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县的由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7
        大约形成于元朝,是有两个紧邻的县城合并而成。这一切还要从几句诗说起: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是《诗经 鹿鸣》中的一段话。描述的正是河南省鹿邑县当时的美景,因此而得名鸣鹿县。

        公元196年,曹操因战绩卓越被封为武平侯,也因为曹操的缘故,这里被称为武平县。

        公元596年,隋朝终于一统天下,武平县随着这段历史被更名为鹿邑县。

        在历史的长河中,老子不仅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同样也影响了该地地名的变化。

        老子的哲学涵盖了诸多方面,被后人尊为修身、治国的宝典。李唐时期,唐王朝认老子为李姓先祖,追封他为乾元皇帝。

        公元666年,唐高宗下令将老子故里改名为真源,意为真理的发源地。

        公元689年,也就是23年后,武则天为了表示自己对老子思想的重视,又将真源改名为仙源。因为老子是得道成仙之人,老子的出生地就是仙之源。

        不仅在唐朝,北宋时期宋真宗来这里拜谒老子,又将此地改名为卫真县,以表明他比别的朝代更捍卫老子及思想的至尊地位。所以我们有真源大道、仙源路、卫真办事处等都是由此而命名的。

        宋真宗皇帝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来此拜谒并留宿的皇帝。

        公元1265年,当时的皇帝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将鹿邑与相邻的卫真县合并叫鹿邑。

        如今的鹿邑县,老子和陈抟不仅是华夏民族的精神符号,更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名片,人人皆以诞生了两位老神仙而自豪。武平一名伴随着金戈铁马的时代,早已进入史书。诞生过老子陈抟的卫真县,名称虽然逝于风中,但由它产生并延续的道家精神却一直滋养着新的鹿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