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一流新智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12-05
在“智库竞争力与评估圆桌会议”期间,第十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主任王荣华教授,上海社科院党委副书记洪民荣研究员,上海社科院科研处处长权衡研究员,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李安方研究员,围绕探索与评估一流新智库的转型发展这一主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要“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
记者:在西方,智库常常被称为“影子内阁”或“政府外脑”。有人甚至还把它列为立法、行政、司法及媒体之外的“第五权力”。请问,智库为何如此受重视?
王荣华:当今世界,智库作为一种相对稳定且形式独立的公共研究机构,日益广泛深入地参与重大公共政策的研究、咨询和决策。特别是在美国,从制定军事战略到国际关系研究与外交决策,再到综合性战略研究,智库的身影无处不在。
近年来,我国的智库建设和智库研究取得较大进展,逐渐从“后卫”变成“前锋”、“边缘”走向“前沿”、“单向”转为“互动”。上海社会科学院作为全国最大的地方社科院,率先探索和实践转型发展策略,提出了构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的基本定位和战略目标。
随着科学化、民主化决策的深化以及应对国际战略竞争的需要,打造一批“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智库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敢言真言善言”创造好产品
记者:建设一流的社会主义新智库,光有勇气显然不够,还要有足够的“智慧”。请问,中国智库的发展之路何在?
王荣华:智库以影响政府决策为首要目标,归根结底是为国家形象和根本利益服务。客观来说,目前我国智库的整体能力不强,在贡献新思想、提供有创造性的政策建议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当务之急,一要推动智库“自觉”,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敢言、真言、善言,勿失语、乱语、妄语。二要有“客户”意识,多做调研,科学判断,为政府和社会公众等解决实际问题。三要处理好批判性与合作性的关系,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该缺乏前瞻性、预见性。
与此同时,要创造好的智库产品,关键还在于是否有新思想、是否具可行性、能否推销出去。这就意味着,智库产品要讲深度,也要讲速度;要搞大部头的著作,也要弄短小精悍的政策性报告;要注重产品质量,也要重视成果的推广。
加强专业化建设提高竞争力
记者:在一些人看来,中国智库缺乏独立性,是官方政策解释的工具。有人甚至据此表示,2000个中国智库也抵不上一个兰德公司。请问,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王荣华:科学性、思想性、独立性,是现代智库的显著特征。当前,我国的智库大多由政府出资或者与政府有密切从属关系,运作机制具有很强的“官本位”色彩,不同程度存在公共性异化或民间性缺乏的问题。在政府决策中,政策咨询服务也往往向官方智库倾斜,甚至为其所垄断,民间智库很难进入这一领域。此外,一些智库或囿于权力的束缚,或惑于经济的诱扰,难以独立思考和发表观点。
洪民荣:要让我国的智库进一步得到认可,重点是理顺智库与政府的关系,加强智库专业化建设,努力构建市场化运作体制,大力推进民间智库建设。在此进程中,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要切实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三要努力为公共利益服务,四要重视智库的品牌建设,五要树立全球意识。
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评估体系
记者:随着所谓“中国十大智库”集体浮出水面,人们对智库评估的标准愈发感到好奇。据我所知,除上海社科院外,国内不少科研机构也相继提出了智库建设的目标。在此情形下,是否需要构建有说服力的智库评估指标体系?
权衡:在智库竞争力的评价问题上,国内目前的情况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缺乏一个统一、有公信力的指标体系。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以“智库竞争力研究”为主攻研究课题之一,尝试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智库评估指标体系。
具体来看,这一评估体系涵盖一系列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大致分为智库资源、科研资源、社会服务资源以及政府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等要素。
李安方:在具备基本的核心业务能力之外,智库竞争力还要求不断匹配环境变化的要求,适应、整合、重构多种技能和资源。例如,在世博期间,评估指标可有所侧重对“世博效应”的研究;而在“十二五”筹备阶段,对个案或规划予以准确分析和建议,也应适当予以加分。归根结底,智库竞争力主要看的是创新能力、成果转化力和品牌影响力。
智库研究的“入门教材”
——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丛书”简介
智库研究起源于西方,相对来说,中国起步较晚。但是随着政府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智库建设和智库研究方兴未艾。世界智库的现状如何?在公共政策研究上智库到底能发挥什么作用?中国智库如何提升竞争力?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历时近一年编写的智库研究丛书,为人们解答上述问题提供了一把钥匙。

这套丛书包括 《国际著名智库研究》《西方学者论智库》《中国智库竞争力建设方略》《智库能发挥作用吗?》《智库、公共政策和专家治策的政治学》共五本,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国际著名智库研究》对全球三十多家知名智库进行案例分析,为国内智库研究提供参考。《西方学者论智库》以国外第一手学术文献为基础,介绍和分析了国外学者有关智库研究的思想、观点和分析方法。《中国智库竞争力建设方略》以借鉴国际智库发展经验、提升中国智库建设水平为基本方向,尝试探索一个评估中国智库综合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框架。《智库能发挥作用吗?》《智库、公共政策和专家治策的政治学》是两本译著,前者对比分析了美国和加拿大智库的发展历程,探讨评估智库以不同方式在不同阶段对政策制定和形成政策制定环境的影响力和作用,后者则更多探讨的是政府、智库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共决策的作用。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