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英国公学与德国实科中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7-11
英国的公学被称为“教育的活化石”,是因为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且又保留了许多传统,直到今天。
  最早的文彻斯特公学是1382年创建的,“九大公学”中最著名的伊顿公学成立于1440年。至今英国仍有一百多所公学存在。公学是贵族化了的文法中学,是专门为名门贵族服务的私立学校。“保持自己的个性”是公学和它的每一个学生笃守的信条。因此,公学从古到今始终保持着一些显示自己“高傲”地位的特征。
  公学选拔学生的标准极为严格,从不允许滥竽充数。尽管社会地位和财富是进入公学的首要条件,但达官显贵家中才智平庸的子女也会被拒之门外。所以,公学的水平不是一般中学所能比的,它的大多数毕业生都能直升“牛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专称)。
  公学很重视绅士品格的培养。为了尽快让学生养成典雅的绅士风度,学校实行寄宿制。尽管学生都来自社会上层家庭,公学为养成他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所提供的住宿和饮食都非常简陋。为了避免家庭对这种训练的干扰,公学长期以来不让家长参观学生的食宿情况。在学校内部则实行学生自治和导师制相结合的管理形式。宗教信仰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义”的,必须首先遵守,社会生活与人际关系的各种礼仪也是不可忽视的。
  公学课程中一直把神学,文法和古典名著学习放在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迫使公学接受了新兴学科。
  公学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千方百计地保持自己的古老风貌。文彻斯特公学一直延用14世纪建起的校舍;伊顿公学校园内的教堂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男孩子们仍然喜欢在早餐时读当天的报纸。至今他们还是把期末考试叫作“审判”,把怪癖的气质视为区别于其他学校学生的重要标志。甚至像高年纪学生训斥和役使小同学的恶习,也被一直保持到本世纪60年代才废止。
  公学所以在英国经久不衰,主要依靠四大支柱:权势,考试,血统,金钱。五百年来,他们凭借这四大支柱来保持第一流的办学条件,第一流的教师阵容,第一流的教学水平,培养出第一流的学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