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堂情景创设优化的方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01-26
创设情境教学

优化音乐课堂

创设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他的最佳起点出发,积极主动地学习,是优化音乐课堂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课堂上,需要教师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特有的魅力,以种种途径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的情意认知相适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才能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因此,
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在学唱《小雪花》歌曲时,正巧天空正下大雪,雪花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我利用这个机会,提醒学生细心观察雪花的形状、颜色。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记住了歌词,学会了歌曲。与此同时,学生也深刻了解了音乐源于生活,艺术源于生活的道理。

二、创设优美意境,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
境,让每个学生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艺术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如:在上欣赏《梦幻曲》时,我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星空闪烁、万籁寂静夜晚的情境,
然后让他们来听音乐发挥想象。结果听着听着,有的学生想到了月宫嫦娥,有的学生想到了小精灵送祝福,还有的学生却做起了梦。其实你能说他们的感觉是错的吗?小朋友是很感性的,也是富有想象力的,此时表现出来的便是他们自己的情境了。通过老师合理的引导,既可以保护他们的个性,又能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小朋友的注意也会保持积极的状态。
三、创设问题情境,挖掘创造潜能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总觉得没有问题可问,盲目地、被动地接受老师“指挥”。这主要是他们不知道怎样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因此,教师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让他们会问、能问。例如教学《音的高低》时,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一支完整的琵琶曲,然后再播放教师事先在网上剪辑的一段琵琶演奏手势的分解动作,让学生边看演奏者的手的移动边注意听音乐旋律的变化,之后进行分组讨论,把自己的疑问及发现的问题一一列举出来,并以小组为单位展
开竞赛。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空前高涨,“问题”将蜂拥而至: 为什么拨动琴弦会发出声音?
为什么拨动同一根弦的不同部位会有不同的声音?
弦的粗细与声音的高低有什么关系?
弦的松紧与声音有关系吗?
声音的高低与弦的材料有关系吗?
每根弦为何发出的声音不同?
最后同样以竞赛的形式来解答这些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时可以指定某组成员以接力赛的方式回答。答对则答方得分,反之则问方得分。一竞赛形式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有的同学觉得用语言描述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意思,还用乐器演示,以证实自己的结论正是通过类似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对问题的搜寻、发现、探索、解决过程中,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变成了主动的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喜悦感、解决问题的挑战性、问题解决的成就感相互交融,成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

三、创设操作情境,激活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开发音乐课程资源,把现代化教学工具与教
材内容相结合,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再现教材的情境,巧设参与活动的情境,
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学习机会,通过成功的学习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养
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学习中动
手、动脑、动口。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直观性思维、外延性思维
和形象性思维,进一步塑造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歌曲教学《嘀哩嘀哩》时,
可以引导学生把春天画出来,把春天写出来,把春天演出来,把春天说出来,
把春天唱出来,把春天“做”出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协调参与,充分
挖掘与春天相关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操作中参与学习,在参与中锻炼思维
能力。

情境教学不仅让学生愉悦心情,还能创造出许多美好的东西,更重要的是
学生能在音乐的熏陶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我们要利用情境这一有效手段
充分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良好态度,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开发学生的各种音乐潜能,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更有效,更精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