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负了全世界,我也依然爱你——《大鱼海棠》影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2
《大鱼海棠》上映后,热评如潮。然而,或许是对这部影片的期望值过高,阵阵好评中不乏喷子们的吐槽。看完影片后,我站在一个理性客观的角度上看了多篇影评,一时手痒痒也写了一篇。

首先想批评一下CCTV6电影全解谜(忘了官博叫什么名字,因为影评写的太差,博文被博主删除了哈哈)的官博对《大鱼海棠》的评价,一点也没有一个官微资深影评的气势,分析的太肤浅,完全没有深入电影的精髓,差评!当然,兴许是差评太多,官博干脆删了微博再没对这部电影做出评价。

另外看了一个叫鴒鷲的博主写的影评,我和这位博主有很深的共鸣,这里点个赞。鴒鷲的分析透彻而有条理,褒贬兼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以下仅为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首先,这部影片不可否认的,文艺气息太重,以至于脱离了公众认知的主意识流,如果没有了老年椿的旁白介绍和点缀,很难看懂。也就是说,导演在拍这部影片时,本身就把它的立意架的很高了,因此,在很多人看来,影片中刻意虚化的某些部分,似乎难以理解,某些要用艺术的眼光去审视和评判的镜头,在常人眼里便是庸俗。

写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会认为我是在夸大其词,将《大鱼海棠》捧上天了。其实不然,影片固然存在缺陷,但这些缺陷是有目共睹的,我也就没必要再多此一举地拿出来吐槽一番,我想说的,是很多人看不见的、体会不到的内在。

下面我来一条一条分析,由浅入深。

第一,取材。不难发现,《大鱼海棠》是一部富有浓浓中国文学和文化气息的影片。其中的人物名字来源于《庄子》《山海经》《列仙传》等。开篇,便是庄子《逍遥游》中的几句话: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既然取材都这样高深,观众们理应想到其立意也是十分深远,本就不应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片中主场景的架构取自客家土楼。土楼的设定也是为剧情发展做一定铺垫的。掌管着人间运行规律的“神仙们”,都住在一起,这是一种团队精神与聚居传统的体现。

刚刚说到名字取自《逍遥游》,那么第二点,顺理成章地就来说说立意好了。全文的奠基落脚在道家的理论上,及天行有道,若是逆道而为之,世间就会由“有”归为“无”。椿逆天道而行,于是海水倒灌,要让世间化为虚无。而我在我看来,影片除了对“有无”的阐述之外,还有生死一事和天地也万分重要。关于人性的部分,我想一会儿单独拿出来讲。在《庄子》中,生与死是贯通联会的。死是另一种生,生仅仅是死前灵魂和肉体的结合体现而已。《庄子》中有“庄周梦蝶”的典故,表达的就是一种化境与现境的并行之理,也有点类似于现代的平行世界观。而关乎天地,在椿和湫所在世界里,他们的天即时人间的海,一种天地想通的理论,也是中国古代绵延几个世纪的天地观。在许多神话故事中(特别是佛家道家典故中),得道之人坐在某个山东里或某个山尖尖上,便可羽化飞仙。

第三点,关于情感。情感问题其实是故事发展的矛盾的主要来源。我看到网上一片“智障女主”“心疼我湫”的刷屏,不禁有些哭笑不得。这样说的人或许没有体会过“你爱的人不爱你”,或是“爱你的人你不爱”这样的逆境,感情太过顺风顺水了罢,爱恨本无关对错,无非就是爱与不爱。你爱的人不爱你,这是世间的悲哀,而他人的感情我们无法决定,我们能做的只有争取,用自己的关怀、关注去守护。爱一个人是自己事,这是存在于人本性中的一种执念,而这种执念恰恰是《大鱼海棠》剧情发展的催化剂。一切,源于椿对鲲的执念,源于她的报恩,归结于湫对椿的执念。另外让我特别感动的是,椿的爷爷的豁达胸襟,和爷爷奶奶那种互相依偎爱慕的感情。

此外,关于这部影片,我仍有几处看的不是很懂。其一是,鼠婆对于人间的留恋让我无法理解,为何她反复强调:“人间是个好地方?”她是单纯地贪恋人间的景色,还是别有原因呢?其二,是人间海水倒灌时,灵婆对着茫茫水色说的一句话:“这下边有些脏东西,是该好好洗洗了。”这句话语出何意,一直不是很理解。其三,是秋醉酒时对着天地怒吼的一句:“你受到的是来自天神的爱啊!”而开篇时,老年椿又说过,他们并不是神仙,他们掌管人间的运行规律,不过是天外有天罢了。那么湫——从小由法力高强的湫奶奶养大、无父无母的他,是否是个“特殊”的天神呢?

总而言之,《大鱼海棠》给我的感觉就大体如上所述。很多感觉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比如我在观影时,两次都在同样的地方落泪,那种感觉是直击内心的,无法言喻的。作为一部文艺片,它固然有不完美的地方,但人生本就是不完美的,感情更是如此,没必要为了得到与失去纠缠太多、纠结太久。

后记:写完影评再去翻“呼吸不能说”(导演张春)的微博,才发现自己理解的还是太肤浅了。影片中片头的小鱼和最后鲲重化人形后吐出的小鱼是同一条小鱼,这个细节大家有没有发现呢?

导演组在这部影片中埋下了很多伏笔,预示着还有第二部即将与大家见面。希望这部文学艺术极高的影片能在后续中继续为大家带来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