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好的状态:极简的生活,极静的心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7

文一藻

好的生活,不是拥有得越多越好,而是知道哪些对自己是重要的,哪些应当舍弃,以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每日清晨起来,首先清扫房屋,是为了将垃圾和杂物清除,给自己一个更好的生活空间。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我们的心灵正如一所房子,要时时打扫,清除杂念,才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极简的生活,极静的心灵。

节制欲望,是一个人的顶级自律

古语:“俭者节欲,奢者放情。放情者危,节欲者安。”

毫无节制,只会给人生带来灾难。

1925年,美国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

他把一群刚断奶的幼鼠分别放在不同的笼子里。

一组幼鼠,科学家给它们提供最充足的食物,让它们无忧无虑;另一组幼鼠,则只给它们提供60%的食物,故意让它们吃不饱。

大家都以为吃得好的幼鼠,一定 健康 有活力,结果却大大出人意料。

最终,吃不饱的幼鼠活得时间,远远超过了吃得饱的幼鼠,且它们更加有活力,行动更加敏捷。

这就是著名的“饿鼠效应”。

凡事不能太过,过犹不及。

放纵的过程,也许很安逸,但放纵的结果,却未必是我们能够承受的。

《太上感应篇》中写道: “道生于安静,德生于谦退,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患生于多欲,过生于轻慢。”

大意是:大道产生于安静中,德行产生于谦让中,福气产生于清俭中,生命产生于和畅中,祸患产生于多欲中,过失产生于轻慢中。

真正的福气,是张弛有度,是在忙碌中修得的,也是在节制中储蓄的。

极简的生活

屋子凌乱,不仅让人很难找到需要的东西,也让人感觉心烦意乱。

正如《极简生活法则》这本书中所说:

“房间凌乱标志着主人的思绪凌乱。”

寺院里,每日的功课是从打扫房屋和院落开始的。

禅宗,一直强调的就是简单生活。

不是拥有得越多就越幸福,而是每件物品都能物尽其用。这正如我们每日的饮食,均衡营养就是美味和舒服的,又何必动不动就上千上万,劳心费神呢?

《红楼梦》中,大家喜爱的宝钗,为人处事低调,生活也是简单朴素,不事奢华。

周瑞家的首次到她闺房,看到宝钗也只是穿了一件半旧的衣服。

她的藏愚守拙,是她处事的机智;她的简单朴素,则是天生的格调。

想来,在那样荣华富贵的大观园中,穿金戴银、花团锦簇,只会招来嫉恨,唯有朴素与低调,方得平安。

《小窗幽记》中说:“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

在花繁叶茂、柳密如织的美丽和复杂环境中,懂得自己需要什么,才是一种真正的智慧。

极静的心灵

曾国藩说:“一经焦躁,则心绪不佳,办事不能妥善。”

每次只要心一浮躁,心态必然焦灼,那么办事情很容易出错,与人相处,也常常会发生矛盾。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动不动就会因为一些小事情对弟弟们发脾气,当了翰林后还没有改掉身上的毛病,以至于到了后来,他的老爹与他在北京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也闹着要回老家。

曾国藩总结说,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浮躁”。

“心动,则万物动;心静,则万物静。”

这世间的动与静,不过是我们心念的转变罢了。

要想让生活和工作都顺遂,首先要改变的就是心态。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每临大事,唯有心静,方能自在从容。

只有心态稳,才能静而生慧,这就是心静的力量。

极简,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少物欲,心不为身累;少计较,心不被关系牵绊。

清浅时光,心有温暖,情有所守,便是人生好时节。

——END——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