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败投降后,几百万归国日本士兵如何生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5
这些日军,为国出征的时候举国欢送,被视为英雄,回来的时候,被民众视为累赘和耻辱,被老百姓嫌弃。
说他们是累赘,因为战后的日本,大中城市基本成了废墟,物资严重不足,大家都吃不饱肚子,现在又回来几百万青壮男子,除了打仗啥也不会。

说他们是耻辱,战争后期,日本不断败退,民众对战争的真相逐渐了解,尤其是战后思想解放了,这些日本兵在海外干的坏事也逐渐被更多的日本人所了解,这让死要面子的日本人感觉非常耻辱。

日本战败之后,从中国、朝鲜、东南亚、太平洋等地约有数百万日军陆续从海外回国,这其中,中国区域含台湾朝鲜日军约198万,东南亚区域72万,太平洋诸岛还残留11万人,此外,还有数十万的海军。
这几百万个累赘,就在苦闷中一个个被送回了国。
有一些反应日本士兵战后生活的照片,他们的遭遇,各不相同。

曾经的皇军向美军投来了羡慕的一瞥,在战后的日本,胜利者主宰一切。

大量的退伍士兵找不到工作,还被人看不起,在战后初期的乱世中,会打仗的他们迅速下沉到了黑 社会 ,打架斗殴。

面对焦土般的故乡,这个士兵很茫然,战争中,日本的大中城市基本上都被炸光了。

这个赤膊的老鬼子准备重建家园,毕竟回家了,希望总是还要有的。

这个退伍的老鬼子看起来小日子过得还是比较舒心的,闲暇之余还能看看报纸。

许多归国士兵在原来长官的带领下,参与清理城市战争废墟、城市建设等工作。

老鬼子经常跑去美军的垃圾场找吃的。如果能去美军军营里擦皮鞋,就是莫大的荣耀了。

老鬼子在沿街要饭,可能比较羞耻,还戴了眼镜。

战后日本实行配给制,海外回来的士兵也得和民众一样排队领取

这个应该是大阪师团的鬼子,比较擅长做生意,他们从一回国,就迅速在美军军营前做起了小生意。

老鬼子给美军干活,战后能有工作,已经是莫大的幸运了。

这个旧军人成了流动摊贩。

反观这些士兵的长官们,战争期间怂恿士兵们为天皇去送死,到了关键时候,连自杀的勇气都没有,比如东条英机。
战胜国的士兵们打败了法西斯,成为民族国家英雄,这些法西斯的士兵们,战争期间给别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战争结束后能侥幸活着回国,逃脱惩罚已经算是很不错了,比起那几十万被掠往西伯利亚做苦工的关东军士兵,那些日军真是烧高香了。

自明治维新以来,靠着一次次豪赌,日本走上了强国之路,也走上了迷之自信的不归路,不顾自己的实力梦想瓜分世界,一朝梦醒,再回头,发现已被铁链锁了70多年。

战败国的待遇是怎样的?战败的国家不仅要输掉国家的尊严,更要在各个领域受到敌对国的侵占,日本在二战成为了战败国,国家的经济一度崩溃,甚至他们的国家都沦落到美国人的领导下。

正在前线战斗的日本兵自然也不好过,他们许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国家已经宣布战败了,那些回到自己国家的日本兵过的也不好,他们抱着战友的骨灰盒,扛着自己的枪,乘着国家派来接他们的轮船,一路回到了祖国?

在这里,他们受到的可不是国民的优良待遇,反而许多人十分厌恶这群日本兵,因为他们是失败的,是没有尊严的。

为了战争的胜利,日本派出的士兵数目简直不要太多,本来他们的人口数目就比较少,这一次派兵直接将国内几乎所有能上阵的适龄男子都派了出去,许多日本兵还是小孩子,也有一些已经是六七十的老人。

战败以后回国的日军,不用想也知道到底有多少人,由于战争时期日本没好好的发展经济,他们也没法工作,毕竟被几个超级大国夹在中间,根本就没有机会发展经济。

太平洋战争的失败,更是让日本本土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日本的权贵都面临困境,又靠什么养活这群战败的日本兵。

