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来的是乌鸦》:有暖阳的美好,有战争的残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1
1985年9月19日,伊塔洛·卡尔维诺在海滨别墅猝然离世。去世前的那个夏天,卡尔维诺到哈佛大学讲课,期间,作家病倒。 入院治疗时,他的主刀医生感叹,从未见过一个大脑像卡尔维诺的构造得那么复杂又精致。

被主刀医生认定为前所未有的大脑,为人类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呢?译林出版社出版了伊塔洛·卡尔维诺所有著作的简体中文字版,这些作品的名字排列在“卡尔维诺经典”丛书的封底环衬上,几乎从顶端排列到了尾部,其中,《最后来的是乌鸦》排在第二位。也就是说,这是卡尔维诺问世的第二部作品。

文学界将《看不见的城市》、《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分成两半的子爵》等看作是卡尔维诺的代表作,这本无可厚非。可因此认定《最后来的是乌鸦》就一定不如《分成两半的子爵》或《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那是唐突的推断。

初版于1949年的《最后来的是乌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流转,到译林出版社2021年11月的这一版,中间有没有增删?那是版本学研究的课题。且看 最新简体中文字版的《最后来的是乌鸦》,总共收录了卡尔维诺创作的30篇短篇小说。抽读、跳读、从后往前读等等,都是可取的阅读短篇小说集的好方法,可就《最后来的是乌鸦》而言,我想卡尔维诺一定更愿意读者们从头开始一篇篇地往下读。

这是我按部就班地从头至尾读完《最后来的是乌鸦》的体会。

第一篇《一个下午,亚当》,说的是一个名叫亚当的新来的园丁,因为长头发上夹着一个布制的小十字扣,引起了在厨房帮忙的玛利亚-安农奇亚塔,两个天真无邪的少男少女以花园里的小动物为媒介可笑更是可爱地交往了起来。读着卡尔维诺宠溺地铺陈着亚当将灰绿色的癞蛤蟆、各种颜色的甲虫、绿蜥蜴、青蛙、黄色的玻璃蛇、蚯蚓、蚂蚁当做最漂亮的礼物一一献给玛利亚-安农奇亚塔的那个下午,我仿佛被一支神笔诱引进了一座童话花园,一举手一投足遇见的都是美好!以致读完第三篇《被施了魔法的花园》,我情不自禁地在页边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卡尔维诺把暖阳写进了我的心里。

《被施了魔法的花园》讲了一个在宁静的午后少年的活力劈啪作响的好故事。 一字一句读着男孩乔万尼诺拉着总是二话不说跟他走的小女孩塞雷内拉匍匐进一个美丽的花园玩推车、游泳、打乒乓、吃蛋糕喝茶的整个过程, 所谓岁月静好,不过如此吧。

一个个暖意融融的故事,让我下意识地认定,整本《最后来的是乌鸦》都是卡尔维诺记忆中安谧的意大利乡村故事,不想,《血液里的同一种东西》的第一句话,就读得我一个趔趄。

“武装党卫队把这两个小伙子的母亲抓起来的那天晚上,他们爬到山上的共产党人家里去吃晚饭”, 《血液里的同一种东西》只用了一句话,卡尔维诺就将他的短篇小说集《最后来的是乌鸦》,从蓝天白云下歌声悠悠的意大利乡村生活,转场到了“二战”阴霾下意大利民众经受过的苦难。

疏散到贝韦拉河谷的人们什么吃的都没有了,必须进城去搞。而进城只有一条路,但那条路日日夜夜被炮轰个不停。谁愿意穿过那条路给在贝韦拉河谷避难的人们搞一些吃的回来?背驼得很厉害的老汉俾斯马,骑着他那头瘦得像是骨头就要捅破皮肤的老骡子,出发了。饥饿到绝望的贝韦拉河谷的人们没指望老俾斯马能给大家带回面包,但俾斯马做到了。接连几天,俾斯马都安然无恙地给大家带回吃的,贝韦拉河谷的人们纷纷猜测,俾斯马是怎么做到的?德国人退到贝韦拉河谷后,在贝韦拉河谷避难的意大利人只好离开村子躲到洞里,村子成了黑衫军的天下。见躲在洞里的人们一个个都饥肠辘辘的,俾斯马再度骑着他瘦骡出发给大家搞吃的。这一回,俾斯马什么也没有搞到,命还丢在了黑衫军的枪下。晚上,村里人过来把俾斯马埋了,“骡子呢,给他们弄熟了吃了,它的肉很硬,但他们饿坏了。”

相比小说集中描述意大利乡村安详的生活场景的诸多篇什,再现战争阴云下民众困顿的生活场景,卡尔维诺写来特别节制。像《贝韦拉河谷的饥荒》,卡尔维诺就让其结束在了 “骡子呢,给他们弄熟了吃了,它的肉很硬,但他们饿坏了”。 在贝韦拉河谷避难的人们当然记得那头骡子曾经驮着俾斯马给他们弄过吃的,可谁让他们饿坏了呢?战争把民众逼到了什么样的绝境,卡尔维诺貌似平静的一句结尾,就让读书的人五内俱焚。

被战争裹挟的意大利人民已然十分凄苦,但是,凄惨并未止步,密布在了《最后来的是乌鸦》最后几篇表现战后意大利民众艰难生活的小说里。 战后意大利人的日子过得有多凄惶?仅一篇《美元和老妓女》,卡尔维诺就写得叫人不忍卒读。

1949年,伊塔洛·卡尔维诺26岁。卡尔维诺26岁时完成的《最后来的是乌鸦》就一定不如他56岁时创作的名闻遐迩的《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吗?相比后者,《最后来的是乌鸦》采用的写作手法是要本分得多,就这么将三十篇写得传统有加的短篇小说排列成一本书。可假如我们相信那位给卡尔维诺看过病的主刀医生的结论,亦即相信卡尔维诺的大脑构造不同凡响,那就老老实实地按照作家的排序读完这本短篇小说集。读完,我们会发现,伊塔洛·卡尔维诺给予读者的,是用短篇小说连缀起来的对比度强烈的一段意大利史。《一个下午,亚当》有多美好,《贝韦拉河谷的饥荒》和《美元和老妓女》就有多悲惨。是谁让意大利的乡村生活从美好坠落到了悲惨?该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我的结论,卡尔维诺不这么简单粗暴,他相信他的《最后来的是乌鸦》能将战争的罪恶写到了读者的心里,留在了读者的记忆深处。他说到做到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