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劳动的两面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2

任何劳动都具有能动性和受动性。能动性是指人们按照自身对自然界的规律性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受动性是指不论人们是否认识这些规律人们总是受这些规律支配、不得不按照这些规律进行活动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这两个过程同时并存,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唐震把人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动的一面取得的成果叫做“自由自在的劳动”,并赋予其作为美的本质规定。换句话说,在劳动过程中,当“自由自在的劳动”占居对劳动的主导地位时,人的感受就是美的。他认为,劳动作为人与自然的关系状态,是自然界给人类下的一个诅咒,人类永远无法摆脱它,而只能在它的伴随下实现自由。所以,人类劳动的目的不为别的,就是为了人在自然面前获得自由,当他获得这种自由时,他同时获得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感受——即美感。他据此提出了创造美的劳动具有二重性的观点:1.所有创造美的劳动都是具体的劳动。个体在其与对象的对立与僵持中,需要劳动来解脱。只有劳动能把个体从对象关系中解放出来。由于个体所面临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个体的劳动形式也就是多种多样的。从表面上看,个体的劳动过程是满足吃、穿、住、用的过程。它是那样地实在,那样地俗不可耐,不少人甚至诅咒是劳动使他变得辛苦起来。然而,劳动对于人,就象生命对于人一样是不可或缺的。恩格斯说的好:“劳动改变了人本身”。如果没有劳动,也许世界上至今没有人类;如果没有劳动,人们不可能有今天这样丰富的生活。人们可以改变劳动的形式,但却不能取缔劳动本身。2.所有创造美的劳动的共性是自由自在性。虽然每一种创造美的劳动都是具体劳动,比如种植活动、建筑活动、舞蹈活动、歌唱活动、绘画活动等等,但是,这些具体形式的劳动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每一种具体形式的创造美的活动都是体现劳动的自由自在性的活动,那种凡是体现了人类劳动的自由自在性的劳动成果则被看成是美的东西。
人类需要劳动来帮助自己生存,需要劳动来解放自己。在这个问题上,劳动做到了;但劳动又使人被奴役,劳动让人在形式上变得不自由。如果说,劳动的内容使人获得了物质方面的目的物,但却失去了精神方面的目的物。显然,在劳动中,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被分裂了。
参见《接受与选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8第一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