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心理创伤为何长大后会很难治愈?你有哪些从小留下的心理创伤?

8月13日,河南,视频中大人骑着摩托带着狗狗上集市,要把家中的狗狗给卖了,同行的小女孩舍不得狗狗当场大哭,恳求着大人不要把狗狗买了,大人手中拿着卖狗的钱没有动容,身边的看客也都在劝小孩把狗卖了。针对狗要被卖女孩紧拽牵狗绳哭喊不要,有网友表示这将会是小女孩一生的阴影。你觉得为什么小时候的创伤长大后也很难治愈?

第1个回答  2023-08-15

1. 身体虐待:家长对小孩使用暴力或严厉的体罚,例如打骂、踢打、剐蹭等。这种暴力行为会让小孩产生恐惧感和无助感,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小孩的自尊心受损,情绪不稳定,产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2. 忽视和冷漠:家长对小孩缺乏关注和陪伴,不理会小孩的需要和情感表达,缺乏温暖和爱的表达。这会让小孩感到被忽视和孤单,产生情感上的空虚和孤立感。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小孩建立不牢固的亲密关系,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出现情绪问题。

3. 过度控制:家长对小孩的一举一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和限制,不给予小孩适当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这样的行为会让小孩感到无法呼吸和发展,导致自尊心受损、自我否定,并可能出现压抑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4. 打压和比较:家长经常打压小孩的自尊心,对小孩进行贬低、批评、挑剔或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这会让小孩感到自己无法通过家长的眼光得到认可和接受,从而导致小孩自卑和焦虑,对自己失去信心和自信。

5. 超额期望:家长对小孩的期望过高,无法接受小孩的个体差异,对小孩的成绩、兴趣、能力等方面要求过高。这种过度期望会导致小孩感到压力巨大,持续的压力可能会导致小孩焦虑、沮丧和自我否定。

这些行为会对小孩的心理健康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家长在与小孩互动时,应该尊重小孩的个体差异,给予关注和温暖,合理支持和引导,为小孩提供一个安全、稳定和爱的家庭环境,以促进小孩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第2个回答  2023-08-15

小时候的心理创伤长大后很难治愈的原因有多方面:

1. 发育阶段:儿童时期是个人认知、情感和社会技能发展的关键阶段,心理创伤会对儿童的正常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如果这些创伤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和治疗,其影响可能会持续到成年期。

2. 被压抑的情绪:儿童对待心理创伤的方式往往是压抑、逃避或否认,这些情绪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积累,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表达和处理,可能会导致情感困扰甚至心理疾病。

3. 形成早期认知模式: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可能会导致形成一些负面的早期认知模式,如自卑、无助、不信任等,这些模式会对个人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产生长期的影响。

4. 长期应对困难: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可能导致个体对困难的应对能力受损。这使得成年后面临类似的困难时,往往难以有效的面对和解决,从而延续了心理创伤的影响。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从小留下的心理创伤也各异。一些常见的心理创伤包括:亲人丧失、家庭暴力、虐待、被弃养、恶性羞辱、自尊心受伤等。这些创伤可能会对个人的自我形象、人际关系、情绪调控能力等方面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第3个回答  2023-08-15

这个问题我应该有发言权。

第一,什么是心理创伤?

①心理创伤是指在生活中遭受到的一些极端、痛苦的经历,比如身体或心理上的虐待、伤害、战争、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这些经历会对个体的心理和情感产生持久的影响,导致个体出现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和行为反应,比如焦虑、抑郁、失眠、自闭、自杀等。心理创伤不仅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还会对个体的社交能力、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及时识别和治疗心理创伤非常重要。

②我儿时被校园欺凌,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最痛苦的就是这些自记忆会时不时从脑子里蹦出来,每次一出来心理就会特别特别难受,特别特别难过,就会有深深的无力感、其实特别讨厌这种感觉,但脑子不经意就会蹦出这些画面,控都控制不住,真的特别崩溃,有时就会眼泪唰唰流,有时还会痛恨自己的无能,有时还会深深的无助与自卑,这种感觉太痛苦了。

一开始糊里糊涂,不知道理性对待这些记忆,只顾得自己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后来看到了相关的心理学的书籍,明白了原来世间所有的一切问题,你跳出来看它,自然而然就会知道,这道题的答案是什么?

