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open(/www/wwwroot/www.wendadaohang.com/data/md5_content_title/38/3874981f3ed07e5e1a75aded18c304eb.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wendadaohang.com/inc/function.php on line 2468

Warning: flock()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www/wwwroot/www.wendadaohang.com/inc/function.php on line 2469

Warning: fclose()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www/wwwroot/www.wendadaohang.com/inc/function.php on line 2475
求问电子政务如何实现“提升”? - www问答网

求问电子政务如何实现“提升”?

如题所述

提升意味着进步,意味着在原有基础上更大的发展。 对于国内电子政务而言,如何实现提升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电子政务发展面临提升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信息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国家对电子政务工作重视程度的日渐加深,电子政务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十六大将加强电子政务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写入新的五年规划之后,各地政府部门纷纷掀起一股电子政务建设的高潮。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国内各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基础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不同部门的局域网已经基本搭建完成,甚至有些地区已经形成了城域网的基本雏形。从具体应用效果看,政府内部通过网络化沟通和信息共享,办公效率大有提高。 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看到国内电子政务建设与国外一些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一方面,由于各地的网络基础不同,导致发展的不平衡,再加上没有统一的网络建设标准,不同部门和地区的网络各不相连,缺乏协调性,造成了所谓的信息孤岛现象。而更为重要的是,一段时期以来,许多政府机构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更多地强调内部网络建设和流程的梳理,强调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内部管理,电子政务似乎只是提高内部办公效率的一个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建设者似乎忽视了政府的核心职能在于“服务”公众而非“管理”内部,这就很容易导致电子政务陷入一个以管理为导向的误区—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以自身管理为核心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相互之间缺乏协作,形成了众多的筒仓状应用系统,与公众对政府服务的要求以及他们自身的工作和生活需求不符,使得对外的服务无法有效利用电子化手段。另一方面,虽然政府机构的各种办公网络、管理网络层出不穷,却忽视了对公共事务处理和公众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这种建设中的“管理”核心与应用中的“服务”核心的不协调,在客观上导致了公众无法充分享受到电子政务所能带来的便利。 客观分析国内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我们认为电子政务面临发展中的突破。那么,国内的电子政务究竟该如何实现提升呢? 观念“提升” 从管理为主到服务为导向,还原电子政务的核心基本原则,树立以公民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服务理念。 仔细分析政府的核心职能所在,我们会发现“服务”才是一个政府最为核心的职能,政府的任何一个部门都是为了服务公众而存在的,因此,作为政府职能的电子化手段,电子政务自然也应该遵循“以公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建立以服务为导向的电子政务思想。用国外专家的话说,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是用一种有效的方式让政府更加贴近民众,服务于民众,让民众拥有获取信息的能力,让政府具有更高层次的效率,用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方式让民众与政府的关系更为密切。我们要通过让民众利用互联网获得政府服务、访问政府信息来实现这些目标。 而目前我们的实际情况却是,电子政务大部分紧紧围绕着内部网络建设,以管理为核心,注重内部工作效率的提高。换句话说,我们的各个政府网络其实只是一个内部工作的局域网,公众感受到的多是一些信息的发布,具体的服务措施基本没有,它所能起到的最大作用是内部情况的汇总、信息的沟通落实、各类文件的电子化应用,虽然这些功能也很重要,但并没有使网络(电子政务)充分发挥它服务公众的作用。因此,中国的电子政务应该立刻从管理为主转向以服务为导向,树立以公民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服务理念。然而,以公民为中心决不只是一句口号,它对于电子政务的建设有其深刻的内涵,需要在电子政务系统的各个方面得以体现。例如,在服务提供上,不应只按政府职能部门的划分来进行,而应考虑大众的生活工作需要,以他们的逻辑方式组织,许多地方倡导公民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就是很好的例子;在访问方式上,要保证公民不论身在何处、处于什么条件都能得到公平一致的服务;在使用界面上,要充分考虑公民的多样性,简单易用、高度个性化。因此,以公民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服务理念不仅是遵循了政府职能的核心基本原则,更重要的是还关系到如何建立更好的为公众服务的电子政务架构。 架构“提升” 改变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状,加强不同部门的协同合作,以公民为中心,建立企业化电子政务架构。 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服务思想指导下,电子政务必须要在结构上有所改变,打破原有按职能部门条块分割的架构,构建公共的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整合不同的数据资源,实现跨地域、跨部门、跨层次乃至跨边界的协同应用平台,支持信息集成、无缝隙政府运作。我们将这种架构叫做企业化电子政务架构。 企业化电子政务概念的核心是集成性。