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尚书房里的女官叫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6-25
最早有关女官的记载始于《周礼》。
》,《周礼·天官》

中,除天子后体同天子,夫人于后犹三公之于王,坐而论妇礼,不能作官看待外,其他九嫔以下既是王的嫔妾,也是执掌各方面的女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女御四德,并在各种礼仪中赞助天子后,世妇掌祭礼、宾客、丧纪之事,帅女官涤溉,女御掌御叙王之燕寝,以岁时献女功,同时又是各种仪式中世妇的助手。此外还有女祝拿后宫祭祀、祷祠以及有关鬼神之事。女史掌王后之礼职,是王后内治的辅助和秘书。另外,在宫内的服务机构中,在宦官的领导下,还有女酒、女浆、女醢、女篣、女醯、女盐、女幂等,这些都是从事具体工作的宫中最低级的宫职人员了。

秦汉自夫人以下设有设嫔、世妇、女御等名目,也末言及女官。但《隋书》叙述女官设置时,说是“采汉、晋旧仪”,可见汉、晋后官是有女官制度的,但因史官言之不详,只能存而不论。

见于记藏,将宫中女官(又称宫官、女职)与嫔御(即内宫)加以区别,另立系统的是北魏孝文帝之时。女官主管宫中具体事务,其职秩与外官相对。最高领导人内司,官比尚书令。其次是作司、大监、女侍中,官比二品。其三是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女书史、书女、小书女等,官比三品。其四是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官比四品。最下一等是青衣、女酒、女饷、女食、奚官女奴,官比五品。

隋文帝时,置六尚、六司、六典,递相统摄,以掌后宫掖廷事务。隋炀帝加以改制,使与外廷尚书省相类似,设六尚局管二十四司司。六尚局分别为尚官局(管官内传达、人事、会计、处罚、门卫等)、尚衣局(管文教、音乐、礼宾、礼赞等)、尚服局(管符玺、衣饰、兵器)、尚食局(管食膳、药品)、尚寝局(管住行器具、园艺、灯火等)、尚工局(管衣服织染缝制以及珠宝钱货)。这些女官的品位较低,六尚品从第五、司长官员从第六,至于女史一类女官,乃是流外之官,无定员数。

唐承隋制,也设六尚二十四司,职事和品位与隋基本相同。唐代著名的女尚宫宋若昭及其姐妹五人以文采召入宫中,深受德宗赏识,故不以宫妾待之,而称之为学士先生。若莘、若昭、若宪相继执掌官籍,历德、顺、宪、穆、敬、文六帝。唐还设宫正和彤史以掌戒纠谪罚和记录功过事宜。五代后唐也设女官,并都封为国夫人或郡夫人等。五代后蜀花蕊夫人有诗云:

六宫宫职总新除,宫女安排入画图。

二十四司分六局,御前频见错相呼。

明代洪武年间,后宫也有与唐制相同的女宫制度,但永乐之后,宫职归于宦者,所存只有尚宫四司而已。

这些女官虽有品位,但从根本上说仍只是皇帝的女婢。唐高祖退居大安宫,李世民即位为帝,晨夕派尚宫去大安宫请安问起居。时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名才十岁,在大安宫见到尚宫,保姆要他向尚宫行礼,说:“尚宫有品位当拜。”但元名却回答说:“她不过是皇帝的侍婢而已,拜什么?”太宗非常欣赏元名的等级意识,称他为“真吾弟也!”

