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0 一生必读书目之《非暴力沟通》| 好好说话,是一种能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1934—2015,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创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沟通专家。卢森堡博士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创立了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不仅教会人们如何使个人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同时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争端。由于其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

这是一本会让人因为名字而错过的一本好书,该书中文版入选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必读书籍,我也将其列入了一生必读书目之一。为什么这本不到200页的书会至今畅销不衰,因为它要告诉你的,是如何改变你一直习以为常却不断带来困扰的沟通方式,拥有爱自己和爱别人的能力,让爱融入生活从而发现生命的美与力量。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能和“暴力”扯上关系,“暴力”一词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是: 不同的团体或个人之间,如不能用和平方法协调彼此的利益时,常会用强制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强制手段有很多种,包括但不仅限于 人身伤害、言语伤害、冷暴力、利用他人的同情心或内疚感等等 。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使用或遭受过以上的各种强制手段,尤其在中国传统家庭中,表达感情总是喜欢藏着掖着、拐弯抹角、冷嘲热讽,口是心非,就算是真心实意对另外一个人好,那好的外面,也是一层硬邦邦的壳。

我印象当中的童年时光鲜少获得夸奖,事情做的符合父母期待了,会被认为是理所当然,但当做错事了以后,要不然就是暴风骤雨般的咒骂,或者就是寒若冰霜的冷暴力。

有多少人小时候带成绩单回家时的对话是这样的:

我相信父母都是爱孩子的,所有的情绪表达都是爱之深恨之切,他们没有恶意,只是不会直接表达善意。但这种非善意的暴力的沟通方式带给孩子的,是深远的精神创伤,这种原生家庭的创伤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让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为为另一个暴力沟通的载体,进入命运的轮回中。

如何才能打破轮回的宿命论,获得爱和被爱,从而过上幸福生活,走上人生巅峰?如果只有一个选项一种方式,我想应该从 好好说话 做起,能够好好说话,应该是所有关系的刚需。《非暴力沟通》就是这样一本教你如何具备好好说话能力的书,卢森堡博士说:“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露。”

非暴力沟通要求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如果不区分观察和评论,人们将习惯性的理解为批评或指责。 关键点:尽量少使用绝对化的结论,只是陈述事实。

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更清楚的表达感受

当人们表现不完美时,会有什么样的情绪?懊恼、自责、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甚至是自我憎恨。我们之所以会自责,是因为自己的行为不符合自身的需要,是尚未被满足的需求所产生的可悲的表达。但这些无助于引导成长与改善。

我们常常使用于表达悔恨的词是—“应该”,“我应该早点料到...”
“我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这个词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无可奈何却又心有不甘。

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其实是 自我宽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在生气的时候,你所说的话、作出的决定往往是让你懊悔不已的,因为生气时所传递的信息,并不是我们真正的心声,比如夫妻吵架时,妻子赌气说出的:“我再也不想看到你”;比如孩子与父母意见相左时,说出的:“我再也不想呆在这个家里。”

愤怒的时候,其实最应该做的,是把对他人的指责转移到自己的需求上面,究竟是什么样的需求没有被满足而让自己如此生气? 书中给出了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

《感恩日记》的作者,美国作家贾尼丝·卡普兰,持续不辍地渐次每日写下3条感恩日记,一年之后,奇迹发生了!发自内心的感恩让她和丈夫重新珍惜彼此的婚姻;正向思考让她与孩子们更加亲密;积极正面的态度,明显提升了她的工作效率;因为纾解压力、睡眠改善,她越来越健康,不知不觉减轻了5公斤。

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的方式包含三个部分:

不仅如此,在别人对我们表达感激时,我们可以欣然接受,既不自大也不假谦虚。

《非暴力沟通》是一本需要反复阅读和实践的书,要习得其精华是需要不断练习和自我暗示的。有甚者会制作提醒自己的小纸条随身携带。在沟通方面,尤其是在家庭和亲密关系的沟通中,我自己是存在很多bug的,好好说话,真的是一种能力,也是我亟待提升的能力。

最后,愿我们所有人都能,用爱滋养对方,同时滋养自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