它实际上是要政府借鉴企业管理和企业信息化的理念和方法,就象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以客户为中心,调动相关研发、生产、市场、销售、支持等不同部门进行协调合作一样,强调政府职能的综合协作。具体说,企业化电子政务遵循以下原则:以公民为中心、方便易用、强调业务变革、减少成本和复杂性、扩展政府能力、应用设计一致性、跨机构的解决方案、注重绩效、提高责任性、快速见效、偏爱行动、视电子政务为公共服务的核心能力。 企业化电子政务架构是电子政务建设走向成功的关键要素,国外许多先进国家和地区都在大力推行。因此,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要少走弯路、快速发展,也可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实际,进行企业化电子政务架构的“提升”! 应用“提升” 电子政务的较高应用层次应该是任务外分,政府将只需专注于核心业务并对其它进程进行适当控制,而无须事必躬亲,从这个意义上看,政府实际上就是一个超越了单一政府领域的网络化虚拟政府。 在一个高效集成的企业化电子政务架构之下,由于政府职能之间相互协同合作,电子政务就变得更加的智能化。在具体的应用中,政府职能部门可以尽可能多地利用各种手段将不同政府部门的资源进行整合。而在整合过程中,如果一切都由政府部门来完成显然不太现实,也会造成政府机构的臃肿,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政府完全可以利用整个社会的各种不同资源,采取外包或任务外分的形式,将一些事情交给企业或者是相关机构去完成,而政府只需对核心内容和整个进程进行有效控制。由此,我们就得到一个超越了单一政府领域的能力更强、服务更好、反应更快的电子政府。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网络化虚拟政府。 实际上,网络化虚拟政府属于一种更高层次的所谓的第三代电子政府,这是一种将政府与伙伴组织变为依靠共享系统、资源、流程和知识的,并且也让公民参与的合作模式。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1、压缩政府规模,实现机构精简。通过大幅度压缩政府现有规模,使效率更高、费用更低。2、进一步关注公民利益。由于可以尽可能多的利用社会资源,政府可以选择更好的企业或服务商为公民提供最好的服务,造就很高满意等级的客户服务应对能力。3、缩短制定和执行关键决策所需的时间和距离。4、改变原有固定组织结构,更加灵活高效。 网络化虚拟政府有三个要素:以公民为中心、核心能力与关联事务以及持续标准化。网络化虚拟组织是为了快速响应公民的需求而建立的,它应能灵活地应对变化,因此其业务模式必须改变。过去,一个典型的政府业务价值链是线性的,用户(公民)不是流程的中心,而是末端。因此很难对用户及时响应。用户只是被视作一个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并不能参与整个创建流程。在新的网络化虚拟组织中,用户被置于网络的中心,使之成为流程中的一个合作伙伴。网络化虚拟政府是通过协调一个伙伴系统为公众提供服务的,那么,什么样的事情政府机构自己做?什么样的事情外包给合作伙伴去做?当某些事情交由伙伴时如何进行控制?这里问题的关键是要正确区分哪些是政府机构自身的核心业务,也就是说自己最擅长并能够给公民带来最大价值的业务?哪些是非常关键重要的业务?对于核心又关键的事情,政府机构自己一定要亲自做;对于非核心又非关键的事情则应毫不犹豫地外包给他人去做。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核心但非关键、或非核心却关键的事情,这类事情则应采用任务外分的方式,部分交由合作伙伴去做但要保持控制。为了保证网络化虚拟政府真正有效地工作,必须建立标准化的业务流程、标准化的数据集合以及标准化的IT系统。由于外部环境和公众需求的不断变化,标准化工作要持续进行下去。 关于网络化虚拟政府,在国外已有实践。一个成功的案例就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在思科公司的帮助下,安大略政府正在向一个网络化虚拟组织迈进。目前,他们已经改变了庞大的公共部门系统,如保健、教育和司法;改变了政府的内部流程;为提供服务和公民参与创造了新的渠道;向人民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而文职公务员的数量却比10年前少得多。 总体看来,尽管现阶段我们还不能期望完全实现网络化虚拟政府,但是这毕竟是一种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电子政务形式。我们在构建企业化电子政务架构时,不妨根据具体情况在网络化虚拟政府方面有所突破,实现更为高级的智能化电子政务应用。 实施“提升” 克服政府信息化中的固有障碍,以公众服务为突破口,首先选取那些容易网络化的项目,“小步快跑”,一举成功。 众所周知,电子政务项目的成功率很低,其表现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实施超时超预算,二是效果达不到要求。究其原因,除了信息化项目的通病之外,政府机构所固有的一些特点,如政府注重长期计划、喜欢“大项目”、政治影响胜于经济指标、无竞争压力不愿变革等,都为成功设置了障碍。 如何克服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障碍,提高实施成功率,公众服务和跨边界共享是可以选择的两个突破口。 据统计分析,一个IT项目的回报率是与其网络化程度和使用的用户数成正比,因此,首先选取那些用户群大的项目显然容易成功。那么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用户群大的项目显然是面向公众的项目,试想在SARS横行其间,任何一个对抗击SARS有帮助的网上应用都会有多少人去访问,由此为社会和百姓带来的巨大价值是任何一个内部办公软件所难以比拟的。所以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务必跳出办公自动化、提高内部效率的局限,放眼大众,服务市民,真正了解人民之所需,便民利民的项目比比皆是:呼叫中心、应急网络、电子学习、健康咨询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应用,不仅方便了群众,密切了市民与政府的关系,更是推动了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发展,从而为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奠定了基础。 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化已经多年了,各自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如何使这些信息价值最大化,跨部门共享是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的又一突破口。例如,工商部门的企业数据库如果与税务部门、社保部门分享,其价值何止翻番? 所以,电子政务项目实施务应遵循两个原则:1、首先选取用户群大而实施简单的项目。2、对于已完成的项目要仅可能扩展它的用户群。 电子政务建设的实施是十分复杂和困难的,它涉及领导力、治理结构、技术基础以及执行能力,由于中国的电子政务大多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减少项目实施的复杂性成为关键。我们提倡“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小步快跑、快速见效”的实施方针,选准突破口,一举成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