③小时候的心理创伤对我们的成长和心理健康确实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大脑和心智还在发育阶段,对于外界的刺激和经历会更加敏感。如果在这个阶段遭受到了心理创伤,比如家庭问题、虐待、欺凌等,这些经历会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记忆中,对我们的情绪和思维方式产生持久的影响。而且,小时候的心理创伤可能会导致我们形成一些负面的信念和思维模式,比如自卑、无助、恐惧等。这些负面的信念会在我们长大后继续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使得治愈变得更加困难。

④看到了这些之后,心理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样,感觉自己有救了,感觉自己能透出水面呼吸了,也感觉自己现在的状态是怎么样,该怎么解决,心理突然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心情真的难以言表!

第二,治疗心理创伤的方法有很多种,具体的治疗方式会根据个体的情况而定。我先说下几种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治疗心理创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中,认知行为疗法(CBT)和眼动脱敏与再处理(EMDR)是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与心理医生的交流和指导,你可以逐渐了解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学会应对和处理心理创伤带来的负面情绪。

②药物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心理创伤,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药物来缓解症状。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等可以帮助调节个体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减轻焦虑、抑郁等症状。

③支持性治疗:支持性治疗是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来帮助个体应对心理创伤。心理医生会倾听你的故事,理解你的感受,并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你渡过困难时期。
群体治疗:

④参加心理创伤康复小组或群体治疗可以与其他有类似经历的人分享经验,互相支持和理解,从中获得安慰和帮助。


自我疗法:除了专业治疗,你也可以尝试一些自我疗法,比如放松训练、冥想、艺术疗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你减轻焦虑和压力,提升心理健康。

这些方法里我用得最多的是自我疗法,呼吸冥想+运动,并且坚持下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坚持下去,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自己情绪会越来越稳定,心态越来越好!

第4个回答  2023-08-15

一个小时候受过心伤的孩子,多年过去了,他依然在委屈地倾诉着“我一直因为父母不让我读书而记恨着他们。”

我很能理解他的满腹委屈,并对他说了一些安抚的话,想尽力让他保持心情平和,祛除让他不快乐的戾气,更期待他能化仇恨为自强的动力,勇往直前去追梦,而不是在一直仇视下去。

受过伤的心灵,其实,最需要及时抚慰。我的安抚已经很迟,但聊胜于无吧。

我对他说:

首先,很同情你的遭遇。字里行间,能体会到,那段成长经历,的确让你很受伤。

我们无法选择出身,也没有能力左右父母的观念。每个人的成长,都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制约。年幼的我们,能怎么办呢?

在心性尚不成熟、精神也不独立的时候,只能任凭父母代为做主了。而父母们的观念,也千差万别,并不好评判对错。每对父母都会依据自己的观念,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爱孩子的心意。

你要相信,他们一定是爱你的,也一定尽力了。

或许因为生活重压,和所持观念的差池,他们用言语伤害了你,也强迫了你去接受安排。

你现在应该已成年了吧?可年幼时的伤口还在疼。与其怀恨父母,不如好好抚慰伤痛,然后做个勇敢的追梦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没有完成的学业。

等有一天你真正强大了,你就会很宽容,不再计较过去。

我好朋友的妹妹,因为从小被姥姥带大而对父母怨恨多年

我的一个好朋友,有兄弟姐妹四个人,在他们小时候,因为父母照顾不过来,而把老二(朋友的妹妹)送去姥姥家生活了。

妹妹长大后,一直对这件事耿耿于怀。

当他们兄弟姐妹几个都长大后,父母也有很多精力了,就想尽力弥补对老二的亏欠。但是,无论她的父母怎样努力,好吃的,好穿的,都尽着由她挑选,任她发泄不满情绪,无条件包容她的坏脾气,理解她,支持她,成全她的梦想……却常常无济于事,妹妹仍然恨意绵绵,不肯释怀。

很多很多年以后,朋友的妹妹才终于渐渐消停。她童年受过的心伤,被父母百般地呵护着,抚摩着,治愈着。

年幼的心灵最需要小心呵护

新生儿会对他们见到的每一件事留下自己的印象,进而形成他最早的心理映像,而这些就是他成人后所有问题的根源。

但愿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在年幼的时候,都曾被小心呵护着,从没觉得受过心伤。

与所有正守护着年幼心灵的人们,一起共勉。

关爱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

过去从事精神健康的专业人员相信,受虐儿童受到的伤害,可以经由心理治疗和寄养家庭的爱心而抹去。然而最新研究显示,童年遭受虐待的时期,正好是大脑发育成型的重要关键时刻,因此,虐待产生的冲击,会使大脑的结构及功能留下无法消除的负面影响。

