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和东盟的概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6-09
欧盟在欧洲,东盟在亚洲东部的几个国家结成的联盟
第2个回答  2013-06-09
一、背景介绍1、欧洲联盟(EU)简介欧洲联盟是欧洲一体化逐渐深化的必然结果。而欧洲一体化最早开始于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1950年“舒曼计划”出台后,法、德、意、比、荷、卢六国于 1951年4月18日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巴黎条约》,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3月25日,上述6国又在罗马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罗马条约》正式生效,“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1965年根据《布鲁塞尔条约》(此《布鲁塞尔条约》要与建立西欧联盟这一军事组织所签订的《布鲁塞尔条约》相区别),欧洲各国将这三个组织合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但三个组织仍各自存在,以独立的名义活动。)实现了统一农业政策和统一关税。至此,欧洲一体化进程有了质的飞跃。欧洲各国逐渐清醒地意识到只有联合自强才能在未来世界占有优势,于是欧洲各国在欧盟扩大的同时注重从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的转变。1993年《欧洲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签署后,欧盟成立。现已有成员国15个。在欧盟成立的基础上,欧洲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启用共同货币——欧元,并制定了共同的安全防务政策。在尼斯(Nice)会议上,欧盟更是对内部机制进行了改革,为东扩做好了准备,并突出了独立防务的重要性,规定了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与北约的关系,推动了政治一体化的进程。欧盟从此进入了政治一体化与扩大并举的时期,但其国家联盟的性质短期内不会改变。欧洲联盟是当今世界上最典型最成功的区域性组织。它的形成不仅有利于欧洲各国的联合自强,更有力的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进程,它必将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继续深化和拓展。2、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简介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它是东南亚的区域性合作组织。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新加坡五国外长在泰国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宣告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的宗旨和目标是:①以平等与协作精神共同努力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②遵循正义、国际关系准则和联合国宪章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③促进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科学等问题的合作与互相支援;④在教育、专业技术及行政训练和研究设施方面互相支援;⑤在充分利用农业和工业、扩大贸易、改善交通运输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进行更有效的合作;⑥促进对东南亚问题的研究;⑦同具有相同宗旨和目标的国际或地区组织保持紧密和互利的合作,探寻与其更紧密合作的途径。东盟成员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老挝和柬埔寨。二、两个区域性组织的简要比较分析1、从两个区域性组织的成立历程上来看,欧盟形成的过程历经坎坷,原因主要在法、德两国。法国虽然在二战开始仅一个星期就宣布向纳粹德国投降,并在战争中后期,跟随戴高乐组建的“自由法国”兵团,为法国的光复与重建付出很大代价。但是在战后,法国却保持了欧洲大陆最强大的陆军力量。一方面,它认为自身应该成为主导欧洲的核心,而另一方面又忌惮德国的强大。它不希望看到德国的强大在欧洲大陆给它带来威胁。因此,他希望以一个区域组织的形式将德国和法国绑在一起,使德国的一举一动都能够让法国及时察觉,尤其是在与军工生产密切相关的煤、钢生产方面。但是由于其他国家,包括德国,并不愿意由法国来领导欧洲(因为与德国相比较,法国只能称为欧洲大陆最大的农业国家,而非最强的工业国家)。因此由法国导演出了“空椅子事件”等多个事件,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但是法国也逐渐意识到:一个没有德国参与的欧洲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欧洲。而德国根据《波茨坦公告》,其西部由美、英、法分区占领,东部由苏联分区占领。其国民经济成果也由以上各大国瓜分,国民经济亟待改善提高。因此,为了恢复国民经济,与欧洲强大的国家结成联盟,以此争得支持与援助,也是德国急切盼望的。因此,最终由于各自的利益比较,法、德——欧洲最大的农业国家与欧洲最有成长空间的工业国家——终于走到了一起。可以说,在这之中,以及其后的每一步发展都凝结了西欧各国的艰辛努力。并且其每一步的成长,都为推动欧洲的强盛立下了汗马功劳,意义是深远的。相比较而言,东盟——这个相对松散的区域性组织,其成立就相对简单化了。通过以上列举的东盟成员国名单,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及区域影响力都相对弱小,毫不夸张地说,它们的结合,与其说是“联合自强”,不如说是“唯求自保”。而从其表面上来说,东盟的宗旨与目标,表面看似富丽堂皇,但却相当务虚,空话套话连篇。与其说是宗旨与目标,不如说只是为未来描绘的美好图景而已,并无太多的实际指导作用。2、从这两个区域组织的宗教信仰方面来看,也有较大的分别。欧盟——与东盟地区相比较——其人口众多,但是如此众多的人口,在宗教信仰方面却有如此的共同点。在欧洲,信教人群主要信仰三种较大的宗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而这三种宗教,追溯历史,其实最早都来源于古印度的太阳神教。因此,这三种宗教在教义、教理、教旨等方面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而由这三种宗教统治的人民,由于宗教的关系,民族之间的融合,尤其是思想的融合,也较为容易,尽管在这一大陆上语言众多。我们再来看东盟成员国。由于受到印度和中国等文明古国的传统影响,宗教派别林立,信仰纷繁复杂,甚至具有同一种信仰的人群,由于派别的区别,也可能造成民族纷争。即使我们现在生活的中国,我们也能如数家珍地说出国内的几大不同宗教,更何况是不同的国家之间。另外,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宗教纷争,其意义可能并不是非要争出个教义、教理、教旨等的区别,这很可能牵涉到国家之间的利益。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东南亚国家中将某一种宗教确立为国教,甚至是政教合一的国家也不在少数。因此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可能并不仅仅是表面的政治、经济因素,而更可能是宗教信仰、文化思想方面的原因。这种原因相对来说更难以调和。尤其是,越是文化落后的地区,其目光可能越短浅,他们只是将目光锁定在没有太大意义的意识形态方面,而没有关注到与其有切身利益的经济方面。由此,我们不难判断,东盟与欧盟相比较,其发挥区域优势与作用的程度绝对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