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头汗,稍微一动就出汗,不一定都是气虚,也有可能是湿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29

病例 :男,30岁,微胖,头汗多,稍微活动头汗出,整日困重乏力,反复口腔溃疡,纳食可,吃多了胃胀,大便每日一行,量少,解之不爽,粘马桶。偶有头痛,失眠。苔黄腻,脉滑数,性格急躁,爱骂人,脾气大。数诊于中医给予诊为脾虚,给予健脾,无效。自服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颗粒.....头汗更多。

处方 :柴胡 白芍 黄芩 黄连 炒槟榔,炒枳实,火麻仁 郁里仁 桃仁 当归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黄芪 太子参。服用两周有效,头汗明显减轻,胃胀不适好转。

病机分析

脉滑有湿,脉数有热,苔黄腻体内湿热。邪热迫汗而出;反复口腔溃疡,头痛,失眠上焦火大;脾气急躁,肝胃不和致中焦不通,湿热没有出来,则大便黏腻不爽。上焦有火,下焦凉,考虑中焦不通。

头汗原因有三:1.气虚营卫不和,卫气虚弱,不能固汗。玉屏风散,桂枝汤加黄芪汤,桂枝加白术汤,桂枝加附子汤等,这种汗出多位全身都自汗。 2.里热炽盛将里面的津液逼出来化为汗。白虎汤类方。 3.湿热蕴滞:头汗,乏力,体重嗜睡,舌苦黄腻,口渴症状,而有大便不畅症状。 竹叶石膏汤加减。

用药分析

柴胡,白芍疏肝降气;

黄芩,黄连,炙甘草清上焦郁热,中焦不通郁而化热;黄芩,黄连苦寒清肠道之热邪,改善大便黏腻性状。现代研究此二药有杀菌作用。单一的“黄连素片”可用于菌痢等治疗。这里加炙甘草,生姜,大枣有护胃作用;

动则汗出,吃多了胃胀,虚症在里,给予太子参,黄芪;

炒槟榔行气利水气,给邪热以出路;

枳实苦寒,辛发之气比较强,生用耗气,散气,破气,炒枳实辛味淡化,散发之气减弱,降气,散结,攻下之力更专,以助大便排出;

火麻仁,郁李仁,桃仁当归润肠通便。火麻仁守而不走,润而不下;郁李仁润而泻下,两药合用,推便而出;桃仁含胶量大,去淤血润肠通便,对于年纪大,肚子凉,气血不好的,阴阳两虚的便秘患者,当归加桃仁。两药相合可用于肠道黑斑病慢慢减轻和恢复。

黄芪这里两个作用。第一,补气防止大便不下起推动作用,第二,此人动则头汗出,偏胖考虑有气虚;

太子参偏凉不上火健胃,用于胃溃疡,反酸,烧心,舌红,胃中有热选用太子参;党参偏温,胃中没有热的情况下,可以选用党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