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的预言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7-19

刘伯温临终前预言,一百多年后果真准确应验。

第2个回答  2019-12-29

刘伯温死后四大预言,甚至太子都不敢读,最后全部得到应验

第3个回答  2019-03-27
有一个预言写在一本古书中,它是一副画,上面画了一座山,有4个鸟,飞过了高山,第5个鸟撞死在山崖,鲜血淋漓,旁边有批注:白色羽毛的鸟儿撞死在山崖。这说的是今天,您能看懂吗?
解预言玄机、破时事黑幕:ee.jron.es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20-03-14

在我国的历史上,有两位谋士的名气贯穿古今。他们就是诸葛亮与刘伯温,才华横溢智谋多多。但是诸葛亮太聪明,好像被妖化了。而刘伯温则很接地气,不仅深谋远虑,还是预言家。

刘伯温能够神机妙算,也为大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一生有七个预言,个个都准。

1.刘伯温预言:明朝的气数差不多到头了。朱元璋问,朱家的天下能不能一直饱下去?刘伯温回答,皇上的万子万孙,不用担心。这就是说话的智慧,最后万历皇帝的孙子自杀,明朝灭亡。

2.刘伯温预言:太监乱政,是明灭亡的内因。朱元璋登基后,将二十多个儿子都封了封地,能够抵御外敌,但是刘伯温觉得会引起战争。没想到确实如此,朱棣取得皇位。后来又设立了东厂和西厂,导致太监干政。

3.刘伯温预言:希望朱元璋处理冤案。当时干旱严重,刘伯温观天象,预测会有祸乱发生。希望朱元璋处理冤案,于是刘伯温替皇帝解决这件事情,瓢泼大雨降下来。

4.刘伯温预言:要令法纪更加严明。于是,朱元璋建立了洪武之治,名流千古。

5.刘伯温预言:在八年之内元朝会灭亡。四十九岁时,朱元璋请到了刘伯温出马,做了第一谋士。朱元璋问元朝什么时候灭亡,刘伯温预言八年之内。的确,八年后,朱元璋建立了大明朝。

6.刘伯温预言:不要多线作战,要集中兵力去解决。当时,朱元璋得到的疆土并不多,四面都是敌人。刘伯温建议朱元璋集中兵力攻打一处,各个击破。但是朱元璋担心会有敌人背后偷袭,刘伯温给了定心丸,说他们都以为自己是老大,不可能联合到一起。果然,朱元璋打别人的时候,其他人都在看热闹,谁知道下一个轮到自己了。

7.刘伯温预言:不能摆脱"小明王"的称呼。所谓耳朵"小明王"就是义军的老大,下面都是各有各的权力。而刘伯温预言到,如果摆脱了"小明王",这个人有可能就会被群起而攻之,太不划算。

刘伯温的预言个个都应验了,不是他真的能掐会算。而是很有智慧,通过精湛的学识去分析问题,眼光看的很长远,自然能够对自己说出的话负责任。

扩展资料:

关于刘伯温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伯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5个回答  2018-07-27

一、一次,朱元璋问刘伯温,当前皇城十分的坚固,防守也是十分的严密,为什么还要加紧驻防,是不是没那个必要?而刘伯温则说:“臣观都城虽巩固,防守严密,似觉无虞,除非燕子飞入京。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江山永乐平,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

“燕子飞入京”则是指燕王朱棣起兵造反,而“一院江山永乐平”则是指燕王朱棣的年号“永乐”。由此可以看出,刘伯温的预言能力真的很是厉害。

二、《金陵塔碑文》中预言紫薇圣人的几段摘录:“盈虚原有数,盛衰也有无。灵山遭浩劫,烈火倒浮涛。劫劫劫,仙凡逃不脱。(这一句是暗指宗教的灾难,即文革时破古庙,砸佛像,斗和尚,尼姑,修道士)东风吹送草木哀。

三、刘伯温掐指轮算,回答说:“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依臣之见这碗中乃烧饼是也。”明太祖为之赞叹曰:“我朝之中,有如此博学异人之国师,真是我大明子民之福份。自此就有了烧饼歌,而烧饼歌里的预言也都一一验证。

刘基生于1311年7月1日,是元末明初的一名军事家、文学家以及政治家。他字伯温,是汉族人,祖籍是浙江省文成县人,因此,又有人称刘伯温为“刘青田”。在明朝建立了之后,朱元璋封刘伯温为诚意伯,被人称为“刘诚意”。死后被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因此又被成为“刘文成”、“文成公”。

刘伯温自幼便十分的聪颖好学,在同龄人当中可谓是出类拔萃。而且刘伯温的父亲亲自教导,让刘伯温得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教育。在刘伯温七岁的时候就可以一目十行,学习能力可见一斑。

在刘伯温十二岁的时候,便已经成为一名秀才,受到了乡亲父老的一致赞誉,被称为“神童”。在刘伯温十四岁的时候,就进入了府学读书。他跟随老师学习春秋经,而春秋经是一部极为晦涩难懂,并且是奥义很深的儒家经典,一般而言是很难读懂的。

但是刘伯温就显示出了自己超乎常人的一面,刘伯温仅仅只是默读了两遍,就已经可以倒背如流,并且还能够根据春秋经的大义来讲解自己的理解,理解到前人没有理解到的层次。刘伯温的老师见到刘伯温如此,十分的惊讶,怀疑刘伯温曾经学习过春秋经,于是又让刘伯温尝试其他的文章,刘伯温同样是过目不忘,并且都有所领会,老师对其赞不绝口。

在治国军事打仗上刘伯温的聪明才智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从而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成为了开国功臣,并且为百姓造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