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远离裁员的4大职场生存法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30
距离2020年,仅剩最后的10多天了。

作为职场人,回想2019年的关键词,“裁员”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

这一现象,在国内外知名互联网公司尤为明显:

甲骨文中国,首当其冲,裁员涉及900人,半数以上为研发人员;

裁员风越刮越狠,大小公司的职场人士都战战兢兢。

实际上, 裁员是一种市场经济行为,并不为人力所控,有些企业虽然不愿,但实在无法负担起严重的人力成本,只好如此。

面对裁员,职场中的我们,能做得不多,基本处于只能接受的状态,

但在裁员前,如何成为领导最不想淘汰的那一位,却是职场人士必修课。

这里有4点职场生存法则,让你远离裁员危机。

职场中,我们最怕什么?

别人给我们添麻烦。

反过来说,职场中最讨喜的工作原则之一,即不给别人的工作添麻烦。

职场中常见的麻烦有3种:

做好自身本职工作是一切的基础,想要别人如何对待你,最先做的是,你以相同的态度对待别人。

成就领导和同事,才能成就自己!

之前有一调查,说职场中你最讨厌与哪种人合作?

有80%的人选择了, 只能提出意见,让他做却没有丝毫想法的人。

你看,那些只能说“这不行,那不行”的职场人,多么不找人待见。

提出反对意见,只是找到更好解决方案的辅助思考工具,如果你实在想提,有两种方式,一是无方案时,以请教的方式,看看别人是不是有特殊原因;二是带着你的解决方案。

富士康总裁郭台铭,在董事长办公室门上,贴上了一张纸条:

“遇到事情先想好三个方案再敲门”!

要知道,意见并不值钱,让你值钱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场中,有一个怪象:

当开会集体讨论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参会者基本上不发言,没有任何想表达的欲望;但凡敲定方案执行时,私下里各种声音开始连绵不断,尤其过程中还遭到困难时,“我就说这样做不行吧”、“不知道领导怎么想的?这压根没效果啊?”、“搞不懂,搞不懂,领导说啥就是啥呗”诸如之类的话,一副早已洞悉一切的模样。

该说不说,该做不做,这个样子真是很愁人!

一位优秀的职场人士,就应明白什么时候说什么话,什么时候做什么事。

有各种想法,为什么讨论时不提出来呢?

即便执行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抱怨、吐槽没有用的,紧要的是,你有没有思考过,用什么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不行,是不是能跟领导商量下,征求下他的意见,把问题解决了再说。

工作为的不是领导和公司,是你的简历!

最怕你什么都不会,还总是安慰自己,我早都知道!

最好的学习状态,不是刻意的抱着书啃,而是养成一种自然的应激反应。

就如同张国荣在拍《霸王别姬》时,为了演好虞姬这个角色,连去食堂吃饭,都迈着台步。

优秀的职场人,就需要有同他一样“不疯魔、不成活”的状态。

随时随地犯点职业病,是提升你职业专业化的方式。

裁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裁员后丧失了再次获得工作的能力。

做好以上4点,不能说保证你不被裁员,但至少在裁员后,依然拥有选择。

拥有选择,便拥有机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