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齐齐哈尔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申请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3-11
  [摘 要]齐齐哈尔历史上的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元、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齐齐哈尔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和研究价值,本文主要从齐齐哈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角度,探讨齐齐哈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原则及途径。
  [关键词]齐齐哈尔; 非物质文化;大学; 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4 — 0090 — 0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齐齐哈尔城市文化品牌构建的优势资源,能否发挥这个优势资源是在新世纪城市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因此,搞好齐齐哈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建设和利用,全面提升城市文化的品位,理应成为齐齐哈尔城市文化建设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齐齐哈尔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历史积淀深厚
  齐齐哈尔地处祖国北疆。齐齐哈尔历史上的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元、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音乐、舞蹈、民间美术、曲艺、岁时岁令、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人生礼俗等,这些非物质文化资源以其独有的内涵,从不同角度,展示着齐齐哈尔人民的发展历史、文化心理素质、伦理道德和审美意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品格,是齐齐哈尔城市文化中的经典和精髓。
  黑龙江省政府2007年3月27日公布的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3类57项。其中齐齐哈尔市罕伯岱达斡尔族民歌,齐齐哈尔木板书和古驿道站丁习俗名列其中。2009年齐齐哈尔市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入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以朝鲜族碟子舞、满族花棍秧歌舞、达斡尔族萨满舞为代表的传统舞蹈;又有以克东满绣为代表的传统美术;既有以北大仓酒传统酿造技艺、富裕老窖传统酿造技艺、克东腐乳为代表的食品技艺,又有以达斡尔族传统婚俗和传统体育竞技等为代表的民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齐齐哈尔拥有的达斡尔族N+veZ2!q du$njtyKsIcxT8J*i6ojJvkzPoO鲁日格勒舞、达斡尔族“乌钦”、达斡尔族罕U0hUzOO6Fw+SguSXyhDpLdp6v2iA伯岱民歌、富拉尔基罕伯岱村的aUhONsWG+dd# Q-+x^WBS# er9QtRd7!vJ%pnbHtunccmn$达斡尔族传统婚俗和讷河市的鄂温克族瑟宾节等五项非物质文化遗产K+j(FjpAZsG6YM#iqj8-8E$fk-NZ+lP%,被列入第二批、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齐齐哈尔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达5项xwx7O8sms EB@c)&HN4-qiI43jyAaPMPrYhrkL-uJO@cYM4MZNbQFFT。省q !jj KDqhqp-1u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分IvtmlyD2Ji9lO#txRLMB yh5ryhheGWc&9hB(w8EG)n1yoeGyu别达到13项和35项。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代表齐齐哈尔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民族的历史记忆、生命象征、精神追求及民俗风情。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思潮的兴起,这些代表着齐齐哈尔地域特点、文化特色和形态传统的非物质文化资源正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在现实保护的环节中,目前,还面临许多问题,如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不为人所知;有些存在与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保护与传承中也存在许多拯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如何在齐齐哈尔城市文化品牌构建过程中保护好这些非物质文化,合理开发利用这些非物质文化,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大问题。
  二、齐齐哈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齐齐哈尔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齐齐哈尔各民族精神的凝结,是齐齐哈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作为丹顶鹤故乡的齐齐哈尔市依托这种资源来弘扬和彰显并打造自己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并把非物质文化因素融入到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之中,从而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形象、展现城市的亮点和特色。
  结合齐齐哈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现实,我们认为在齐齐哈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要着重发挥大学和政府两个方面的作用。
  (一)发挥大学的文化引领作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研究
  大学在民族和国家总体结构中是一个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是守望民族精神的特殊堡垒,保存和弘扬民族传统是大学的责任。“大学能够通过不断的学术研究去引领民族文化传统,并且利用民族的传统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以契合于新的时代精神。”〔1〕大学作为一个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与文化底蕴的独特组织,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创新文化知识、弘扬文化传统、引领文化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其他社会组织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应注重发挥学校特别是大学的文化引领作用。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大学的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文化活动相结合,让大学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使民族文化免于在全球化的巨流中随波逐流,失去自我认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各级、各地政府的支持推动下,越来越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我国目前已经有几十所大学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一些院校还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系,有十多所院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课程。同时2008年新年伊始,文化部与教育部一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2〕
  齐齐哈尔市的一些大专院校有着良好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的办学传统,具备了良好的科学研究环境,聚集了一大批学有所长的专家、学者。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能够起到文化引领的作用,理应成为齐齐哈尔非物质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柱,承担起齐齐哈尔非物质文化研究、保护与传承的任务。通过科学研究、教书育人、文化宣传、校地合作等方式和途径,服务于地方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