也许是武士精神作祟,战败归来的日军遭受到了众多平民的敌视,本来日本已经很穷了,还没有人愿意接纳这些日本兵,他们的处境也每况愈下,许多日本兵都沦落到了乞讨街头的地步。

美国人曾经一度给过日本兵帮助,靠着这种补助他们牢牢的把控住了日军,后来他们也没有再给这些日本兵补助,这时候的日军完全没有了养活自己的资本。在侵略的时候,这些日本兵估计也想不到他们最后能沦落到这种地步。

后来统治者为了避免这种乱局,给了这些战败士兵一些工作的机会,即使如此,他们也只能管的住自己的温饱。

随着美国的帮助力度加大,再加上美国人爆发了朝鲜战争,美国人的补给全部都是从日本下的订单,这种做法让日本的经济迅速复苏,许多日本人再次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比起来过去的艰苦生活,他们后来简直到了天堂。

之前日本战败的士兵为什么会沦落到那样的地步,说到底还是因为他们国家太穷了,没有钱自然什么都不要期待。但是朝鲜战争开始以后就不同了,日本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这些战败士兵的待遇自然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当初的他们只能沿街乞讨。

为了对抗我国的新势力,美国人决定扶持日本,让他们成为牵制中国的地方势力,为了让这个屠刀变得更加锋利,美国人开始培养日本,有意的让他们的经济发展越发迅速,甚至是后来又让日本独立处理内务。

过去的军中大佬再次上任,他们给退役老兵的待遇相当好,因为日本的经济发展的也很不错了,所以这些老兵竟然可以每年领到200万日元的补助,这已经超越了许多普通工人。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时候,居然还有几百万日本军队,而且绝大部分还手里有枪有炮。当年日本高层就怕强硬派先斩后奏再来个“神风特攻”,或者被教育要跟美国人同归于尽的日本民众真的抱着炸药包往美军军车轱辘底下钻。万一发生这样的情况,结果肯定是美国继续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事实上,日本高层想多了,那些“强硬派”连煮熟的鸭子都不如——人家是肉烂嘴不烂。美国大兵一来,“强硬派”马上变成了怂包软蛋,摇着尾巴讨好美国大兵,那叫一个争先恐后。什么鹰派燕派,都变成了拔了毛的小鸡崽,要多乖巧有多乖巧。

一看自己奉若神明的高级将领们变成了宠物狗,日军整个崩溃了:“原来我们被你们当傻子耍了!要比起脸皮厚、不要脸,我们也不差啥!”

于是有飞机的“神风特攻队”开着飞机去偷粮食,然后空运倒卖,就连那些穿着护士服的日本女医生护士,也直接偷走全部药品和医疗器械逃掉了,留下满医院的伤兵在那里鬼哭狼嚎。

绝大多数老百姓饿得肚皮贴到脊梁的时候,日本黑市最红火,各种军需物资、粮食、药品却畅销无阻,而这些紧俏物资的背后,都有日军高级将领甚至黑龙会等组织的影子,要知道,就在几天前,他们还在各种公开场合鼓励军民自杀殉国呢。日本战后道德的沦丧,连美国大兵也惊掉一地眼球:“仅仅数月前还乐于为国捐躯的人,打算樱花般纯洁、优美地凋谢的人,现在正无情地欺诈自己的同胞!”

很快日本老百姓就发现,无论是粮食,还是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老百姓得不到的,黑市商人通过托关系,总能从政府手里得到。

日本 社会 民怨沸腾,首相东久迩开始“打老虎”,但他悲哀地发现,那些黑市背后的靠山,是他这个出身皇族的首相也惹不起的,于是他也不当首相了,拿着自己家里下属送来的古董,也做起了黑市买卖。

