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驱动每个液晶分子的方式,是一个一个驱动的还是同时驱动的?懂液晶显示器的必须进啊!

就是说液晶显示器如何控制所有像素的?比如行有800像素,列有600像素,液晶显示器是逐行改变像素的?还是一个点一个点改变像素的?还是每个像素点都是同时改变的?

比如:如果是逐行变化的,800行,每行又有600列,从第一行开始变化,是不是说第一行的600个点,是第一个点先变化,然后接着第二个点变化,还是说600个点是同时变化的?如果是同时变化的,是不是应该有600根电路线对应着这600列,这样才能同时发送信号?

谁懂这方面的,请高手不吝赐教呼!!

第1个回答  2013-04-04
目前液晶显示技术大多以TN、STN、TFT三种技术为主,这三种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式也不同,一般TN和STN二者液晶显示器采用的是单纯矩阵驱动方式,而TFT型液晶显示器采用的是主动式驱动方式。
① 单纯矩阵驱动方式
单纯矩阵驱动方式是由垂直与水平方向的电极所构成,选择要驱动的部分由水平方向电压来控制,垂直方向的电极则负责驱动液晶分子。在TN与STN型的液晶显示器中,采用一种由玻璃基板、ITO膜、配向膜、偏光板等制成的夹层,共下上两层。每个夹层都包含电极和配向膜上形成的沟槽,上下夹层中的是液晶分子,在接近上部夹层的液晶分子按照上部的沟槽的方向来排列,而下部夹层的液晶分子按照下部沟槽的方向排列。上下沟槽呈十字交错,即上层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是横向的,下层的液晶分子排列是纵向的,而位于上下之间的液晶分子接近上层的就呈横向排列,接近下层的则呈纵向排列。整看起来,液晶分子的排列就像螺旋形的扭转排列。但这一技术的缺陷在于显示部分不能太大,如果显示部分过大的话,那么中间部分的电极反应时间可能就会比较久。而为了让屏幕显示一致,整体速度上就会变慢。讲的简单一点,就好像是CRT显示器的屏幕更新频率不够快,那是使用者就会感到屏幕闪烁、跳动;或者是当需要快速3D动画显示时,但显示器的显示速度却无法跟上,显示出来的要果可能就会有延迟的现象。所以,早期的液晶显示器在尺寸上有一定的限制,而且并不适合拿来看电影、或是玩弄3D游戏。

② 主动式矩阵驱动式
主动式矩阵驱动方式是让每个画素对应一个组电极,它构造有点像DRAM的回路方式,电压以扫描的(或称作一定时间充电)方式,来表示每个画素的状态。
这种方法是利用薄膜技术所做成的硅晶体管电极,利用扫描法来选择任意一个显示点(pixel)的开与关,其实是利用薄膜式晶体管的非线性功能来取代不易控制的液晶非线性功能。在EMC的BM-568中,导电玻璃上画上网状的细小线路,电极由薄膜式晶体管所排列而成的矩阵开关,在每个线路相交的地方则有着一个控制匣,虽然驱动讯号快速地在各显示点扫描而过,但只有电极上晶体管矩阵中被选择的显示点得到足以驱动液晶分子的的电压,使液晶分子轴转向而成"亮"的对比,不被选择的显示点自然就是暗的对比,也因此避免了显示功能对液晶电场效应能力的依靠。
TN、STN及TFT型液晶显示器因其利用液晶分子扭转原理之不同,所以在视角、彩色、对比及动显示品质上有高低程次之差别。其中TFT液晶显示器所需的资金投入以及技术需求较高,对制造厂商的要求很高,如TN及STN所需的技术及资金需求则相对较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