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明德中学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4

1903年3月29日,由近代教育家胡元倓先生创办的湖南省第一所私立中学——明德学堂正式创立。
1903年11月4日,黄兴、陈天华、宋教仁、张继、陈果夫等在明德学堂附近的连升街保甲局巷彭渊洵家中集会,商议成立革命组织,定名为“华兴会”。
1918年,毛泽东同志考察长沙教育时留下了“时务虽倒,而明德方兴”的赞誉。
1920年,因办学经费奇缺不得已停办小学,专致力于中学。
1924年,因感中学招生不易,又恢复开办小学。
1932年,蒋介石视察明德,和师生合影,题写“止于至善”四个大字以赠。
1934年,附属小学再次停办。
1937年,胡元倓在陈果夫、陈立夫帮助下得到一笔中英庚子赔款返还款四万元,欲购买三汊矶田地八十亩建校。
1937年11月,李四光率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迁至广西桂林,并准备建设文化城。胡元倓计划与地质研究所合作,在桂林新建分校,但因时势变化,未能实现。
1938年2月,受日本侵华战争影响,迁校于衡山、湘乡、湘潭交界处的霞岭之曾氏宗祠,原欲购买三汊矶田地八十亩建校的事宜因此作罢。
1941年,明德学校改名为湖南省立明德中学。
1944年11月,日军大举南犯,时任明德中学教务主任胡少煃带领师生迁至蓝田,借用国立师范学院校舍及校具,筹备复学。为防止战事恶化波及蓝田,同时租赁距离蓝田四十五里的樟梅乡刘姓房屋为备用。
1945年4月,日军进犯新化,蓝田吃紧,学校随即迁至樟梅乡刘姓地主破旧木房子并复课。
1945年8月,学校迁返蓝田开学。
1946年3月16日,迁回长沙泰安里校区重新开学。
1949年以后,学校又曾先后更名为长沙市第三中学、新三中、动力机五七中学。
1983年,学校更名为长沙市明德中学。
2004年,学校被评为湖南省首批示范性高级中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