不怀疑地吞了下 去。这就是我所以能以柔弱制服刚强,以轻物得到重物的道理。

大王治理国 家如果也能这样,那天下就可以在你的手掌上运转,还会有什么做不到的事 情呢?”楚王说:“说得好!”。

5. 英语翻译宋孝宗时,张子韶在讲筵.上尝问曰:“何以见教

宋朝宋孝宗时期,在张子韶做讲师讲课的时候,孝宗皇帝曾经问他:“你有什么教朕的呢?”张子韶回答:“臣哪能当得起“教皇上”这样的话”.只是不知皇上,上朝面对一众臣工时,是抱一种什么心态呢?” 孝宗皇帝说:“抱着最真诚的心态.” 张子韶接着问:“入内宫对着太监、女官、一众嫔妃时呢?” 孝宗皇帝说:“同样抱着最真诚的心态.” 张子韶再问:“那皇上独自一人时呢?” 孝宗皇帝迟疑了一下,没有回答.张子韶说::“皇上这一迟疑,已经有君子不应该的错误了.”(君子慎其独也) 孝宗皇帝龙颜大悦,紧握着张子韶的手说:“爱卿这几个问题真是问得太好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