当然,也有比较有“骨气”的,比如一个叫山口忠良的检察官就坚决不去黑市购买粮食,结果他真饿死了……

当年前苏联扣留了数十万日军战俘去挖煤,日本一点反应都没有,这倒不是日本良心发现要赎罪,而是前苏联要真把战俘送回去,日本也养活不起。

战败撤回日本的军队和家属,有七百多万,迎接他们的,不是鲜花和拥抱,而是市民扔过来的砖头瓦块。日本老百姓见到美军就恭顺地低下头,回过头来看见穿军装的日军,马上就横眉立目大声咒骂,连皇宫卫士也都不敢穿军装,而是换上了黑制服,一度被日本民众误认为是登陆的中国军队,结果一开口就漏了馅,老百姓又是一通扔石头。日本实在饿得受不了了,接班的背锅侠首相吉田茂只好去央求麦克阿瑟:“给点粮食吧,要不然日本就破产了。”按照现在的标准,吉田茂只要求470吨食品的要求实在是不高。

但是麦克阿瑟琢磨了半天,觉得给日本这个敌国粮食,美国老百姓要骂娘的。于是国内打了个报告:要不就给他们点粮食,要不就多给我些子弹,我把他们全干掉!麦克阿瑟那句“给我粮食,或者给我子弹”,还成了名言。

结果美国给了日本70万吨粮食,居然就缓解了粮食危机(估计高官吃饱了),气得麦克阿瑟去骂吉田茂:你小子敢狮子大开口报花账忽悠我!

吉田茂赔笑:我们就是不识数呀,要是真会算数,哪敢跟你们打仗……

日本战败后确实惨,明治维新以来,所得海外利益全部丢光,本土被美军占领托管。有很多人都在说回国日军不受欢迎,我特别奇怪这一点,这是怎么传出来的?特么的当时的日本,除了这些人,那还有壮劳力可用?这些人不受欢迎的话,谁来养家糊口?

都靠日本女人去当“潘潘”,也得美军有那么大消费市场啊!实际上当时是美国的麦克阿瑟在致力于挽救日本,以急需重建日本秩序为名,拼命向国内讨要物资,支援日本,以彰显他仁慈的父之名,每天都陶醉于天皇两口子的各种吹捧之下,他借助国内的关系,讨要物资的行动,甚至干扰到当时重建欧洲的马歇尔计划,让马歇尔抱怨,到底还要不要先欧后亚了?!当然,当时到日本的物资,在美国人看来,少的可怜,跟后来朝鲜打起来后比,也真少的可怜,但是日本政府就是借助这些物资度过难关的。

第一是恢复近海捕捞采集,以前不吃的海菜也都拿来下到锅里,这是日本唯一可以大规模立即恢复的应急救命的食品。在战后被毁的城市大规模整理,重建基础工程,以工代赈,干活的人每天一个杂米饭团,一个“混合粮”饭团,这就是参加工作的人自己活命和养家的口粮,听上去确实到底线了,尤其美国人听上去,真产生最初的杀人不过头点地的白左情怀,这就是麦克阿瑟在国内讨要到物资,甚至还离奇的收集到捐助的理由,只是美国人没搞清楚,特么的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人多少年就这么过来的,这也就输光了抢来的东西,重过回老日子罢了。
这其中,活着回去的那些青壮败兵,就是绝对主力,别说政府重建工作急需,民间开个相亲会,伤残的男人都抢着要,那来的不受欢迎?每天能挣两个饭团的,得算白领了好吧?!五,六年后,朝鲜开打,重建好的日本赶上了第一批订单,从此开始经济奇迹。

日本宣布投降后,大部分在海外作战的日本军人,放下武器后陆续回国,当然,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除外,作为日本与苏联高层之间的协议,这些官兵都被作为赔偿的一部分,交给苏联作为劳动力使用,“请尽情地使用”,除了关东军外,还包括部分伪满洲国官员、军属(日语里的军属指的是被军队雇佣的平民)等,这些人在1950年前,只要没死在苏联(死亡率很高,但比德国战俘低,苏联人对德国战俘完全是报仇),基本都回到了日本。

根据本人看的日军战后回忆录,日军在回国后,会免费发放一种票据,可以搭乘火车回到家乡,但除了这个就没别的了,更别说发放各类补助。如果参军前的公司还存在,可以申请回到原公司工作,但战后日本经济凋敝,加之战争的破坏,有些退役官兵还是无法回到原来的公司工作。

