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的教育事业发展目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九五”期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认真贯彻和全面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和发展目标,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为重点,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适度发展高等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效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具体目标是:
(一)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小学在校生达1.35亿人,比1995年增加300万人,年递增率0.45%。初中在校生达到5500万人,比1995年增加770万人,年递增率3.1%,初中入学率达到85%左右。按省级政府制定的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在占85%的人口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其余10%的人口地区普及5-6年小学教育,5%的人口地区普及3-4年初级小学教育。小学和初中学生辍率分别降低到1%和3%以下,进一步缩小女童和男童、农村和城市、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其它地区学龄儿童入学率的差距。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3-5周岁儿童毛入园(包括学前班)率达到45%以上,大中城市基本解决适龄幼儿园问题,农村学前一年级幼儿入园(班)率达到60%以上。
“九五”期间,重点扫除建国后出生的年龄在15周岁以上的青壮年文盲。每年扫除文盲400万人以上,脱盲巩固率达到9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降低到5%以下。
(二)积极发展职业教育,适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规模
全国高中阶段各类在校生达到2125万人,年递增率为5.2%。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努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适度发展,达到850万人左右,比1995年增加13.8万人,年递增率3.6%。职业教育以初中后为重点,实行小学后、初中后和高中后三级分流。高中阶段各类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1275万人左右,比1995年增加335.7万人,年递增率6.3%。全国各类高中阶段职业学校在校生占整个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重提高到60%左右。
(三)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优化结构,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高等教育在校和达到650万人左右,增加约100万人。每10万人口大学生数提高到约500人,18-21周岁学龄人口入学率提高到8%左右。其中,本专科在校生达到630万人,年递增率2.8%,研空生达到20万人,年递增率6.6%;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生达到350万人,年递增率3.8%;成人高等专科在校生达到280万人,年递增率1.7%。
在层次结构上,重点发展高等专科层次教育,特别是面向广大农村、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城镇第三产业的高等专科教育和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各类专科教育在校生的总量达到450万人左右。在学科结构上,重点应用学科、有针对性的发展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优先保证国家重点产业、教育和国防军工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认真组织实施“211”工程,重点建设约100所高等学校和一批点学科。
根据高等学校特点,积极开展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推动校际合作,组织科研攻关,努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解决一批重大问题。进一步加强科技开发,有选择的兴办高技产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多种形式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积极组织研究生和高年级大学生参加科研工作,加快科技成果向教学过程转移,以多种方式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
(四)大力加强职业培训
在办好各级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各级各类非学历教育。加强县乡两级文化和职业培训中心建设,中等职业学校要面向社会需要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成人教育要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九五”期间,通过职业培训机构和各级职业学校、成人学校、以及广播、卫星电社和函授教育,使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有较大发展。到本世纪末,农村和城市未继续升学的初中毕业生接受各种培训人数的比重分别达到50%和70%以上。
2010年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是: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有更大发展,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重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有较大改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具体发展目标是:青壮年文盲率降低到1%左右,成人识字率提高到90%以上,通过学文化和学技术相结合巩固扫盲成果。小学在校生保持在1.3亿人左右,初中达到6300万人,初中入学率达到95%左右,在占人口约95%的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3-5周岁幼儿毛入园(班)率达到55%。高中阶段各类学校在校生增加到3500万人左右,入学率达到50%以上。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140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2100万人。高等学校在校生增加到950万人左右,每10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达到700人,毛入学率达到11%左右。研究生培养规模达到30-35万人,每年授予硕士、博士学位人数达到10万人以上。进一发展各种类型的职前、职后培训和继续教育,基本形成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不同层次教育相衔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教育制度和体现终身教育特点的现代社会教育体系。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