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为什么要挖空做独木舟?原理是什么?谢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11-18
只有挖空了,才能载人或物,浮力原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1-18
独木舟,又称独木船,是用一根木头制成的船,是船舶的"先祖",是最早的船舶,在世界各地都曾出现过。另有著名期刊写手独木舟。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发现,树叶、树干在水里会漂浮,又发现,树叶能负荷的重量很小,树干能负荷的重量就大,树干越粗大,其所能承受的重量也越大。人们还发现,圆柱形的树干在水里不稳定,它会翻滚,人在上面坐立不稳,人们根本无法在这种圆柱形树干上面活动。   就这样,人们就用石斧、石锛、锸等工具,将圆圆的树干削平。后来,发现用火比石斧加工木材更为方便。人们将树干上不需要挖掉的地方都涂上厚厚的湿泥巴,然后用火烧掉要挖去的部分。这样被烧的部分就被烧成一层炭,再用石斧砍,就比较容易了。独木舟就是这样制造成功的。   在中国古籍《易经—系辞》中有“刳木为舟”的记载,就是说独木舟是刳木而成的。
中国古代独木舟大致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平底独木舟,底是平的,或接近平底;,头尾呈方形,没有起翘. 平底独木舟
第二种是尖头方尾独木舟,它的头部尖尖的,向上翘起,尾部是方的。它的底也是平的。如1965年在江苏武进淹城内城河出土的独木舟,尖头敞尾,尖头微上翘,舟尾敞开宽而平,属于尖头方尾独木舟一类。其中一条长4.22米、舱上口 宽0。32米、深0.45米,尾舱宽0.69米。系用楠木制成。   第三种是尖头尖尾独木舟,舟头翘起, 尖头尖尾独木舟
尾部也起翘。如1958年在江苏武进淹城出土的一条独木舟,舟形如梭,两端小而失,尖角上翘,属于尖头尖尾独木舟一类。舟舱中间宽,全长11米、舱上口宽0.9米、深0.45米,系用整段楠木挖空制成。外壁光滑木纹依旧,内壁布满焦炭和斧凿斑斑痕迹,这是古代先民经过数十次用火烤焦后不断用斧凿制加工成的。经碳14测定,这舟距今已有2800年历史,当属西周时期遗物。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完整的独木舟,号称“天下第一舟”。   现在的舰船是从以上三种类型独木舟演变过来的。
独木舟不是中国独有,国外一些地区也发现了不少得木舟。在苏格兰境内佩斯地方的湖层里,发现独木舟.   在瑞士和其邻近地区,也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独木舟。除此之外,印第安人的独木舟和波利尼希人的双体独木舟也较有名。印度有种独木舟,其船侧装有可以放置货物的横木板。新几内亚的独木舟可以几条横排在一起,上面用横梁固定,横梁上铺坐席,还装有风帆,可以航海。   在英国约克郡一个沼泽里,发掘出了一支公元前7500年的木桨。这支桨一定是用来划一种中间掏空的独木舟的。在荷兰发现了一只这样的独木舟,其年代约为公元前6300年。在英国发现的一只独木舟,长达16米,宽1.5米。   独木舟后来演变成木板船和木结构船,直至今天的各类船舶。可以这样说,没有独木舟,就没有现代舰船.
独木舟,满语和赫哲语都称为“威呼”,有的地方俗称“快马子”船,是用整根的大树干砍凿制成。长两丈有余,宽以能坐下一人为度,平口圆底,两头尖并微上翘。船桨长近一丈,中段是手握的桨把,两端是桨叶板,用时左右交替划行。这种船小的只容一人,大的可坐五六人,自清代初年在东北林区就很流行。乾隆皇帝在东巡盛京时,曾两次把驾“威呼”作为故乡的“土风”赋诗题咏,称赞这种“制坚质朴提携便,圆底平舷坐起康”的独特水上交通工具。后来人们也用木板来制作这种长而窄的小船,仍称其为“威呼”。除单独行驶外,“威呼”也可以两只用木板并联,称为“对子船”,用来在涨水的季节运送车辆和货物,能在江河里比较平稳的行驶。在封冻和冬季,人们把“威呼”搬到岸上,有的还用来做喂马的槽子,可谓是“物尽其用”了。   东北一些林区猎民还有一些颇具特色的水上交通工具。比如鄂伦春等民族使用的兽皮船,是用剥下的整张犴皮或鹿皮朝外制成船形,然后晾晒,干燥定型后就可以下水使用。这种兽皮船能载重二三百斤,乘两三个人或装少量货物都可以。因它轻便易携,又很结实,多在水流不太急,水面不宽的小河泊使用,但不能一次用得时间太长,以免把皮子泡软,影响浮力。在诸多类型的“船”中,算是十分特别的了。   江南,尤其是湖川(湖南、湖北、四川、重庆)一带,过去乃至当前也流行一种名为“舢板”或者“划子”的小船。“划子”用木板精心拼装而成,其造型与独木舟类似;为携带“鸬鹚”打渔的渔民所专用。以往,撑“划子”是江南小河上的一个特有的风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