不过,日本经济有一个特点,就是存在大量的小微企业,小微企业的生存期补偿,员工们的工作期也有限,跳槽是很正常的事,战后大量日军就被这些小微企业吸收,当然,也可以自己单独工作,或者筹措资金开一家小店,诸如炸天妇罗的店面。退役军人们,这里说的是那些没关系没背景的,似乎经历了战争的生死和困苦后已经不再惧怕别的,埋头苦干,生活上最起码能吃饱,不少战俘还抱团组织小型株式会社。

根据回忆录看,战后日本一般百姓的生活相对可以,当然,没法跟今天的富足相比,但比起当时的苏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很多日本士兵都来自农村家庭,当年的日本农村生活极为困苦,可能类似于中国80年代,很少吃鱼吃肉,苏联在战后初期,尤其是远东的极度贫困,震惊了这些出身农村的日本战俘。

那些年的日本人,包括战俘,似乎都在拼命工作,重建日本,朝鲜战争的美国订货起了部分作用,但主要关键还是战后日本政府发展市场经济的正确政策,以及日本人的埋头苦干,大约在60年代,日本生产的 汽车 和家电就已经具备强大竞争力,那个时候的日本百姓生活也大幅提升, 体育 用品店这类消费型行业开始发展,不少曾经的日本兵也在这一时期跨入中产阶层。

战时的士兵人数肯定会比和平时期的多得多,战后日本的士兵除了保留一部分作为基本的安保力量外,其余基本都遣散安置了,加上战后的日本,因为战争征调了大量的青壮年,导致 社会 普遍缺乏劳动力,各行各业百废待兴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裁撤下来的士兵自然成了很好的补充。

当年就给侵害国家无尽的伤痛,可以说自作孽不可活,1945年8月15日,日即无条件投降,在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东南亚战场的派遣军队多达300余万,这些士兵在投降之后,被陆续押送回国,那他们回国之后,都从事什么工作呢?

在这数百万回国士兵中,只有极少一部分被日本政府安排了工作,从事了维持日本当地治安的工作,在工作时还要被盟军所监督,而且薪水极低,只能勉强糊口,因为战争是极度消耗资源与破坏经济的,当时的日本粮食极度匮乏,失去了工作的士兵,为了生存,只能到美军的垃圾场内寻找食物,或者是给美国大兵擦皮鞋、打扫卫生,也许就能得到一顿剩饭剩菜,不愿意给美军干活的士兵,有的来到街头去变卖自己的军装、军鞋、纪念品等等。

在日本投降后,日本黑帮的发展是十分迅速,大部分是这些退伍军人,因为这部分士兵是从战场上下来的。

战争结束后,绝大部分的归国日本士兵的日子都不好过。为了维持生存,有的选择拿出积攒的一点钱,做点小生意糊口。有的选择与其他士兵抱团,互相帮助,共同开办公司或者工厂。有少数幸运儿,原来所在的公司并没有在战火中消失,还能够回去继续上班。比不过总的来说,他们的日子是不好过的。

图为战败后在国军士兵监督下离开的日本士兵

还有一部分归国士兵成为了政府的安保人员,拿着微薄的薪资干着警察和保安的活。相对来说,他们是比较幸运的,因为这些人至少还被安排了工作,可以糊口。还有一些幸运儿被驻日美军招聘,为美国士兵服务,以换得些微的报酬和可能的打赏。有的人比较惨,只能在美国人的垃圾堆里翻找残羹剩饭聊以充饥。

图为美军士兵监督下的战败日本士兵

拉包尔的日本驻军基本上是最幸运的。由于这一区域有着为数不少的各种工厂,而且在本土补给断绝前实现了完全的自给自足,他们并不仅可以携带不少的食物回国,更能够携带珍贵的种子和农具。这些人在回到日本后,往往能够盘下一块农田,出售农作物获得颇为可观的收入。

图为正在清点的战败日军

总之,在战争结束后,这些往日里骄狂惯了的日本人在回到家乡后,入目之处只有满目的疮痍。侵略的惩罚可能没在他们身上施行,但是已经刻在了他们的家乡,让他们用艰难的生活部分偿还曾经的罪孽。

