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刃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08-03
“烧刃”一般被称为“覆土烧刃” 这是源自日本古代沿用至今用来锻造刀剑过程中极为关键的一道锻造工艺。大致来说就是用土抱住刀胎,露出刀刃部分,之后进行淬火工艺。这样可以让刃与刀身的硬度不同,刃的硬度要比其刀身高很多,一把刀成型以后就具备了很好的柔韧性的同时还能保持较高的刀刃硬度,这样一来即可以增加使用寿命,又具有出色的使用性能。就是利用这种工艺锻造的日本刀,才得以在世界众多兵刃之林中称得上“出类拔萃”“ 独树一帜”。   传自初唐。追问

那是不是这种技术多用于日本刀?

追答

第2个回答  2011-08-06
覆土烧刃的工艺需要的几种原料:
配方:黏土+硼砂+铁粉+碳粉(比例是1:1),再加上以碳粉含量相等的木炭。
铁粉推荐使用锈铁,可用砂轮机磨下来的,然后用磁铁一吸就可以了;土用生土;硼砂是一种钠硼酸盐砂泥岩粉末,它不是烧刃工作中的主角,比例应适当的放低。
其实现代气焊中也有用硼沙等同于=抗氧化剂

简单的说就是用土把刀胎包住,让刃露出来,然后开始淬火工艺。只有日本刀上会覆土烧刃。但也要看刀的做法。夹钢日本刀就不用覆土烧刃。覆土烧刃的最终目的是让刃和身子的硬度不一样。由于夹钢的工艺已经使刃和身子的硬度不一样所以覆土烧刃是绝对没有必要的。

中国一般现在可常见的古刀剑由于多是夹钢所以多是全身淬火,不用覆土,和日本夹钢刀是一样的。
烧刃改变硬度对钢才有用,对铁是没用的,所以没有好刀匠做全铁烧刃刀。

淬火:钢材会因为温度升高而改变结晶方式,在温度达到727~911度(因含碳量而异)以上时,变为一种称为麻田系(MARTENSITE)的结晶,此时将火红的钢投入水或油中,因瞬间降温致使结晶来不及变回,而被固定下来,称之为淬火。麻田系(MARTENSITE)结晶的特性是硬且脆,而且体积较原来大。

水淬速度最快,得到的硬度较高。
油淬速度相对慢点,得到的硬度相对低些。
风淬速度相对更慢,得到的硬度相对再低些。
各有各的优点和缺陷,按钢材的不同和对期待的结果不同而选择最合适的热处理方式。

同一块钢材火红时,若未全部投入水中,只有局部泡水,则未入水部份,因缓慢降温而回复原来的结晶状态,导致硬度及体积不变,称之为局部淬火。覆土烧刃即属局部淬火的一种。

覆土部份的刀身因覆土的隔离,就如同未投入水中一样,一把直的刀身。经过局部淬火后,刃口硬度。体积都增加了,自然就往刀背(栋)的方向弯曲----反

夹钢类的中国剑不用覆土,烧红了整支下水就可以,全钢要覆土。淬火前当然要做出剑形而且要初磨。

参考资料:转载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