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时候见过父母间家暴吗?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3-20

我小时候经历过家暴,对我心灵造成的损伤是不可消除的,一直陪伴着我。

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不能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赚不到钱。在外面只能做低人一等的工作,每天都会受到别人的侮辱与鄙视。他就会将这股闷气,发泄到家里人,我就是最好的出气筒。因为,父亲在我的面前,才是有权威的,才是不容反抗与质疑的。对我非打即骂,让我大气都不敢出。

对我造成的影响:

    首先,自卑。从小的自卑感,让我不敢反抗,不敢大声的说话,只要是出现了错误,我总是会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一定是我做得不够好,才会让对方很不高兴。不管是否是对方的错误。

    第二,对他人的恐惧。不喜欢和别人交流,更准确的说是害怕与别人交流。封闭自己,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才会让我感觉到安全感。

这就是家暴对我的真实的影响,它会让你变得自卑、沉默、恐惧和不快乐。

第2个回答  2022-03-15

打的“鼻青脸肿”的那种没见过,但是“摔盘子、摔碗”这种形式的见过。

我个人认为,对我的影响还是蛮大的。

我记得当时看到这种场景,内心非常的恐惧,这种恐惧是刻在骨子里的,导致我上学的时候,看见别人打架就非常的害怕。

害怕他们会“误伤”到自己。

这也导致自己成年以后,非常的内向,不敢主动的和别人交朋友,生怕这些人动不动就翻脸,动不动就会伤害到自己。

毕竟作为最亲密的父母都是那么的“不稳定”,何况这些“陌生”朋友。

所以我觉得父母间的“家暴”以及“吵架”等行为,会严重伤害到孩子的心灵,导致他们成年之后,依然有“心理阴影”。

第3个回答  2022-05-19

见过。让我知道以后找对象不能只看外表,更重要是看这个人的性格!

小时候我父母很恩爱,从来没有在我们子女面前吵过架,更加没有动过手,但是我隔壁邻居家的两夫妻是三天两头地打架、吵架,因为我跟他们的女儿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我们的关系很要好,我经常去她家玩。

有一次印象很深刻,那时候是晚上7点左右,在农村天黑得很快,我在她家里看电视,因为一点小事她的父母就吵起来了,当时他们的房间就在客厅旁边,我们几个小孩在旁边看电视,他们就关起门来吵架,最后打起来了,她的妈妈哭得稀里哗啦的,她爸爸还一个劲地在骂,看着她妈妈鼻青脸肿的跑出来,我当时真的吓坏了,赶紧跑回家了,有一个星期都不敢到她家去串门。


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发誓自己以后找对象一定要找个脾气好的,对家暴是零容忍!

第4个回答  2021-11-27
如果家长经常家暴孩子,会给孩子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孩子会形成胆怯懦弱的性格,变得极度不自信。性格对于孩子而言是很重要的,如果家长在孩子在养成性格的阶段依旧对孩子不停的打骂,这会让孩子变得胆小懦弱,会伤害到孩子的内心。

2.身体伤害

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对孩子进行家暴,会很严重的影响到孩子的身体成长。孩子的身体并没有发育完全,怎么能经受的住一个成年人的暴力呢?孩子需要一个温馨的家庭,来培育自己长大,而不是暴力打骂的家庭。所以家暴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极其不利的。有些伤疤会变成孩子一生的痛苦和阴影。

3.暴力倾向

孩子从父母身上受到的伤害会让有些孩子变得强大,他们可能身体上默默承受,但自己也学会了用暴力解决问题。父母把怒火发泄到孩子的身上,那孩子就会把怒火转移到另外比自己弱小的物体或人的身上。孩子长大后也会变成像父母一样,有暴力倾向的人,甚至会对社会进行报复。家暴不仅仅是害了孩子,同样也会社会产生危害。受到家暴的孩子报复社会的时候,这样的后果我们没有办法承受。

家长本来就是孩子学习的对象,孩子并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就会一股脑的都模仿。家长的暴力,会让孩子变得胆怯懦弱或者也具有暴力倾向。


二、面对家暴,是什么让悲剧变惨剧?