二战时期,日本作为轴心国主力,在战场上起到很大的作用,不仅会侵略他国,还常常虐杀他国无辜百姓。可以说,日本在战争 历史 上有着与德国不相上下的“功绩”,可谓恶魔。后来到了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世界各国的日本士兵撤出他国。除了犯下重大罪行的军人被处以极刑以外,其它的普通士兵都被放回来国。
据统计,二战结束中,日本留在各大战场上的人数至少都有500万人,中国战场上的日军都有几百万之巨。而当这几百万侵华士兵回到日本国内,他们又会接受怎样的悲惨待遇呢?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吧,而且还是有图有真相,不过他们也实属活该!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尚武国家。在二战爆发之后,日本国内对于挑起人民的战争积极性的工作做的非常好。以至于当时军人在国内会受到很高的待遇。人们会为他们洗衣煮饭,各种推崇,反正就是捧上了天。家人会以他们为荣,政府会给他们各种优厚待遇,就是希望他们能带领日本走上世界巅峰。结果得来的却是日本失败的消息。
因此战争结束后,大部分民众认为是日本军人无能的原因,所以日本才会失败。于是这些士兵回到国内,待遇一下子变得很差,这种落差就好像是从一个皇帝变成了一个阶下囚,谁都看不起他们,包括他们自己。于是为了填补这种落差,大多数军人选择了自杀,还有一些也变得疯疯癫癫,完全没有之前耀武扬威。
在日本投降之后,应美国要求,日本不能组建军队,以至于有几百万士兵突然无处可去。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都只会打仗,其它什么也做不了,军队解散,也就意味着没有工作养活自己了。
而早在战争时期,日本就经历了美国的死亡轰炸,很多建筑都被毁,地区成了一片焦土。这些士兵退出军队之后,即使想回家,也没有家可以回了。他们的亲人大多在战争中死去,大部分人都成了无亲无故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即使有亲人的,也因为常年没有回家,妻子改嫁孩子长大,真正是属于支离破碎了。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不得不大批流落街头,悲惨度日。
除此之外,因为日本国内经济本来就不高,战争后更是几近崩溃。如果不是麦克阿瑟支援的粮食,恐怕日本早就是饿殍满地。而此时大批士兵的涌入同样也意味着国家粮食回迅速短缺,他们根本无法分到足够填饱肚子的吃食,有不少都是饿死的。
当然了,还是会有人想要凭借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因此他们会去做很低等的工作,可那些伤残士兵就很可怜了,没有家人、没有房子、没有粮食,身体还不好,这样要怎样才能活下去。据悉,大部分伤残人员最终都选择了做乞丐,成天沿街乞讨,只希望能活下去。
看到这里,有心善的可能会说一句好可怜,可是要知道当初他们在中国国土上是何等的嚣张。选择都是自己做到,那么无论是什么样的结局都应该自己承受,这样的人并不值得同情。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战败投降。当时,遗留在中国境内的日本战俘和侨民数目十分惊人,总计共有300多万人,其中有一半在东北。

1945年10月25日,中美在上海召开遣送日侨俘会议,从原则上确立了将滞留在中国的所有日侨、日俘有组织地遣返回日本本土,并且制定了遣送日本战俘与侨民的具体办法:按照先关内后关外的次序,分期分批地遣返日本战俘与侨民。其中,中国政府负责通过陆路将这些日侨、日俘向港口集中与输送,而美军则组织船只负责海上输送。

到1946年6月,关内的200余万日本战俘已基本遣返完毕,遣返的重点转向东北日侨和日俘。

截至1944年9月,居住在东北各地的日本移民有1662234人。 1946年5月7日,满载2489名日本侨民的两艘轮船驶离葫芦岛,“葫芦岛大遣返”拉开序幕。

1946年9月4日,第105批日侨回国,这一天共发4船计15908人,是单日遣返人数最多的一天。  

1946年12月25日,当年最后一批3695名日本侨民离开葫芦岛。   

1948年6月4日 9月20日,最后几批日侨共3871人从沈阳空运到锦州,后从葫芦岛乘船回国。

至此,东北日侨全部遣返完毕,总数为1051047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