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人生|旅游达人李白,在外漂泊37年,都干了些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4
说起古代的“行走达人”,你能想到谁?徐霞客?郑和?郦道元?唐玄奘?……然而,很多人却忽略了另外一个大名人——李白。李白的这一生,除了流传下来90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以外。在其长达37年的漂泊生涯中,走过206个州县,翻越了80多座名山。
旅游达人李白,在外漂泊37年,都干了些什么?" img_height="629" img_width="941" data-src="//imgq8.q578.com/ef/0619/a496758672aee365.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青少年时期,李白就一边读书,一边 旅游 。当时,他常去的山有戴天山、大华山、窦围山和紫云山等。15岁时,李白跑到梓州,拜赵蕤(注:唐朝著名的纵横家)为师。17岁,李白跑到北川县,大禹的出生地,留下了“禹穴”二字。20岁以后,李白又先后去了成都、眉山、重庆和峨眉山等地。

25岁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直至李白62岁去世,这30多年间,李白不是走在 旅游 的路上,就是走在即将去 旅游 的路上。那么,李白这一生到底去了哪些地方?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曾考证过李白的足迹,将其概括为以下范围:

“盖白蜀郡人,初隐岷山,出居襄汉之间,南游江淮,至楚观云梦……去之齐、鲁,居徂来山竹溪。入吴,至长安……北抵赵、魏、 燕、晋,西涉歧、外,历商於,至洛阳,游梁最久……复之齐、各。南游淮、 泗,再入吴,转徙金陵,上秋浦,寻阳……终以污璘事长流夜朗,遂讯洞庭,上块江,憩岳阳、江夏。久之,复如寻阳,过金陵,徘徊于历阳、宜城二郡。其族人阳冰为当涂令, 白过之,以病卒。

由此看来,李白这一生,东至大海,北到雁门关,南到苍梧,西到陇西。从现在的地理位置来看,李白的行迹遍布四川、湖南、湖北、安徽、山东、河南等14个省市。以及黄河,长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五湖四海,黄山,庐山,峨眉山,太行山等三山五岳。
旅游达人李白,在外漂泊37年,都干了些什么?" img_height="561" img_width="854" data-src="//imgq8.q578.com/ef/0619/eba3c874d9c0cc44.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而在那个交通不便,出行全靠走的年代,李白能遍游中国的名山大川,足以见得,他绝对是一位 旅游 达人。而且,李白和郦道元、玄奘、郑和和李时珍等人不同。相对于后者而言,李白没有任何负担。

郦道元出行,是为了考察地理,玄奘是为了取得真经,郑和是朝廷任务,李时珍是为了修药典。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些人都是出差,李白才是真正的 旅游 。然而,就算是再喜欢 旅游 的人,也得有累的时候吧?

李白外出 旅游 ,难道单纯看风景吗?并非如此。纵使被称为浪漫诗人的李白,也曾深陷“铜臭”,而无法自拔。

杜甫曾说,“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盛唐时期的唐朝, 社会 治安良好,可以放心大胆的出游。因此,唐朝时期的文人,也非常热爱 旅游 。同时,他们借助外出 旅游 的契机,干谒投献,结交官员,期望有一日能够飞黄腾达。刚从蜀道出来的李白,也是这样的想法。

李白曾经在《与韩荆州书》当中写道:“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其中,“便干诸侯,历抵卿相”,说的是李白也多次给达官贵人写信自荐,追求官场。只可惜,李白一直郁郁不得志。后来,好不容易入朝为官,却只混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

终于,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之后,李白放弃了做官的想法,开始专心致志的 旅游 ,并写下了“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和“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的诗篇。
旅游达人李白,在外漂泊37年,都干了些什么?" img_height="588" img_width="773" data-src="//imgq8.q578.com/ef/0619/043443bce96a0f8d.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这一路下来,李白也并非是一无所获,除了留下900多篇诗文以外,他还结交了一众好友。如孟浩然、杜甫、王昌龄、贺知章、高适、汪伦、元丹丘和司马承祯等人,都是李白的圈中好友。尤其是元丹丘和司马承祯,他们两人还是李白的道友。

李白这一生,光是写给元丹丘的诗,就多达十四首。《将进酒》当中,“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的丹丘生就是元丹丘。而现如今,李白留下的唯一一件传世真迹——《上阳台帖》,则是和司马承祯有着莫大的关系。

公元744年,李白携好友杜甫和高适,前去拜访道友司马承桢。未曾想,司马承祯已然仙去。看着司马承祯生活过的道观,以及他留下的巨幅山水画,李白有感而发,泼墨写下了《上阳台帖》一文: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全文20余字,却是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于苍劲中见挺秀,可谓是意态万千。作为李白的唯一传世真迹,《上阳台帖》也是几经波折。它曾先后被宋徽宗,赵孟坚、贾似道、张晏和乾隆皇帝等人收藏。
旅游达人李白,在外漂泊37年,都干了些什么?" img_height="609" img_width="879" data-src="//imgq8.q578.com/ef/0619/c12f1acea4e12f7d.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建国前,《上阳台帖》被收藏大家张伯驹所得,后被其捐献给国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尽管《上阳台帖》已经被放进了故宫博物馆,但是他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近年来,随着大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越来越多的企业,也从传统文化当中汲取精神内核。如致力于“茅台老酒鉴藏的资深专家”茅友公社,利用其10余年的行业经验,匠心打造了一款自主品牌——上阳台酒。

上阳台酒,缘起于李白唯一传世真迹《上阳台帖》。制作时,茅友公社严格遵循只选酒不酿酒的标准,精选陈年基酒,在茅台镇恒温储藏,打造了一款酒“净”味“雅”,然悠长沁人的好酒。而这种特殊的风味特色,恰如《上阳台帖》一样,虽笔墨一尺,却道尽气象万千。
旅游达人李白,在外漂泊37年,都干了些什么?" img_height="899" img_width="1200" data-src="//imgq8.q578.com/ef/0619/23de3b49c1c7de28.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而对于茅友公社而言,他们不仅想打造出一款好酒,还想借助此酒,致敬酒中仙人、诗中仙人李白。因此,上台酒不仅拥有文化价值,还拥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对于爱好酒的人来说,绝对不能错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