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嫩江虎山农场什么时候归七星泡农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03-14
七星泡农场历经50多年的历史,从无到有,先后经历了劳改农场、国营农场、总局九三管理局、重归劳改局、重归九三管理局几个阶段:
  劳改农场期间(1995年9月-1969年)
  一、省属公安厅阶段(1955年9月-1958年)
  这个阶段,农场处于建场初期,先后建立四个作业站,于1957年改为四个分场。
  二、三场合并县管阶段(1959年-1961年)
  由于劳改管理体制下放,省公安厅于1959年决定,劳改农场行政政划归县管,业务上归嫩江劳改分局领导,将七星泡、虎山、格球山农场合并为一个农场,取名七星泡农场,场部设在七星泡农场。设13个分场,一个畜牧场。下设44个中队。
  三、恢复省属公安厅劳改局阶段(1962年-1969年)
  于1962年格球山农场划出后,七星泡农场共设9个分场,一个直属大队,1个畜牧场,下设64个中队。
  1964年10月,收回中央政法干校附属基地3,000亩耕地,归七分场经营。
  1965年,由张延满、付运常、倪中清带队,在原九分场南14.5公里处,开荒15,000亩,当年播种7,500亩,建立10分场。同年3月,收回齐齐哈尔机床厂副食基地,其土地划归13队、24队耕种。
  196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趋向高潮,杂乱公检法。同年4月8日,公安部机关农牧场撤出移交七星泡农场。当时,办理手续双方交接手续的部方移交人汤志良、场方接收人崔颜德。共移交给场方干部28人,正式工人53人,学徒工34人,社会青年146人。
  1968年,收回黑河军分区农场,10月25日决定在该处成立五七干校。
  国营农场时期(1970年-1984年)
  一、地属和省农场局黑河分局阶段(1970年-1976年)
  由于大批知识青年进场,劳改罪犯全部撤走,为了新形势及备战的需要,开始分连建点,设11个分场,一个畜牧场,先后建立6、7、11、13、14、18、21、23、25等生产队,继续增加建制和扩大耕地面积。
  1971年收回中央经济计划委员会副食基地(经贸农场),建立24队。
  1974年,唐兴武负责建立大寨田,后改称25队。
  1975年3月,收回3065部队农场和北钢农场,成立了9分场(现27、28、16队)
  1975年建立二分场,原东山医院。
  1976年建立30队(黄牛点)
  属总局九三管理局阶段(1977-1984年)
  省农场局1977年和兵团合并成立省农场总局,原属黑河分局的部分农场划归九三管局领导。随着形势的发展,农场内的主要建制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是:
  1、于1975年,由原来的11个分场,一个畜牧场,合并为五个分场。即:原一、二、三分场合并为一分场;原11分场6分场和14队畜牧场合并为2分场;原8、9、10分场合并为3分场;原4、5分场合并为四分场。原3065部队农场和北钢副食基地为五分场。1978年五分场合并到四分场,全场为四个分场。
  2、撤销分场:于1980年末,农场决定撤销分场级的建制,建立27个农业生产队,实行两级核算制。
  3、改变原称,成立公司:1980年,随着改革的深入,成立五个公司。即:基建公司、林业公司、畜牧公司、工副业公司、运输公司。
  1983年又成立8个公司。即:农机公司、劳动服务公司、商业供销公司、水产公司、种子公司、饲料公司、物资公司、总场成立了农工商联合总公司。
  1985年初,成立电讯公司。
  重归劳改局的一年(1985年)
  1984年10月,省委决定七星泡农场变为劳改农场,隶属司法厅劳改局领导。农场机关设立政治处、管教科。于1984年-1985年的一年中收押犯人844人。在农场的东西砖厂设立两个劳改大队。
  重归九三管理局阶段(1986年-至今)
  1986年,黑龙江省劳改局召开16个劳改农场移交给国营农场总局的会议。从此七星泡农场隶属黑龙江省农垦系统。
  五十五年以来,农场由小到大,发展到现有人口1.6万人,土地面积791.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0万亩。现代化大农业科学种植管理使生产成果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程度和科学管理水平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小城镇建设已形成规模,拥有各种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的办公、居住、商服等楼房场馆27万平方米。场内水资源丰富,建有东风、红旗、板石沟三座小型水库。“鱼米之乡”响誉农场内外。农场自然资源丰厚,建有现代化奶牛养殖基地7个。而且农场场容街貌四季整洁、风光旖旎。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建设,在历任场领导的努力下,现在七星泡农场大农业作业春种秋收,已经被国家列为“大型粮食生产基地、标准化良田建设农场、国家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场”。
  七星泡农场场直地区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社会功能齐全、服务设施完备,通讯、运输、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事业繁荣并进的现代化农垦城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