1.离家出走

就像刚才故事里的小月,害怕回到家后爸爸的殴打,甚至有出离家出走的念头。家暴让孩子害怕回家孩子会宁愿离家出走也不愿意回家。家本来是一个温馨的地方,是孩子的避风港,可是家暴却让孩子的宁愿逃离也不想见到爸爸妈妈。

2.无法承受

有些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如果父母过度家暴孩子,可能孩子的心里会没有办法承受,然后选择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家暴本来就不是孩子该承受的,这本来就是错的事情。为什么父母做错的事情要孩子来承担呢?

3.心理的扭曲

孩子如果长时间被家庭暴力所压迫,那孩子的内心一定会有很深的创伤。这时没有人来引导孩子,孩子很可能会心理产生扭曲。在他们有能力后可能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最后可能会酿成大祸!

孩子在面对家暴时,几乎没有还击之力。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并不应该承受这些痛苦的事情。父母的拳头本来应该是保护最亲的人,可是当他们把拳头对向孩子,孩子遭受的这些,心理和肉体都不能承受。
第5个回答  2022-05-19

你好。

我小的时候不仅是见过父母间家暴,说是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也不为过呀。并且对我们做子女的,产生了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

我童年是在一个乡政府所在地的村子长大,父母是有文化的。父母间家暴的动因和几个表现方向有:

一是语言上的。家族关系及奉养父母而引发的口角上的争执,不一定非得是拳脚相向、恶语相向发泄就完了,而是波及矛盾面很广,或者是将家庭若干年的矛盾全都抖落出来,互相攻讦互相打压;

二是在情绪上。凡事情绪化,非理性的对抗,造成日常生活的节奏、作息时间、上班上学、田地农活等节奏全部打乱;

三是生活方式上。生产生活方向受到了冲击,比如说家庭应按部就班做的农活、生活上家庭改观等既定事宜,均遭到180度的大转弯儿似的修改;

四是对子女的关注度明显下降。父母双方急功近利于征服对方,或说服对方,或打压对方,或争夺“户主”的话语权,而忽略了子女的成长,也忽略了子女的学业和温情环境的优化。

面对父母间冲突,孩子们一般是选择弱弱地靠在角落里,几乎是用眼泪在劝阻着双方,对我们孩童时期的稚嫩心灵还是造成很多负面影响,个别方向甚至是诱发灾难性的后果。

比如说成长过程中,或者成年以后步入社会、走向职场的过程中,还是遇到很多问题:

在交际方面,面对一些激烈冲突的场合,会显得束手无策,感觉自己也像是纳入了弱势的一方,不知所措;

在情绪方面,面对他人的激烈碰撞的时候,多数选择是躲避退让,透射出懦弱的倾向,不敢于“冲锋在前”式的和对方理论一番、讨教一番,多数是选择弱弱地回避,甚至是躲避;

在职场气质方面,只要有任务还在肩上,就急功近利式的快速完成,即使没有上司催问,只要有任务都力争不过夜。面对一项艰难任务时,本来按部就班程序化地把它完成掉即可,而是无形中有压迫感,自然而然加快节奏、加快速度,时间长了造成整体工作质量不高、压力增加、内生动力减弱等现象;

在内心承载力方面,父母在发生冲突的过程中,子女是属于弱势一方,父母对于子女的关怀、关爱有一定程度上的缺失,造成子女在成长以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信心不足,容易放弃一些既定目标、修改既定的方向,或者面对一些较好的成果,不敢于直面的大胆地收获。

好在我们做子女的,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加强学业的修养和技能培训,逐步地提高了理论功底、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基本上在社会上还是有一席之地的,生活也相对安稳,感觉自己还是有一定获得感的。父母年轻时的冲突阶段早已成过往,我们仍然希望他们老年生活愉快,老年幸福。

父母年轻的时候家庭暴力等不良行为或者倾向,也给我们也提了一个醒、敲响了警钟,免得我们自己为人父母的时候,不至于将这些不良倾向强加在后代身上。

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本,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向未来。

我是“生活美宝贝OK16”,希望我的解答和交流,能够帮到你。

祝你好运连连!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