比女官地位更低的是宫女。宫女占后宫的多数。她们无位、无品,供人调遣,受人驱使,景况很是落寞。唐人王建的《宫人斜》说:“未央宫墙青草路,宫人斜里红妆墓。一边载出一边来,更衣不减寻常数。”一边运出刚死宫女的尸体,一边送进新选的宫女。这是一幅多么凄凉的图画。

中国自汉朝开始设置女官,但历朝的具体制度均有不同。例如北魏时女官有内司(位视尚书令、尚书仆射),作司、大监、女侍中(位视二品),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书史、书女、小书女(位视三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位视四品),春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位视五品)。

唐朝时,后宫仿照六部设六局: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六局首席女官合称“六尚”,各定员二人,正五品,为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相当于六部尚书。六局统领二十四司,皆为正六品;其下又有二十四典,皆正七品;再之下有二十四掌,皆正八品;掌之下又各设女史。管理宫中一应事务。

六局女官

尚宫局:

尚宫掌导引中宫,下有司记(之下有典记、掌记)、司言(之下有典言、掌言)、司簿(之下有典簿、掌簿)、司闱(之下有典闱、掌闱。六尚的出纳文籍都要经过尚宫局印署。

尚仪局:

尚仪掌礼仪起居,下有司籍(之下有典籍、掌籍)、司乐(之下有典乐、掌乐)、司宾(之下有典宾、掌宾)、司赞(之下有典赞、掌赞),另有彤史二人,正六品,彤史下有女史二人。

尚服局:

职务包括祭祀时之礼器、礼服,汤沐、仪卫等,尚服掌供服用采章之数,下有司宝(之下有典宝、掌宝)、司衣(之下有典衣、掌衣)、司饰(之下有典饰、掌饰)、司使(之下有典使、掌使)。

尚食局:

职务包括烹调膳食,尝试食物以检查是否有问题,并管理酒类、柴火、医疗药物等。尚食管掌供膳羞品齐,下有司膳(之下有典膳、掌膳)、司酝(之下有典酝、掌酝)、司药(之下有典药、掌药)、司饎(之下有典饎、掌饎)。

尚寝局:

职务包括管理床帷,宫苑,日常用品如舆辇、伞扇、灯等。尚寝掌燕见进御之次叙,下有司设(之下有典设、掌设)、司舆(之下有典舆、掌舆)、司苑(之下有典苑、掌苑)、司灯(之下有典灯、掌灯)。

尚功局:

职务包括管理女功(女红),如纺织品、衣服缝制等。尚功,掌女功之程,下有司制(之下有典制、掌制)、司彩(之下有典彩、掌彩)、司珍(下有典珍、掌珍)、司计(之下有典计、掌计)。另设宫正(正五品)、司正(正六品)、典正(正七品),负责处分失职之女官和宫女,有女史四人。又有阿监、副监,视七品。

此外,唐朝又有文学馆,女官中有文学者为学士,执掌教习妃嫔、宫人文化书算等。

以后历朝大体循旧制,但某些朝代在职称和职务上有所更动,或增加新的职位。明朝永乐之后,大部份女官的职务改由宦官处理,仅余尚宝四司继续由女官负责。直至清朝,女官制度废除,宫女由内务府管理。

女官挑选

女官是由宫女中擢升,由于是职务官,选拔时多重视才德甚于色貌,但对容姿亦会有一定要求。有些宫女在宫中任职一段日子后就凭年资升为女官,有些则要通过考试才得升迁,视乎职务而定,需要技术性职务的女官通常都要考试。

女官地位

女官有的品高位显、有权有势,不仅在宫中受尊重,甚至得到外朝官的逢迎,有的因此得以干预朝政,但规定上并没有参与朝政的权利,她们实际上仍然是后宫的仆役,《旧唐书》就记载唐高祖李渊之子、舒王李元名的保傅曾经对李元名说尚宫品秩高,他应该去拜见她,李元名却说尚宫只是二哥(唐太宗)的家婢,自己不需要对她行拜礼。

女官和嫔御不同,女官属于仆役,嫔御则是君主之妾侍,属于皇族,但有些女官职衔是兼作嫔御,而女官本身亦可能得到君主宠幸而成为嫔御。亦有一些女官职衔侍妾化的现象。也有一些宫女受到君主宠幸,但因为出身微贱而未能成为嫔御,只得到女官的名号。例如朝鲜王朝的承恩尚宫。一些受君主宠幸的女官甚至拥有比正式妃嫔更大的权力。

宫女视乎年资、表现等升为各级女官,一些高级的女官可以有自己的贴身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