由于童年遭受虐待的时期, 正好也是大脑接受经验陶铸成型的重要关键时刻,因此极度压力所产生的冲击,很可能在大脑的结构及功能上留下无法消除的铭记。这种虐待似乎引起了一连串分子及神经生物层面的作用,产生神经发育过程中不可逆的影响。

受虐者极端的情绪表现,很可能是脑中负责情绪与记忆的神经组织,受到巨大刺激而变得不稳定。

患有这种毛病的人习惯以黑白分明的方式待人;他们常一开始把对方捧得很高,然后因一点小事或背信,又把同一个人说得一文不值。

这些患者也经常像火山爆发一样发泄怒气,同时出现短暂的偏执妄想,或精神失常。他们的人际关系通常强烈而不稳定,对自身有空虚或不确定之感,经常想藉由滥用药物来逃避现实,并出现自我毁/灭或自/杀的冲动。

这些早年受到各种不良待遇的人,脑中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的发育是否遭到改变。边缘系统是脑中相互连接的一组神经核构造,在情绪与记忆功能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边缘系统区域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构造,即位于大脑颞叶皮质下方的海马(hippocampus)及杏仁体(amyg-dala)。一般认为,海马在陈述及情绪性记忆的形成与撷取上十分重要,杏仁体则与产生记忆的情绪组成有关,好比与惧怕制约及攻击反应有关的感觉。

边缘系统是控制记忆与情绪的原始中脑区域, 其中,海马及杏仁体这两个体积不大、深藏脑内的构造,在引起这项人际关系失调上,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海马的重要性在于决定将哪些输入的讯息储存成长期记忆;杏仁体的主要功能则是将大脑皮质接收到的感觉讯息, 根据个人生存及情绪的需求加以过滤及诠释,以便产生适宜的反应。

我们想,早期的不幸遭遇有没有可能刺激了杏仁体,使其变成高度不稳定的兴奋状态?或是经由接触过量的压力激素,而破坏了发育中的海马?

我们进一步推测,海马的受创及杏仁体的过度兴奋,可能产生类似颞叶癫痫(TLE)病人身上出现的症状,因为TLE偶尔会破坏这两个神经核。

病人产生TLE发作时,意识仍然清醒,但会出现许多由这两个脑区过度兴奋所引起的精神运动性症状。

包括突然出现的刺痛感、麻木或眩晕;无法控制的瞪视或抽搐;以及自主神经症状,像是脸红、恶心,或是像搭乘快速电梯上升时那种「胃向下沉」的感觉。

我们必须尽更大的努力,以防止幼童遭受虐待及忽视的事发生,以免数以百万计的年轻受害者产生不可挽救的伤害。这些新发现也可能指出治疗的新方向。

第5个回答  2023-08-15

小时候的心理创伤之所以长大后难以治愈,有以下几个原因:1. 发展阶段:心理发展在童年时期特别关键,如果在此时经历了创伤,可能会对个人的认知、情感和人际关系产生持久的影响。2. 自我认知:儿童对自己和世界的认知尚不完善,容易将不良经历内化为自己的过错或缺陷,导致自尊心受损。3. 神经可塑性:儿童大脑的神经可塑性较高,创伤会对大脑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形成习得性反应,长期保持。4. 缺乏应对机制:儿童缺乏有效的应对机制和情绪调节能力,在经历创伤后很难有效处理相关情绪和压力。5. 父母和环境的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往往依赖于父母和家庭环境的支持与关爱,如果得不到一定程度上的修复和保护,创伤很难自愈。从小留下的心理创伤因人而异,常见的包括:1. 家庭暴力或虐待:受到家人的身体上或心理上的伤害,如家暴、虐待、性侵等。2. 父母关系不和:父母离异、亲子关系不和睦、缺乏父母陪伴等。3. 孤立和排斥:在学校或社交圈中被孤立、排斥、霸凌等。4. 丧亲或失去亲人:失去亲人的丧亲之痛,包括父母的离世、亲人的突然离世等。5. 自尊和自我价值受损:被长期贬低、忽视、否定或鄙视,缺乏自信和自尊。6. 紧张和焦虑:长期处于恐惧、紧张和焦虑状态,如家庭不稳定、经济困难等。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人对心理创伤的反应和影响是不同的,且有些人可能能够较好地适应和康复,而有些人则需要额外的帮助和支持来治愈创伤。

相似回答