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神舟五号到神舟九号的资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3-16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神舟飞船示意图神舟一号飞船模型(比例1:40)神舟飞船是由中国为其载人航天计划研制的载人宇宙飞船系列,其原型机神舟一号于1999年11月20日成功发射,而其发展型号神舟五号于2003年10月15日第一次完成载人飞行。2011年11月1日发射的神舟八号为其正式定型型号。神舟系列飞船与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外貌相似,但具备全新的结构和更大的尺寸,是全世界目前正在运用的空间最大的载人飞船。神舟号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构成,总长约9米,总重约8吨。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中部的草原上。目录 [隐藏] 1 结构1.1 推进舱1.2 返回舱1.3 轨道舱1.4 附加段2 任务3 已执行的任务4 进行中5 计划中的任务6 参考资料[编辑]结构神舟飞船结构图神舟系列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编辑]推进舱推进舱位于飞船的后部,外形为圆筒状,装有4台主发动机和姿态控制发动机,两侧装有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阵列。推进舱主要用于飞船的姿态控制、变轨和制动,以及向飞船提供电力。[编辑]返回舱返回舱位于飞船的中段,外形呈钟形,直径2.5m,空间约6m3,设计可容纳3名航天员,是目前世界上正在运用的可利用空间最大的载人飞船(联盟号系列飞船的可用空间最大为4m3[1])。航天员在火箭升空时和重返大气层时穿着航天衣躺在返回舱里的座椅上。返回舱的底部有防热盾用于抵御直接撞击大气时的高温。由于返回舱不是纯粹的球体,在重返大气层时仍然可以获得一定的气动升力,产生减速的功能。[编辑]轨道舱轨道舱位于飞船的前段,通过舱口与后面的返回舱相通,外形呈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形。轨道舱是宇航员在轨飞行期间的生活舱、试验舱和货舱。在发射前,航天员先通过轨道舱的水平舱门进入飞船,再下降到返回舱里。与联盟号飞船不同,神舟飞船的轨道舱具有自己的太阳能电池阵列,导航和推进系统。与返回舱分离后轨道舱仍然可继续在轨工作半年以上,且上次发射的轨道舱可以与下一个飞船进行交会对接,这样就节省了交会对接的发射次数,降低了载人航天计划的总体费用。[编辑]附加段附加段位于飞船的最前端,根据飞船的任务不同而有不同的设计。其中在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的对接亦由此部分完成。[编辑]任务神舟飞船的飞行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计划第一阶段,921工程的关键行动,用于验证各项相关技术。目前已经完成宇航员安全往返地球轨道,及实现了太空行走(EVA),未来的目标包括飞船的交会和对接。在中国的空间站入轨后,神舟飞船将作为向空间站运送人员和物资的交通工具使用。[编辑]已执行的任务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发射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九号9艘系列飞船,其中神舟五号至七号和神舟九号实际载人。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第一次测试飞行,成功实现天地往返。神舟二号(2001年01月09日)——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对工程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的全过程进行考核,检验各技术方案的正确性与匹配性,取得与载人飞行有关的科学数据和实验数据。神舟三号(2002年03月25日)——无人状态下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考核火箭逃逸功能、控制系统冗余、飞船应急救生、自主应急返回、人工控制等功能,这次任务载有模拟宇航员。神舟四号(2002年12月29日)——无人状态下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确保宇航员绝对安全,进一步完善和考核火箭、飞船、测控系统的可靠性。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首次载人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杨利伟,成功围绕地球十四圈。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日)——首次进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神舟七号(2008年09月25日)——首次承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承载的宇航员是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成功进行出舱活动(又称太空行走)。神舟八号(2011年11月01日)——第五艘无人飞船,为中国建立空间站做准备。于11月3日及11月14日两次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组成一座小型的低地轨道“空间实验室”。神舟九号(2012年6月16日)——首次搭载女宇航员刘洋和两名男宇航员景海鹏、刘旺进入天宫一号工作和生活,开展空间科学实验[2][3]。[编辑]进行中[编辑]计划中的任务神舟十号(2013年)——飞船将载人与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载人短期管理空间站。[编辑]参考资料^ http://www.nasa.gov/mission_pages/station/structure/elements/soyuz/spacecraft_detail.html NASA的联盟号系列飞船数据^ 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八号飞船(图). 新浪网. 2011-11-01 [2011-11-01] (简体中文).^ 神舟九号成功返回 三位航天员顺利出舱. 中国新闻网. 2012-06-29 [2012-06-29] (简体中文).中国宇航学会编著,《中国神舟》,科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ISBN 7-03-012349-2。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成就述评及未来展望 张庆伟先进的中国载人飞行器 张庆伟李继耐撰文回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艰辛与喜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