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性的经济学(九)——马太效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6
事例一,以平台为例。所有在的创作者,其排名是按钻和贝总和而定的。尤其是位于总榜前列的,其钻和贝的总和是小白们望尘莫及的。当然,那些大咖和老师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而换来的。

为什么大咖们的阅读量、评论量、点赞量、打赏量,尤其钻和贝的总和会越来越多呢?

事例二,有些行业或产业,品牌知名度越大,其价值就越高,消费者就越多,势必占有的市场份额就越大。如白色家电,整个市场几乎被海尔、海信、格力、美的等大企业占满了。而那些品牌知名度低,价值不高的企业,生存势必越来越艰难。这是又如何解释呢?

马太效应,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故事:

一国王远行,交给三仆人每人一枚银币,并告知:“拿银币去做生意,我回后再见我。”国王回来后,第一仆人说:“您给我的一枚银币,已赚10枚。”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

第二个说:“您给我的一枚银币,已赚5枚。“国王又奖励他5座城邑。

第三个说;“您给我的一枚银币,我一直放入口袋存着,担心丢了,一直没有拿出来。”

于是国王将第三个仆人的银币也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

简单了解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后,回头简要分析上面的例子。

事例一中,大咖们通过奉献和努力,获得了一定的成功,打造了个人品牌,拥有很高的钻和贝的总量,拥有更多的加成卡,也就意味着有了一定的优势和资源。很多创作者也就争先恐后地去阅读、评论、点赞、甚至打赏其作品。

水涨船高,大咖们取胜的机会就更大,获得的钻和贝就更多。这就是马太效应造成的。当然也含有少许的名人效应,以及羊群效应。

同理事例二中,在品牌资本领域内,更是充满了马太效应,现象也普遍, 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一句话,赢家通吃。

至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到处皆是。

福布斯和胡润财富榜上的富豪们,其财富和资产越来越多,而普通百姓的收入和财产,越来越赶不上消费和支出,赶不上通货膨胀。贫富差距愈来愈大。这才是典型的马太效应。

西方的圣经有马太效应的解说,而我中华的国学里也有注释。

马太效应对于个人而言,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

消极的影响,这种效应可能让人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唉声叹气,逃离现实生活,堕落,不进取。

积极的影响,人要争取,去努力,让自己变得强大,眼界越宽,境界越高,格局越大,路就越顺,事业就越红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