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既能细嗅蔷薇,又能披荆斩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7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字面意思为,心中有一头猛虎,嗅着美丽芬芳的蔷薇。这句话实际上是描述了一个画面,隐藏着深层含义。延伸意思为,凶猛威武的老虎,它有时也能表现出温暖、柔情、细腻的一面,会停下来感受美好的事物。这句话可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俗语,而是来自西方。英国现代作家西格里夫·萨松(1886年—1967年)在1920年左右写了一首诗歌,第一句为“In me,past,present,future meet.”,翻译成汉语就是“于我,过去、现在和未来”,西方诗歌通常喜欢把一首诗的第一句作为题目,因此,翻译成汉语,延续了这个叫法。

        这首诗里有一句“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汉语为“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因为源于内心的信仰,西方人大多有忏悔的做法。每当认为自己做错事后,会以虔诚的心面对上帝倾诉和认错,请求饶恕。西格里夫·萨松写这首诗时,是他刚自愿退出一战战场后不久。因为他在战场上见识了战争带来的太多的残酷无情,一个个战友瞬间就跟其他人生死两重天,战场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把一个个生命无情地吞噬掉。因此,他对战争产生了无以言状的恐惧和反感,决定离开这里,然后写了那首诗。

        上世纪70年代,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在翻译这首诗时,结合这首诗上下句的意思,翻译成了“心有猛虎,细嗅蔷薇”,非常符合我国传统诗歌的意境。这首诗自问世后,被一个个读者不断加入新的理解,最终上升到了揭示人性,甚至万物属性的两面性和复杂性的高度。关于人性的复杂,历来是人们喜欢探讨的话题。东西方都有阐述人性复杂的故事,比如,古罗马神话故事中的“母狼乳婴”,狼在人们眼里,一直凶残的动物,但在某个时刻,它可以表现出仁慈高贵的一面,救活两个孩子,等于间接挽救了罗马。

        我国成语故事中的“口蜜腹剑”,“指鹿为马”,“请君入瓮”,都是对人性复杂的另一种解读,当一个人没有受到外界威胁和伤害时,哪怕他是穷凶极恶的人,他也能表现出崇高的一面。但如果处在险恶环境,他能表现出排山倒海的破坏力。猛虎和蔷薇两个意象,就如同人性中的两面性,一面象征着凶残、刚烈,一面寓意着慈善、柔和,只有它们和谐共生,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才能体现出温情美好的一面。猛虎和蔷薇又如同人性中的爱与恨,情与仇,或者是水与火,热烈真挚的爱可以感化和融化仇恨,可以消解一个人内心的阴暗,让他阳光起来。反过来,暴戾的仇恨可以抹杀浓情蜜意,破坏应有的气氛。水可以浇灭火,但过于旺盛的火,水却对它无能为力。

        世间万物都是一物降一物,任何东西逃不出这个宿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